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祝勇
①时至今日,我们对张择端的认识,只有《清明上河图》跋文中的寥寥16 个字:“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②他画“清明”,“清明”的意思,一般认为是清明时节,也有人解读为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这两种解释的内在关联是:清明的时节,是一个与过去发生联系的日子、一个回忆的日子,在这一天,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反向的,张择端也不例外,在清明这一天,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日常的景象,也是这座城市的深远背景;而张择端这个时代的政治清明,又将成为后人们追怀的对象。
③ “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那一天刚好有柔和的天光,映照他眼前的每个事物,光影婆娑,一切仿佛都在风中颤动,包括彩色招展的店铺旗幌、酒铺荡漾出的新酒的芳香、绸衣飘动的纹路,以及弥漫在他的身边的喧嚣的市声……所有这些事物都纠缠、搅拌在一起,他铺开画纸,轻轻落笔,但在他笔下展开的,却是一幅浩荡的画卷。
④没有内心的强大,支撑不起这一幅浩大的画面,张择端要以自己的笔书写那个朝代的挺拔与浩荡。这不是鲁莽,更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成熟、稳定,是胸有成竹之后的从容不迫。他精心描绘的城市巨型景观,并非只是为了炫耀城市的壮观和绮丽,而是安顿自己心目中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浩荡的人海。汴京的平民和商人,是城市的魂,构筑了城市的神韵风骨。
⑤画的主角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的。他们互不相识,但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命运。他们拥挤在共同的空间和时间中,济济一堂。于是,这座城就不仅仅是一座物质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
⑥在这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潜伏着命运的种种意外和可能。张择端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城市的空间中,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个变化的空间。他画的不是城市,是命运的神秘与不可知。在多变的城市空间里,每个人都在辨识、寻找、选择着自己的路。选择也是痛苦,但没有选择更加痛苦。张择端看到了来自每个平庸躯壳的微弱勇气,这些微弱勇气汇合在一起,就成了那个朝代里最为生动的部分。
⑦没有汴河,就没有汴京的耀眼繁华。在《清明上河图》中,河流占据着中心的位置,但这只是张择端把汴河作为构图核心的原因之一,对于他来说,这条河更重大的意义,来自它不言而喻的象征性——变幻无形的河水,正是时间和命运的赋形。
⑧河道里的水之流,与街道里的人之流,就这样彼此呼应起来,使水上人与岸边人的命运紧密衔接、咬合和互动。没有人数得清,街市上的人群,有多少是赖水而生;没有人知道,饭铺里的食客、酒馆里的酒客、客栈里的过客,他们的下一站,将在哪里停泊。对他们来说,漂泊与停顿是他们生命中永远的主题。我们从画中看到的并非一个定格的场景,铁打的城市流水的过客,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不是一瞬,是一个朝代。
⑨汴京以130 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成为东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壮丽顶点。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辜负水的恩德,创造了那个时代最辉煌的文明。但另一方面,水也是凶险的化身。汴河的泛滥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过痛苦的记忆,它在空间上的漫漶正如同在时间上的流逝一样冷酷无情。河中的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日益抬高,使这条河变得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又使整座城市,以及城市里所有人的命运变得动荡起来。因此,朝廷每年都要在冬季枯水之时组织大规模的清淤工作。然而,又有谁为这个王朝“清淤”呢?于是,张择端凝望着眼前的花棚柳市、雾阁云窗,他的自豪里,又掺进了一些难以言说的伤感与悲悯。张择端一线一线地描画,不仅为了这座变幻不息的城市从此有了一份可供追忆的线索,更在思考日常生活中来不及生发的反省与体悟。
⑩甚至连《清明上河图》自身,都不能逃脱命运的神秘性——近一千年过去了,这幅画被不同时代的人们仔细端详了千次万次,但每一次都会发现与前次看到的不同。以至于今天,每个观赏者对这幅画的描述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者更为画上的内容争吵不休。
⑾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
(取材于祝勇同名文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张择端的春天之旅”一语双关,既指张择端在清明时节观赏汴河之景,也指《清明上河图》呈现了春天的“上河”之旅。
B.作者认为,张择端用细腻的笔触,描画了清明时节汴京城多姿多彩的市井生活,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浩荡的城市神韵风骨。
C.“命运交叉的城堡”意蕴丰富,揭示了所画的主角是平民和商人构成的人海,画出了其命运的神秘、不可知以及面对选择的勇气。
D.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记叙,又有对一些场景的描写,还穿插了一些议论和抒情。
【小题2】结合文本,解释“《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3】祝勇的历史散文破除了历史的距离感和符号化,追求“让历史回到常识”。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对此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4 05:0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
余冠英
我曾问人:清华大学和清华园这两个名字将来谁更出风头?有人说:照眼前的事实看来,风头是属于后者的较多。这话大概没有什么错罢?你说:可不是嘛!大门口的“清华园”三个字是皇皇石刻而且巍巍居中,“国立清华大学”六个字便是写在木头牌上而且只好一旁侍立呢。我说:绝不止此!
