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冻土
万芊
我爷爷是个老军人,一个久经沙场的退伍老军人。
那年,我爷爷正在自家村头放羊,被路过的部队拉上就走。部队的长官说他们不只管饭,打了胜仗立了功还奖现大洋。懵懂的我爷爷正饿着,正巴着有人管饭,—听有人管饭就屁颠颠地跟着跑了。那年我爷爷才十七岁,一直被拉到了好几百里路外的一个陌生的山村外;当官的让我爷爷在村外挖沟壕,并吼着说:“小子,拼着命挖吧,不要偷懒,否则一开仗头一个丢性命的就是你。”可待当官的才走不远,—个满脸横肉的老兵提着锹和枪过来把我爷爷赶到他原先挖的地方,我爷爷过去一挖,才知是风口中的冻土,硬得很,—锹下去只能铲去薄薄的一层。我爷爷知道自己是在跟时辰赛性命,拼着命挖那冻土,手心震裂了,满是血水。一直到对面有了敌兵,远远地稀稀落落地不停地朝我爷爷这边开炮时,我爷爷才挖出一个只能撅着屁股钻进去的小坑,我爷爷想这回非挨炮弹丢小命不可了。可谁知,对面的小钢炮才打了几炮,我爷爷原先被那老兵霸占的地方正好落了发炮弹,那老兵虽躲着,却被像拔萝卜一般从坑里炸飞出来。望着那血肉模糊的老兵,我爷爷倒是有点幸灾乐祸。待我爷爷挖到能躲人了,敌兵也就撤了。跟他们开仗的小鬼子打仗贼鬼。
说来可能你也不信,就是那回,我爷爷不只肤发未伤,而在挖那冻土时竟意外挖到了一些人家避难时埋的现大洋,沉沉的好几十枚,用土布紧紧地裹着。我爷爷虽说从没拥有过哪怕只是半枚的现大洋,但我爷爷知道这东西的金贵。得了这么多现大洋,我爷爷却不敢声张,只是在部队继续开拔的时候,趴在地上诈死,在冰天雪地里躲了半宿,待部队走远了,折回来取了现大洋。就在我爷爷摸索着想溜回家去的路上,却被另一支部队给逮住了。
新部队逮住他,开仗也正迫在眉睫,给他换了顶帽子,也就编入了新的队伍。即将开仗的队伍,也拼命赶着时辰挖沟壕掩体。晦气也该我爷爷再次轮到,当官的给他指的地方同样是风口的一片冻土,用镐拼命地刨,那土也只能刨掉一丁点。我爷爷心寒了,心想这回非挨炮弹送小命不可。这时一边不远处的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兵过来,二话没说,把冻土接了过来,而把他赶到了他自己已挖过的沟壕掩体里。
不长时辰,对面也有了敌兵,开始打小钢炮,狙击手也开始放冷枪。也没放几炮,那刨冻土的老兵,因为掩体实在太浅了,头上中了一弹,人一下子跌扑在冻土上,鲜红的血汩汩地从弹洞中冒出来。跟他们开战的还是小鬼子。
看着帮他刨冻土而替他死去的老兵,我爷爷心里愧疚不已。我爷爷第一回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仗义的人、仗义的军队。我爷爷也是一个刚烈的汉子,人家有义他不能无情,原本打算停仗后再诈回死溜走的我爷爷,也就决计跟上这支部队走了。决计跟部队走后,那些现大洋也就成了累赘,成了累赘后的现大洋也就被我爷爷交给了部队,部队当官的便发还我爷爷一块,说是部队的奖励。揣着这块部队奖励的现大洋,我爷爷跟着这支部队,一路南征北战,最后打过了长江,到了江南一个县城落了脚,按部队上的安排退伍留在了地方上,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爷爷很长寿,他是不久前才离去的。离去前,他自己似乎觉得有些预兆,他把那枚随身带了半个多世纪的现大洋给了我,也就跟我说了那段往事。爷爷说,我一个山里的放羊娃,原本啥都不懂,是这冻土,让我知道好歹,让我懂得哪些人是靠不住的,哪些人是可以一生一世依赖着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强行要求跟爷爷调换掩坑的老兵被炮弹炸飞了,望着那血肉模糊的老兵,爷爷有点幸灾乐祸。这说明爷爷既命大又缺乏同情心。
B.爷爷挖冻土时挖到几十枚现大洋,却不敢声张,这表现了爷爷的胆小贪财;这些现大洋爷爷后来又交给了共产党部队,这体现我爷爷思想觉悟的提高。
C.爷爷在部队开拔时趴在地上,在冰天雪地里躲了半宿,又折回去取现大洋这一情节塑造丁爷爷不想在战场上送命,弃暗投明的形象。
D.小说中有多处对比,如两支部队的老兵对待新兵态度的对比,爷爷在两支部队对待现大洋态度的对比,对比的运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小题2】爷爷是一名军人,参加过不同的部队,结合小说的内容,试分析爷爷两次参军的原因。
【小题3】小说以“冻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3 09:0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淡竹苏怆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的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小题1】本文题为“淡竹”,第3段却写到了稻子、银杏、梧桐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
【小题3】(1)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淡”的丰富意蕴。
(2)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揭示了江南湖州“百草原”中与众不同的竹子的精神品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文中说“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这其实是作者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写照。
C.作者笔下的竹子既是正直,虚心、淡泊者的化身,也是岳飞、辛弃疾等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者的象征:既是兼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圣人,也是心灵自由快乐的凡夫俗子。
D.在作者看来,人生要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因为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E. 本文采取对比、象征的手法,着力刻画了淡竹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娴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一所大学

