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日子过得甜腻,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融汇、直至消失在这草本的芬芳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厨房的“气味”为线索,有详有略地写了几家人饮食生活的不同风格。
B.文章首段写“我”不听人劝说,家里厨房使用了公共烟道,给我带来了莫大烦恼。
C.②-④段展现了一户实打实过日子的人家,从烟道传来的气味的频率及变化可以看出。
D.第⑤段中加点词“孱弱”写出了相对第一家气味,第二家的咖啡味弱,主人日常的生活气息不浓烈。
【小题2】第⑥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结合文意分析。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4 04:03: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智慧社会是“智慧型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导致整个社会的运行变得日趋智慧化,进入了智慧社会。

智慧社会的开启与大数据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欧美以及日韩等国都把大数据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美国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了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日本公布了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信息技术战略――“创建最尖端信息技术国家宣言”,以提升综合国力;韩国提出“智慧首尔2015”计划,挖撰大数据价值。在中国,大数据战略同样备受关注实用类文本阅读 智慧社会是“智慧型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实用类文本阅读 智慧社会是“智慧型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国家先后制定《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从国家层面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

智慧社会也要依靠智慧域市的建设。从美国的智慧城布战略、英国的“未来城市”,到新加坡的“智慧国家2025”计划和澳大利亚的国家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各国都把智慧城市视为“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超过600个城市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发展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领域。

(选自《国家战略先行》)

材料二:

在浙江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城市生活带来改变。比如,“城市大脑”可以根据数据分析自动切换和调整信号灯时间,让主城区高峰期间的平均行车速度提升15%,拥堵时间下降了近1成。而在未来,通过积累更多的技术与算法模型,“城市大脑”可以衍生出深层次的人群服务能力,在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中国智慧社会发展的“急先锋”。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普惠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向智慧互联演变;另一方面,类似于“城市大脑”这样的智慧城市系统,逐渐成为大城市的“标配”,在交通出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在为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奉献着精彩的方案日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7年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不少中国企业都提出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智慧社会是“智慧型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阅读答案。

作为与华为开展智慧城市合作的城市之一,山东省濉坊市在警务、交通、民生、产业四大领域推进智能化管理,对城市发展方向和各类日常事务处理制定了更加科学、精确的方案。

华为相关业务负責人喻东说,智慧城市的“大脑”综合了各部门的数据,能够实时感知城市各方面状况,对城市出现的情况进行最优处理。而今,华为丰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正在被世界各地超过100座城市成功实践。

(选自《智慧城市决胜》)