清华的来宾往往是踵趾相接的。假如我说这些人之中被清华园的草、木、泉、石所吸引的一定比为了看清华大学的图书、仪器、标本、机械而来的多五十倍,该没有人反对罢?那末,无怪其然你一写信约朋友来玩,多半说“请来园子里逛逛罢”,而很少用“请到敝校参观参观”。清华原是“园”的空气多于“大学”的空气啊。
这样便可以转到正题了,“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理由不和“春天不是读书天”一般简单吗?春天有比读书更有趣的事让你做,清华有比读书更有趣的事叫你不得不做。
最可怪的,没有一个外人不对清华人赞叹:“贵校的读书环境真好!”而每一个清华人,纵然是最谦虚的你,也决不曾摇头否认。这是什么意思?你当真相信清华最适于读书么?我不信你比我缺少那些经验,随便举一件便可以做这句话的反证。
远的不用说,就以最近这两个礼拜说罢,你如曾有一次整个钟头耐心耐意地坐在教室里笔记,那才是奇迹呢!你有眼看得见黑板上的白字,当然也有眼看得见窗外那些轻摇慢舞的鹅黄细柳,那些笑靥迎人的碧桃,那些像有胭脂要滴下枝来的朱梅,那些火似的、像有一种要扑到你身上来的热情的不知名的花,那些,那些……迷人的东西,真的没有把你的心从a、b、c、d中勾走么?就算你是道学家,有“目不窥园”的修养,还有玫瑰呢,丁香呢,它们会放香!熏风从那里钻进窗户,又在你鼻端打了一个回旋,你心不动么?就算你受了春寒,鼻子不通,还有云雀呢,杜鹃呢,远远地唱起来了,蜜蜂又团在窗外哼,甚至一双燕子索性坐在窗槛上说起情话来了,你又待怎样防御呢?总之,一切都引得你的心往外飞,这时的心,固然教授们的什么论,什么史,什么法,什么问题,什么公式抓它不住,便是你书中的颜如玉也照样不行。
平时犹可,倘在宿雨初晴,或是夕阳将下,你的心会因而怦怦地跳个不住。因为那平时只是轻描淡写的青山,这时会紫得叫你感到重量,浓得像要溢出它的轮廓;平时是远远的,缥缈的,平面的,这时却堆起来了,逼近了。于是你忘了本来要去的地方,于是你拔步向西飞跑,越过草地,爬上土山,于是山呀,树呀,云呀,浮图呀,都一涌来到你的眼里。这时燕京大学的塔,万寿山的琳宫蝀宇,甚至圆明园的断垣残柱,一切都富于色彩,一切都放射光辉,一切都给你幻想,这幻想竟和这镶金镀紫的云块一般变幻奇丽。于是你呆了,直到树迷山暝,归巢的乱鸦将你唤醒,你才跄踉下山,恍恍惚惚地向灯火辉煌的食堂走去,也许直等一碗烩三鲜下肚之后你才想起今天缺了一堂什么课或是缺席一次什么练习了。
你点头笑了,这就够了,我想我不用再举你为了西园捉蛙,荷塘摘莲蓬,西园塑雪狮或是大礼堂晒太阳一类傻事而费去你用功的大好光阴的例了。
但是你不要脸红,这并不怪你的心野,只怪自然中间有些东西太迷人了,而清华偏又具备了这样多。就如极平常的马路罢,在清华偏偏高高地罩着翠柳的凉阴,并且还满布槐花的香气,散步一类的事,你自然会觉得是难以遏制的欲望了。说到马路,不过是举其最平常、最微末的,你要我谈谈清华的景物吗?清华有的是回环层叠的土山,山里有的是苍松、老桧、藤、萝、竹、石,以及人工设置的小亭和长椅,爱远眺的可以高处攀登,爱幽僻的可以深处追寻,各适其适。清华也有四通八达的水。说到水,最富丽的是三面河环一面巨厦的河池,富于野趣的就该数西园长着芦苇的水田了。
燕大的湖虽然有人艳羡不止,我终以为那样大泥塘似的,正落了北平的许多“海”的陈套,我宁可取清华园里横贯东西的校河。好处在河身修长而且微有曲折,两岸的树丰茂可喜,河上几座桥都很好。在桥上,近可以看鱼,远可以看迷离的树影。可惜就是不大,所以下游不得不用一个闸,因而水流很缓,虽然有平静之美,终嫌缺少活泼的气象。因此那被挤到墙外,环园而流的小溪就更可爱了。
说到那小溪,又是你最熟悉的去处了,那里的淙淙水声往往费你整个下午去坐听。你有时嫌乡村姑嫂捣衣的聒扰,便不在西园的门外石上坐,而走到极东的一端来,或者顺着溪流拐一个弯,找到只剩你一个人的幽静地方,随处有光洁可坐的石头,有满身凉翠的树荫,有和流泉相应的蝉吟,于是你用柳条戏弄戏弄聚水水曲的小鱼,或投一个石子在那一个个碗大的小漩涡里,或伸一只脚在石块激成半尺高的小瀑布之下,你那时或许有出世之想了。
打住罢,假如再谈到清华的“花事”,一定更引起你的烦恼,我知道你现在正为了园里的丁香花盛开而满处乱钻,总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躲这香气,急得想找医生给你的鼻子动手术呢。
言归正传,清华虽是一个大学,而同时又是一个园,所以环境并不利于读书,这是我的观察。不过现在我又疑惑了,据我所知,清华的毕业生读书的成绩正被人家评为“不错”呢,这又当作何解释?呵,我懂了!这叫做“地灵人杰”,据说山水明秀的地方,灵气所钟,人物自然也会明秀,所以“水木清华”的清华园,人物也一样非常之“清华”了。然则我这个题目根本就是一句废话,该由我自动收回,那么“谢罪”!
1931年6月1日
〔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十集》有删节〕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意。(4分)
