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学者王世襄
马未都
我和王先生认识是因为明式家具,那时王先生还住在北京东城区芳嘉园胡同一座深宅大院内。可惜此院今已不存,拆光盖了高楼,要不然可以建个名人故居,让喜欢明式家具的人有个凭吊之处,看看大家当年的生活状态。
那座大院是王家的祖产,从中可以隐约看出王家当年的风光。我第一次踏进王家大院时是一个晚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摸黑如同盲人。王先生住在内院尽东头的两间,其他房间均已为外人所占,他住的这两间,房矮屋深,潮湿阴冷。
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殊不知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一腿三牙的黄花梨方桌用于切菜揉面,王先生在上面为自己也为客人做过多少次菜,无人可知。我清楚地记得王先生为我们炒菜起锅时的情形,叮当作响,菜未入口就涎水横溢。王先生是美食家,名副其实,不仅会吃还会亲自下厨,并能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最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国大公司在王府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广口罐头瓶内,拎着去赴宴,并一路上对我说:“王府饭店的厨子不行,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那天在餐桌上,当王先生将自己炒的肉丝菠菜装入盘中时,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我觉得客人只是出于礼貌,尤其美国人本来就爱赞美人,王先生却认真地说:“刚出锅时比这还好,这会儿塌秧了。”
王先生的脾气不显山水,其实挺拧的。我们去的那个村叫后郭,家家户户都以倒腾古董为生,不必敲门,推门就是客人。记得有一家大门紧闭,犬吠如雷,王先生非要进去看看。我说不行,实际上一怕咬了王先生,二怕咬了我自己。可王先生从小养狗,一丁点儿也不怕,非要进门瞅瞅,拉都拉不住。他对我说:“过去有坐狗的,就不怕这类瞎叫的狗。”我当时还纳闷什么叫“坐狗的”,后来才知道就是偷狗为生的人。
王先生满嘴净是土词,北京土话按说我也知道不少,但他老人家的土话都是土话加行话,多少有点儿行业黑话的意思。提笼架鸟,养个鸣虫什么的百姓的乐儿,正是他最大的乐儿。有一次我去王先生家里,正值冬天,天黑风紧,屋里虽有炉火,仍得穿棉衣棉裤。看得出来,王先生见下一代人很亲,尤其能聊点儿嘎杂子事的,他都喜欢。聊着聊着忽然听见他屋中有蟋蟀串鸣,透着一股野趣的亲切。循声望去,炉边一窝两排穿着棉衣的葫芦,煞为有趣。虽已夜深人静,王先生依旧兴致勃勃地将所养鸣虫一一展示,这叫油葫芦,那是蛐蛐,叫起来高低尖团,睡觉不寂寞,完全一副孩童模样。
王先生的字写得很好,功底很深。我带过几个朋友求过他的字,他都欣然提笔,我却没好意思要,原因是求字显得生分。王先生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我求王先生帮我题字留念,王先生提笔写下:未都先生有道雅鉴。行文亲切,毫无学者的架子,我当时惶恐至极,今日睹之,心中仍感慨无限。
我早年与王先生熟,从未想过能拥有他的藏品,他的许多藏品我都在他家不止一次地欣赏过,记得“犀皮漆”这一专业术语就是听他老人家讲的。王先生有一个明代犀皮漆圆盒,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王先生告诉我,这个圆盒收入到《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等著作中了,非常难得一见,一副炫耀的表情。
睹物思人,王世襄先生已经作古,留给大众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我再一次感到,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宝物总是聚聚散散的。古人说:“水浮万物,玉石留止。”水就是时间,我们算是漂浮其上的万物;那玉石就是文物了,有着人类不具备的沉稳,有着人类羡慕的光泽。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但却没有人知道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
B.王先生是美食家,会吃也会做。一家美国大公司在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瓶内,拎着去赴宴,令主人非常尴尬。
C.王先生毫无学者的架子。他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作者求王先生帮自己题字留念,王先生提笔便写,行文亲切。
D.王先生对自己拥有藏品明代犀皮漆圆盒十分得意,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生怕王先生恼恨。