【小题1】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社会与“智慧型经济”密切相关,“智慧型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导致智慧社会的形成。
B.从世界各国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开启智慧社会必须从发展大数据产业入手。
C.在未来,“城市大脑可以衍生出深层次的人群服务能力,需要积累更多的技术与算法模型。
D.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改变,已成为我国智慧社会发展的“急先锋”。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一可看出,进入智慧社会后,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方面会愈加广泛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全社会的运行将日趋智慧化。
B.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该市带来改变,主城区高峰期间平均车速提升15%,这显示出"城市大脑”的强大作用。
C.在智慧杜会的发展进程中,智慧城市系统正逐渐成为大城市的“标配”,在交通出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我国不仅在国内积扱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也在为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向世界呈现着精彩的中国方案,华为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隋唐五代时期,江南城墙的修筑是渐进的过程。许多城市城墙的修筑和不断加固,最直接的意义是使城市少遭或免遭战火的破坏,保存了江南城市的发展基础,这也是江南城市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五代时,钱缪驻扎杭州后,修筑城墙七十里,建城门十座,使杭州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所以当时的杭州“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城墙的修筑能确定城市的范围。江南城市城墙的修筑,使城市范围得以固定,同时一些城市数次修筑城墙,也促使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面积的大小,能说明城市容纳的人口数量,城市街道、桥梁、河道的布局状况,及其相应的城市工商服务行业的发展程度。在没有修筑城墙之前,城市的发展是无序和杂乱的,城市是不固定的,一些城市主要依靠子城而向外散状弥漫式地发展。一旦修筑了城墙,城市范围就确定下来,城市就会在一定的区域内有序地发展。
城墙的修筑使城市管理者能根据城市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地规划城市内的街道、坊里建设。修筑城墙时,根据地形特点,江南城市往往在四面修筑数量不等的城门,城门外接重的交通线路,内与城内的街道相通,城内外的交通紧密连接在一起。江南城市都会建一至数条路面较为宽阔、方向是正南北或正东西的主干道通向主要城门。与主干道相连的是深入坊里的小街小巷,方向也都是正南北或正东西。可以说,城墙的修筑对城区内的建设有较大影响,城墙修筑后,城市的物质形态会更加完善,城市内部人们的生存状态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城墙的修筑保证了城市的安全,使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促进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江南城市的城墙使城市与农村的界限清晰起来,城市比农村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大大促进了人口向城市的涌入。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相应地使城市工商服务行业迅猛兴起,城墙内人们的财富快速聚积,从而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城市服务业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在江南各大城市迅猛发展。
城墙的修筑使城市商业经营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唐代江南城市实行市制,许多城市都有专门的商业市场。城墙修筑使城区面积有所扩大,人口数量增加,因而迫使市场的规模也要扩大,以保证城市生活用品的供应。于是,在主要街道或者城门内外以及居民聚居区,新的小规模的经商场所越来越多,渐渐演变成一片片的商业街巷,成为城市中新出现的繁华的商业区域。
总之,城墙修筑是隋唐五代江南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墙修筑的不断完善,既是
江南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推动了江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剑光、邹国慰《城墙修筑与隋唐五代江南城市的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隋唐五代时期,江南许多城市都修筑并不断加固了城墙。
B.城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状和大小,一些城市多次修筑城墙,使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C.未修筑城墙前,城市范围不固定,一些城市依靠子城向外漫延,城市内部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D.城市的街道、交通线路都与城门直接相通,这对城区建设和城市内人们的生存状态影响很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城墙修筑与隋唐五代时期江南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关联,这是文章展开论证的基本前提。
B.文章第一段引用钱鏐修筑城墙的例子,意在论证城墙修筑对城市的安全防护和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
C.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城墙修筑可以确定城市范围,进而促进城市有序地发展。
D.文章采用并列的结构方式,从城区范围、城市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城墙修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唐五代时期,江南城市如果没有修筑加固城墙,那么,城市就可能遭到战火的破坏,失去好的发展基础。
B.城墙的修筑使城市管理者可以合理地规划城市的街道、坊里建设,从而使城市的物质形态更加完善。
C.城墙使城乡界限清晰,城市比农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村人口大量涌人,这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D.城墙修筑后,城区面积扩大,人口密度增大,经商场所增多,这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进步。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溪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③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④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小题1】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
【小题2】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
【小题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
【小题4】除了写溪水之外,文章写“我”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厨   王

孙兴运

清晨,雪在寒风中飞舞。

寒意透骨。衣衫单薄的他冻得脸色发青。

和他一起在风雪中等待的还有十七人——十七个厨师。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张财主每年一度的赛厨、招厨。

张财主好吃,也吃精了。菜肴被他瞧一眼、尝一口,他能说出用料的缺憾,能道出烹制的纰漏。所以,张财主极少吃到十分满意的饭菜。

张财主常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穿衣为人看,吃喝自己乐。于是,吃精了的他便不惜重金聘请高厨,

为聘得高厨,每年灶王节张财主家都举行厨师比赛。所有应聘者须同台竞技,张财主只择优聘用八人,薪酬也会依次序而定。

难得吃饱饭的年月,加上重金诱惑,周边的厨师便云涌而至。

雪中的张宅白茫茫一片,愈发幽深庄严。管家已经命人清扫了大院内的积雪,在空旷处布好了十八座灶台。

又过了半个时辰,用完早膳的张财主被家人搀扶出来了。堂檐下摆好了桌椅,张财主在太师椅上坐定,悠然地品起了香茗。

少顷,管家跑过去请示。张财主摆了摆手,沉重的大门便在吱呀声中打开了。

门外久等的村民潮水一样挤进了大院。

一切就绪,管家嘶哑着嗓子宣读了厨赛规则。激烈的赛事便开始了。

其他厨师开始洗菜、淘米,紧张地备料了。他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

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厨艺,御厨之王绝非浪得虚名。他担心露一身绝技,东家会少聘多人。