①清华原是“园”的空气多于“大学”的空气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水木清华”的清华园,人物也一样非常之“清华”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的缘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题目为“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结尾又说“这个题目根本就是一句废话”,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凡是到清华参观的人都会赞叹一句:“贵校的读书环境真好!”这赞叹中既表达了对清华园优美景致的称颂,也包含了清华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的肯定。
B.第五段中,作者采用比喻、拟人、对照等修辞手法,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描述了清华园的春天对学子读书的极大诱惑。
C.全文贯串运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仿佛与读者二人同游清华园时,相互交流感情与认识,给人以身临其境,亲切真实之感。
D.在文中,作者耗用了大量笔墨,极力描绘了清华园的优美景色,这与朱自清先生笔下描写清华“荷塘月色”景致的用意及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E. 文章写到“西园捉蛙,荷塘摘莲蓬,西园塑雪狮或是大礼堂晒太阳”等一类事情,是为了说明清华园不论是夏天、秋天还是冬天,景色都一样给人以巨大的吸引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科夫小说选。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地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地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那座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她又问我: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舍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蛆?”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略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形象,文章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费特征来表现她的变此。
B.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契诃夫小说的感受相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
C.“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其渺小等原因,所以很快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D.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描写了四十年的人和生活的变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风貌。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
【小题3】“那一排钻天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送我的雨
纳兰妙珠
下雨,如老友来访。
云晓得天,不了解地。河行遍了地,没见识过天。雨上天入地,见闻最广。亿万只晶莹的触手,从高广的云深处伸出来,抚触大地。雨让普通的事变得神妙。汪曾祺说李贺的诗是在黑底子上作画,雨负责的就是把世界涂成个黑底子,什么情绪都显得鲜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没有前面的凄风苦雨,后面喜的味道就没那么甜了
于我,平常的日子大多记不清,最终记得的都是雨天。
下雨的时候,你总兴致高昂地说,走,走,出去看雨。
为什么喜欢雨?