E. 本文写学者却避开其学术活动,主要选取自己与王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件琐事,再现王先生生活的某些细节,使王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
【小题2】请从选材、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材料中画线语句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4 10:4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醉石
墨中白
泗州人玩玉风盛,黄山一人独好石头。泗州城外九座梅花山上多怪石,黄山常去山上寻觅石头。每有所获,便醉酒相庆。   
收金藏玉是常事,黄山独爱石,众玩家不解:“为何获石如得宝?”黄山笑道:“金银玉器固然可贵,玩的是快乐,可石头天然似世间万物,如幻如真,不可更其质,不可改其硬,应自然的变化而有度,守住原本的性质而坚硬如初,不愧长天之浩浩,不负沃土之泱泱,玩石又何止是快乐?”   
大家听了,也不搭腔,各自举杯饮酒。   
黄山见众人不以为然,便从怀中掏出一包,打开红布,只见一白石线如切,曲如刻,弧如雕,圆如搓,随太白之醉而醉,醉意浓浓,呼而不醒,其神态令人拍案叫绝。   
众玩家纷纷称奇,然仍有人不屑:“醉石虽奇,仍是石头,怎能与美玉相比?”黄山淡然一笑:“玉初也如石,因人雕琢而成玉,而石头天然如万物,其形神奇,非人力所能。”
“说得好!”旁边一个讲着生硬中国话的人拍起手来。
众玩家一看,是个日本人。他盯着黄山手中的石头,高兴地说:“中国不仅金银玉器值得收藏,石头也有无价之宝,您这醉石,卖吗?”   
黄山摇头。
“我出五十两黄金。”日本人伸出左手。黄山心里一紧,仍是摇头。“这个数呢?”日本人又亮出右手的五个指头。“一百两黄金?”众玩家不敢相信。   
黄山还是摇头:“玩石玩的是心情,藏石藏的是快乐,快乐无价,心情如何卖?”日本人抚摩一下醉石,失望离去。看着众玩家羡慕的眼神,黄山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玩瓷器的吕震提醒说:“此人可能是桃太郎,他有收藏癖,而且与官府勾结,就是此人强买钱国生的铁五铢钱,害得他连夜逃离泗州城的。”   
黄山顿时酒醒,后悔不该当众炫耀醉石。   
当日下午,桃太郎果然再次找到黄山,非要买他的醉石。没想黄山抬价,最后以二百五十两黄金成交。
众玩家都笑:“醉石虽奇,也有价,黄山你也是爱金银的人哪!”   
黄山神秘一笑:“醉石实有两个,另一个大如真人,更酷似太白,醉立于九座梅花山上。”不几日,桃太郎又找到黄山,询问真人醉石的去处。
“醉石扎根于大山,岂是人所能动?”黄山轻蔑一笑。
“一睹而三生有幸。”桃太郎回答。   
“既然先生有如此雅兴,不妨带您一观,不过,山路险峭,十分难走……”黄山沉吟道。
“我常攀中国的名山大川,再险的山路也走过。”桃太郎不为所惧。   
第二天天还没亮,桃太郎如约登山。山路果然险峻,到了命悬崖,黄山指着通往对面腊梅峰的那块窄细石头说:“这就是有名的心平石,过此石须心无杂念、气静心平才可。”   
望着窄石下深深的山崖,桃太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要不,还是原路返回?”黄山微笑道。“到了,怎能回去?”桃太郎愣愣地看着窄石,“这石条能走人吗?”   
黄山看他一脸惊疑,就屏气抬脚,顺着心平石慢慢挪步,不一会儿就到了对面,直看得桃太郎心惊肉跳。稍息片刻,桃太郎也学着黄山的样子挪步上了心平石,走到中间,他却不敢抬脚了,对面的黄山提醒他不要往下看,可桃太郎只觉头一晕……
就在这时,一根树枝伸到面前,桃太郎犹豫了一下,还是牵着树枝慢慢地挪到了对面。   
腊梅峰是众山巅峰。望着远处细如飘带的黄河,遥看美丽的泗州城,桃太郎感慨:“好醉人的风景啊!”黄山说:“地是山之母,石是山之魂……”“先生无须多说,刚才情形,你只需轻轻一碰,我便跌入命悬崖。先生君子我小人,惭愧啊。”桃太郎面露羞色。   
返回时,桃太郎在前,黄山随后。这次桃太郎挪步心平石不再胆怯,小心过了命悬崖。桃太郎下山,把醉石还给黄山,从此撤离泗州城,再没回来。   
众玩家问:“命悬崖那边的腊梅峰真有太白醉石吗?”   
黄山醉笑:“不贪,不妒,不弃,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写人精到,一开头就交代“泗州人玩玉风盛,黄山一人独好石头”,简简单单一句话,黄山在一大堆“玩家”中显得别具一格。
B.文章围绕爱石、炫石、卖石、寻石等情节展开,以“醉石”为题,线索清晰,情节集中、紧凑。
C.桃太郎不怕山路艰险,一定要去看真人醉石,甚至到了危险的心平石边也没有退缩,既表现了他对奇石的贪婪,也表现出他喜欢收藏、热爱艺术的特点。
D.返回时,桃太郎能够顺利走过平心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已经知道黄山不会趁人之危,加害于他。
【小题2】小说以“不贪,不妒,不弃,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来回答众玩家的疑问,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中的黄山有着过人的机智,有人说“黄山的智慧,是建立在其思想境界之上”。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赝 品