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

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各系之冠。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银行学三个系。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短短一年内,就有《干栏——西南中国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

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全国性与国际性,还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

(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

②这位谦谦君子,在30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

(摘编自陆健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B.陈序经在南开、西南联大和岭南大学都曾取得不俗的业绩,如果他改变“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
C.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问题论争中,陈序经曾力倡“全盘西化论”,其实他针对的是“复古派”和“折中派”,却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
D.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史和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将岭南大学带上高峰,更因为他有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的勇气。
【小题2】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校长之后的工作实绩,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陈寅恪等来岭南大学任教,并请教授参与校务管理,以保证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B.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扩充原来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为商学院,开设了银行学等三个系,就读人数达三百人,居全校之首。
C.将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并进行了一系列文献整理及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专著。
D.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招生的人数,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具有了全国性和国际性。
【小题3】作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报道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的用户的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编自“新华网”《“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摘编自“中新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的,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作用。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在不断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如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游戏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编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两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三板斧”。控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1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编自“搜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负面作用。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持否定态度,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推出健康游戏“三板斧”。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其日活跃用户超8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中的游戏角色多是历史人物,且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的精神与身体被过度消耗。
D.《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人物游戏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小题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进行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降到最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局外人

何君华

我刚把早报扔进垃圾桶就听见有人敲门。我说:“请进。”

“你好,我是市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有人打电话向我们报告,说我们几个月前逃跑的一只大猩猩跑到了你们这里。我们是过来核实的。”来人亮明目的,并出示了一张工作证。

我接过工作证,朝来人看了一眼,坚定地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大猩猩,你们肯定是搞错了。”

“不可能搞错,”来人肯定地说,“我们有举报人拍的照片。虽然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很不清楚,但我肯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大猩猩。”

来人递给我一张用针式打印机打印的彩色图片。我接过来一看,发现画面中的确有一只大猩猩,它正安静地坐在一间狭小的格子间里。

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写字楼,写字楼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格子间。来人当然不能因为这样一张毫无说服力的照片就断定他要找的大猩猩在我们这里。

我摊开双手表示不解:“这能说明什么呢?”

来人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跟身后的人说了一句:“叫举报人进来。”

只见我们楼层的一位保洁工走了进来。她看了我一眼,然后指着办公室西侧最后一个格子间说:“艾经理,它就在那里。”

我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发现果然有只大猩猩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看起来,它已经在那里呆了很久了。

大猩猩听见我们走近的脚步声,慢慢抬起头。很快,它就认出了熟悉的动物管理员的橘黄色工作服。它低下头,挥起大掌极其愤怒地拍了两下桌子,然后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垂头丧气地跟穿橘黄色工作服的人走了。

我对我们办公室闯进来一只大猩猩竟然无人察觉这件事感到震惊不已。我恼怒地逼问所有正在低头噼里啪啦打字的职员:“你们成天都在干什么,屋里闯进来一只大猩猩居然都不知道?”但是除了离我最近的两个职员站了起来,其他人几乎毫无反应,他们仍在低头噼里啪啦地敲击电脑键盘。

其中一个站起来的职员跟我说:“艾经理,我正在处理一份报表。”

另一个跟我说:“我正在打印一份重要的文件。”

其他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我正在咆哮,就像不知道刚才市动物园来人带走了一只大猩猩,而他们已经跟它共处了很久一样。我只好气咻咻地质问保洁工:“你怎么搞的?发现了大猩猩也不向我汇报?”

“艾经理,你总是很忙。你知道的,我去过你的办公室,但是你一直没有抬起头。”保洁工无奈地说。

“你是怎么发现它的?”我继续问道。

“那天我低头拖地的时候,发现一双赤脚。抬头一看,发现是一只大猩猩。我想起市动物园登的广告,便立即向你汇报,但是你根本没有理睬我。我只好打电话通知了动物园。”保洁工说,“他们记下了我的报告,但是并没有立即派人来。他们说,有太多市民给他们打电话了,他们得一个一个核实。”

“你发现它多久了?”我问道。

“三个月了。”

“三个月了?”我大吃一惊。

“是的。我等了些日子,动物园一直没有联系我。我想他们恐怕一时半会儿不会派人过来。因为,就像他们说的,实在有太多市民向他们报告各种线索了。我只好拍了张照片作为证据寄给动物园。这次,他们终于派人过来了。”保洁工不紧不慢地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一个紧急通知,让我立即起草一份函件。我陷进椅子里,像所有人一样头也不抬地忙了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保洁工看似不起眼,却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人物。小说中她不是“局外人”,她发现格子间里的大猩猩并报告动物园,与其他人构成对比。
B.小说开头“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这一细节寓意深刻,报纸是人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暗示“我”对外界不想关心。
C.小说划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城市里办公室、格子间全都一模一样,说明现代城市生活整齐划一、井井有条,呈现出典型的现代城市生活背景。
D.办公室里的职员对于大猩猩闯进办公室毫不知情长达三个月,对“我”的咆哮也毫无反应,表现了当下办公室人员的忙碌、封闭、漠然和麻木。
【小题2】得知办公室里闯进了一只大猩猩后,“我”对此事的态度先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具体的情节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荒诞离奇的,但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