你答,因为雨有趣啊。不下雨,多么枯燥乏味!
趣自何来?我试着从你的角度想。下雨了,像一出节目开演:最开始,雨点先是试探着落,噼,啪,噼,啪,像主持人调试话筒,喂,喂喂。接着,平时矜默的老天就压低声音开腔了,一开腔就容易收不住,遂潇潇簌簌淅淅沥沥,继而哗啦啦啦啦……伞则是玩耍用的道具,让人跟雨捉迷藏。雨扑到伞顶,什么也没抓住,从伞边溜下来时,这才看到人,一边往下掉一边抓紧说,嘿,原来你在这儿。隔岸观火,隔伞观雨,居安思危,人在雨中又不在雨中,世界都湿答答的,伞下自成一个干燥空间。雨像一种温存的、并不伤人的危险,站在险境边缘。
两人同行久了,单人伞嫌挤,就买了一把巨大的双人伞。伞柄粗壮如老芹菜杆,撑起来有一个大圆桌桌面那么大,走在雨里像移动的小凉亭,又像无形的城堡,敌军万箭齐发,都不能近身。
雨天,在窗口等你回来,没一会儿就忘了是在等,专心看雨。看得正呆,见一人持伞刺穿雨幕而来,模糊里有个轮廓,像从雾烟里走出,珠箔飘灯,遥遥一笑。一瞬间暗叹,这人笑得真温柔,真好看……这才认出是你,心头猛地一惊。雨幕被刺破的瞬间,又自己缝补起来。
每个城,每个季节,雨的体嗅都不同。
或有春雨忽然飞起,王士祯:“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雨轻得像马上要融化在空气里。没带伞,头发也并不湿,只是渐渐潮黏,头皮上感到凉意。小雨里的树,草,花,都特别好看,枝叶低垂,像在做梦,时而微颤,如婴儿闭目吮乳时唇角抿动。
深秋的雨已有了雪气,投在一个小城的客栈,早早并肩在雨声里躺下。忽听到几声梆子,叫卖声:米酒,米酒嘞……商量犹豫要不要披衣买酒的当儿,叫卖声已远了。
在巴黎拉雪兹公墓,遇雨,两人仅有一片巴掌大的“铅笔伞”。很多墓上都盖起一座微缩教堂似的小建筑,尖顶彩窗,里面供奉耶稣十字架,有门,都虚掩着。一对洋青年钻进去搂抱着避雨。我说,咱们也找一间,避一会儿。你坚持不去,宁愿淋着。说,那下面有棺椁的呀,踩在别人头上,多不敬……最后还是听你的,尊重亡者,淋雨离开。
我本来怕雨。因为小时住平房,盛夏,雨持续两小时以上,屋里就要浸水了;又怕冷,又怕弄湿鞋,而无论怎么像偷珠宝的女盗一样小心地左跳右闪,躲开大小水坑的机关陷阱,最后球鞋仍要神奇地湿掉,双足浸水,遂整日不悦。但是,你欢喜雨。所以我也慢慢敢于打开门,让雨水飞进来,跑进来,手拉着手,踮着它们伶俐的、光滑的脚尖。
春雨微腥,是各种植物奋力萌发的腥,近似荷尔蒙旺盛的少年体嗅。夏雨像酒,淋雨犹如痛饮,不久辄醺然。秋雨生寒,像某高傲人儿冰冷的手指,与他把臂同行,款款倾谈,方知他内里别有深情。
这些雨,都是你引荐给我的,是你送我的,是你的雨,因此我愿承认它们美不胜收。
雨本是你的友人,你不在,它们时或前来,陪我絮语,倚熟卖熟地,把心思一一说破。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吸人眼球,“你送我的雨”,不是自然界的原生态的雨,而是“老友来访”时下的雨。接着是对雨的描写,细致生动,有个性,有思考。
B.为什么喜欢雨?一句提问,破空而来,引入深思。面对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是作者的答案却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原因是“试着从你的角度想”。
C.主体部分写“雨中与你同行”,在雨幕中行走的过程中,雨不仅给“我”带来了清新的感觉,而且给“我”带来了美好的记忆,这个部分时空转换,写得妙趣横生。
D.结尾点题,点得巧妙,点得灵动,尤其是最后一句,构思又有了新境界,雨既然是你送给我的,当然也就成了我的朋友,即使你不在身边,“我”依然自得其乐。