刘剑飞

黑土找到白石时,白石正猫在画室里专心作画。画室很乱,乱得如同白石头上蓬松的卷发。

黑土挠出一个地方坐下来,燃着一支烟,定定地看着低头作画的白石。他知道,不画完这幅画,这呆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跟自己打招呼的!

黑土总是戏称白石为“呆子”,俩人是光着屁股一起玩大的哥们。黑土活泼,小时候就是村里的孩子王,经常带一帮小子上树掏鸟,下河逮鱼;而白石自小木讷,在伙伴们疯玩之时,他就坐在村后的小河边,捡一根树枝,在河滩的沙地上画画。画天上的云,画树上的鸟,画到入迷时,往往连太阳落山了,也浑然不觉。

时光如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如今,黑土已是小城一家颇有名气的建筑公司老板。而白石从省美术学院毕业后,也留在小城二中当了一名美术老师。只是,当了老师的白石依然不改他那呆子脾气,平日里不修边幅,一放学就钻进小屋里闷头画画。白石一心想画出个名堂来。孰料,时运不济,努力至今仍没有成名的机会!

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哥们,看着白石整日痴迷苦闷的样子,黑土就想帮他一把。前几天,恰好市文联的吴主席来黑土公司拉赞助,说是想在五一假期办一个文化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当时,黑土很是爽快,一口答应拿出10万元赞助费,但有个条件,必须要在系列活动中为白石办一次画展,并由文联出面,请本市的几名画界权威捧场点评……

一切谈妥之后,黑土一大早就跑过来找白石。

黑土默坐良久,白石终于完成了案上的作品,他抬起头,看到一旁闷坐抽烟的黑土,歉意地笑了笑。

黑土瞪一眼白石,喷出一口烟说,兄弟,告诉你个好消息,哥要在今年五一给你弄个专业画展。啥,为我办画展?白石激动得满脸通红,原本想说些感谢的话,可嘴唇抖动了好几下,硬是没能说出来。

五一节这天,“青年画家白石作品展”在市群众艺术馆如期举行。但见油画、国画,人物画、山水画,整个大厅内布置得满满当当,颇具艺术氛围。

在黑土的精心运作下,本市的几位知名画家陆续步入展厅,几大媒体的记者也纷纷前来拍摄、报道。

上午十一点左右,就在展厅内观者最多之时,衣着光鲜的黑土走进展厅。

在市文联领导的引荐下,黑土当众宣布:要买下白石正对厅门那幅作品,价格6万元。

天呐,一幅画竟卖到6万元!黑土的这一宣布引起不小的波动。人们纷纷围至画前,驻足观望。这是一幅国画,名为“高山流水图”。按在场的几位画界权威的评论,该幅画色调明快、用笔老道、意境深远,的确是一幅优秀之作。次日,小城媒体争相报道,称“本市画坛惊现‘黑马’,一幅作品价值6万元”。于是,小城人都知道出了个叫白石的画家。

白石红了,登门求画的人纷至沓来。此时的白石已不再是个“呆子”,而以卷发浓须、手托烟斗的个性形象频频在公众场合露面……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年秋天,黑土的公司因一场建筑事故而被查封。连日来,催款要账的经常堵在门口,将这位豪爽的“黑哥”搞得灰头土脸、唉声叹气。

一天晚上,黑土两口子在家看电视,恰好看到白石给希望小学捐款的镜头。妻子一拍大腿,这不是你昔日的哥们白石吗?前些年帮了他那么大的忙,现在咱落难了,你就不能找找他?

其实黑土也想过找白石,但黑土爱面子。黑土想,就因为以前帮过人家,现在去找他,不等于要人家报答吗?不过经妻子今天这一提醒,他倒想起一事——自己还收藏了几幅白石早年的画作,何不卖出去解解燃眉之急?