自出了皇宫,他一路餐风饮露、饥寒交迫,屡次投身豪门,惹得数人差点被辞。身怀绝技却与饥民争食,他感到羞愧不安。于是,他又开始了漂泊。

可漂泊非长久之计啊。身心疲惫中,他又一次来张家应聘。以张财主的富有,多聘一人理应不难。他安慰自己。

管家嘶哑着嗓子报了菜名,惊醒了正出神的他。人家已忙于烹制了,他才动手。他凝神静气之后,将刀舞成了一团白光。白光跳跃了片刻,菜就成了片、丝、末,整齐地码放在盘中。院内的气息顿时凝固了,人们呆立相望,满脸的惊讶、仰慕。

炉火映红了他的脸。加料、翻炒,瓢中的菜如蛟龙出海般腾起落下,矫健、优美,协调、流畅。

菜熟了,满院飘香。张财主看见他的菜时,略微愣了一下,夹口菜尝了,眼中便有了赞叹的笑。

管家面无表情地宣读了名次,末名厨师黯然离开了,留下一声重重的叹息。他知道,每道菜评完,都会淘汰一位厨师,直到剩下八人为止。

管家继续报着菜名,继续冷冷地宣读着名次。他的名字总排在首位,但他已浑然不觉。他眼前不断浮现出离去的厨师,那哀愁、忧伤的眼神,刺得他心隐隐地痛。

惭愧和不安再次袭来,他想退出。但这或许是他摆脱苦难的最后机会。能多聘厨师吗?他抬起头看着张财主,满眼的慈善和期望。

张财主读懂了他的心思,但目光却极为冷漠。

雪愈下愈大了,赛场剩下九人了。雪花穿过青色的油烟,融化在沸腾的油锅中。在一片噼啪声中,沸油顿时四溅开来。

随着一声惊叫,有厨师捂着被烫伤的手,痛苦地低下了头。盘子碎了,遍地是滚落的生肉丸。接着,人群中一老妪突然跌坐在地上,恸哭道,天啊,这以后咋活呢?她身旁一个小女孩也满脸是泪地跑到那厨师身边,扯着厨师衣角喊,爹,俺饿。

再望张财主。张财主将头扭了过去。

他心抽搐着,酸楚的泪珠滚落了下来。犹豫了片刻,他捧了盘焦黄酥香的丸子走过去,一颗一颗地喂给了小女孩。

随后,他站起身,向四周拱了拱手便默然离去了。单薄的身影在雪地里消失后,留下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

这天夜里,寒风凛冽,大雪纷纷。野外的一座破庙中,他蜷缩在柴草堆中瑟瑟发抖。忆起往事,他顿感悲哀。宫中权势倾轧,非安身之地,流落乡野,又难与饥民争食。

何处才是归宿啊?他发出一声微弱的叹息。

第二天清晨,有人发现了僵死的他。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7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文章中,有多次关于雪的描写,既为故事发生提供场景,又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张财主家招聘厨子引得很多人来应聘、围观,除了重金的诱惑,也暗中交代了社会背景。
C.文章中描写管家“面无表情地宣读了名次”“冷冷地宣读”,这说明管家对这场比赛并不看好。
D.厨王最终冻死在破庙中,这样的结局令人伤心,同时也令人思考,厨王的结局是谁造成的。
【小题2】张财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A.
【小题3】厨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神医胡同

安晓斯

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香炉里插着三炷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炷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

在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

祥子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就问爹。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

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董家行医,家教很严。医德惟上,药价低廉。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车来人往,更加方便。

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

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

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

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

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孩子,再有一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祥子听了,泪流满面。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

这一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

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

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

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

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那天一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

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

入夜,万籁俱寂。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

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祥子亲手点燃的三炷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炷香燃尽,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

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子吧。你爹同意了。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

祥子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跪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

祥子终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

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祥子求取平安香的情节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也与下文祥子最终求得平安香的情节相照应。
B.文中插叙董神医行医“医德唯上”的情节,既彰显了其医者仁心的品格,又使结尾处最后一味中药的揭晓合情合理。
C.“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稳当”,这是因为在董神医周年祭典上,村民们送来了“神医胡同”的金匾。
D.小说重视细节描写,祥子娘从开始“从不说话”,到“终于说话了”,再到“泣不成声”,见证了祥子的成长。
【小题2】小说以最后一味药“良心”的揭晓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小题3】文中三次写到了祥子的泪水,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