这样想着,黑土第二天就拿着那幅《高山流水图》,走进了小城最大的书画交易场所——“翰墨斋”。

“翰墨斋”老板戴上眼镜,认真察看黑土拿过来的画作。当他看到白石的落款时,眼睛一亮,但仔细看过之后,却又摇了摇头。他告诉黑土,细观这幅画的运笔和功力,不太像是白石的真迹。也就是说,这是一幅赝品。

这下,黑土急了,他称可以带老板一起去见白石,并让他本人当场作证。

俩人敲开白石家的门时,白石正端着一把紫砂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细细品茶。

寒暄一番后,黑土道明来意,并展开手中的《高山流水图》,请白石验证。

白石端详此画良久,忽然面色一沉,责怪黑土说,凭咱兄弟的交情,你要是想要一幅画可以明说,但你不该拿一幅赝品到“翰墨斋”损坏我的声誉啊!

一句话让黑土僵在当场,他瞪眼看着白石,一张方脸由黑变紫,涨成了紫茄子的颜色。

一会儿,他忽然一把抢过画作,几下将这幅画撕了个粉碎。

见此情景,“翰墨斋”老板慌忙上前劝阻。黑土扬手撒出碎纸,愤然道,连人品都不要了,还要此赝品作甚?说完话,头也不回,大步走出厅门。

白石望着一地纸屑,苦笑一声,良久无语!

【小题1】联系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黑土与白石的形象特点。
【小题2】小说以“赝品”为题,可谓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赝品”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无价

欧·亨利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惟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

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

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春天到了。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

圣诞节终于到了。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

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

“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仍旧没有人说话。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

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

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10美元你愿意卖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片刻之后,他喊道:“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

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

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小题1】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小题2】拍卖大厅“死一般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3】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墙上的小岛

夏花

我家后面的高楼刚完工,对面又出现了一块工地。父亲就是这时候变了,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一天他要我帮他把颜料全部搬到那堵墙边。他开始在墙上作画。父亲画得很投入,后来吃饭也让我送过去。父亲是个画家,一直都与众不同,母亲也没说什么。

父亲画了一座岛,小岛被树林环绕,野花遍地,画中的海蓝,天也蓝,天上飘了几朵白云。

没过多久,父亲弄来一只小船放在院子里。母亲这次唠叨不停,满腹牢骚,难道他这是去航海旅行吗?无奈父亲什么也不说。

我永远忘不了那夜,父亲叫醒我,我好奇又兴奋地帮他把船拖出去,很奇怪,我们一到那堵墙跟前,画上的海水便哗哗地荡漾着蔓延开来,很快漫过我和父亲的双脚,父亲把船推到海里示意我上去,我害怕极了,后退着拼命地摇头,挥动手臂叫他回来。

父亲最后看我一眼上了船,毫不犹豫地划远了。海水不知不觉地减退,收回。浆声渐微,父亲变成一个黑点沿着小岛转了弯,船尾的航迹消失在空旷的海面上。一切恢复了原样,我的裤腿也干了。唯有地面上的低洼处还有几滩水在灯下闪着光。

父亲消失了,母亲几乎疯了。我不敢说出真相,害怕她以为我也疯了而受到更大的刺激。有好多次我站在那幅画前悄悄呼喊父亲,但他始终没有出现。

对面的高楼竣工了。拆墙的那一天,我哭闹着阻拦,有人把我拉开了,小岛轰然倒塌的一瞬间,一群鸟冲了出去,它们扑棱翅膀的声音甚至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我想它们里面一定有我的父亲。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6月15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围墙上的小岛”为题,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串联情节的线索,又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围墙给了身为画家的父亲作画的机会,所以“他常对着围着工地的那堵墙发呆”,构思画一个小岛,装点美丽家院。
C.小说两次写到“我”的“害怕”,表现了“我”对变故的恐惧,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对至亲的深沉之爱。
D.小说以“小岛”、“小船”与“我”的小家庭作为写作素材,实际上是以小见大,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大环境、大现实与大问题。
【小题2】小说对“母亲”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又不可或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小题3】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奇幻与现实交替出现,这种奇幻的艺术构思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邓笛译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

“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这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我不会迟到。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的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谈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只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

“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小题1】结合文本,简析“我”最重要的两个形象特点。
【小题2】赏析小说在构思上的别具匠心处,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