【小题2】作品写雨中与你同行,一共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合画线句子,赏析这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街   景

王安忆

①我要写的这条街,名叫江苏路。我对它其实并不熟悉,在它附近仅仅居住了数年。只是当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它的街面房子拆除一空,露出身后楼房白森森的山墙,它的街景一下子跃出在眼前。

②所以我对它不熟悉,还因为我很少去那里。我只是有时候走过它的,与愚园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因为从我居住的弄堂后头,可穿入它的某一条弄堂,这样大约可节省一站汽车路的光景。上海的弄堂在马路后面就像一张网,阡陌纵横,有许多近道可抄。我穿过弄堂走过它的路口,它的气息便漫了过来。这是一种很缠绵的气息,它洇染了我的记忆。

③我记得这是一条狭窄弯曲的马路,挺闹的。但不是闹心的那种闹,而是一种忙碌。这种忙碌又不是紧张,只是手脚勤快,停不下来,停下来就挺造孽的。这种闹,有点明清的意思,哗然里总带着些节制,不那么铺张。市声呢,以人声为主。即使是器械的动静,也是来自于人的手脚。比如刀在砧板上剁卤鸡和卤鸭;锤子敲打铁皮畚箕,铝锅铝壶;脚踩搅棉花糖机的嘎啦啦响;磨石走在玻璃边缘的吱吱声。从这声音听,就听得出是些什么营生在撑世面。

④印象中,街面总是漉湿的,太阳也是潮热的,是南方黄梅天天气。街两边大都是板壁的房子,顶上铺着黑瓦。太阳就从两边的瓦檐之间照进来。二楼窗户送出晾衣服的竹竿,那一头就搭在行道树的树杈上。窗户钩子上,就吊着一只风鸡,或者一条腌肉,还有洗净的拖把,绞不干的水则滴在底下的人行道上。街面上的水就是这样来的。但老虎灶也是原因之一。盛开水的水瓶大都塞不严瓶塞,一路滴滴答答地过去。送水的木桶也大都漏水,漏出桶,再漏下轱辘辘的送水车,热气腾腾地浇过去。卖鸡鸭血汤的小吃店就在街面上杀鸡拔毛,血水顺了街沿流淌。阴沟又常是堵塞的,就有通阴沟的工人拖着长长的毛竹片,哗啦哗啦地来了。这里有一种裸露的风情,腌臜,邋遢,粗鄙,性感。

⑤像它这样南北向的马路,往往不是主要的交通干道,所以就难免是散漫的。行人安详自若地在马路中间行走,车就不敢开快。自行车紧按着铃,也白搭,人们置若罔闻。这里的居民又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老人坐在小凳上剥豆,小学生搭一张方凳写作业。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这条马路就有些烟熏火燎的,人气特别重。连阴了几天,再出好太阳,只见那家家户户的被褥枕头都摊出来了。铺在竹榻上,搭在窗台上,晒到下午三四点往里,藤拍噼里啪啦一打,满世界都是干燥松爽的人味。有点狎昵的,但是清洁的气味。

⑥不过,切莫以为这里都是些俚俗的生活,在那些低檐窄户的后头,背静的弄堂里,也蛰居着一些文雅的狷介的人生。只要听听那里钢琴声就知道,手指头在琴键上摸索出沉思的夜曲,还有天井墙上,月光下的爬墙虎的影子。这都是些隐私一样的情节,藏匿在一扇扇缄默的门窗里面,是不能做街景的。街景是要用一些皮实的东西做的,要经得起捶打。别看是些破墙烂壁,却为那后面的娇嫩生活挡着风雨。它其实是豁出去的决心,抹开了脸面。但时间久了,也磨出了一层皮,或者叫茧子。所以,街景再怎么都是粗糙的。越是华丽的街景,越是粗糙,带着些暴力,气势汹汹的。在那些灯火辉煌的街景之下,江苏路就显得温柔了。不是服小抑屈,而是生性厚道,沉得住气。看起来是寒酸,连扎拖把的布条,都专门开出一个铺子来卖,内里是沉着和耐心,处变不惊。说它是街景,谁又知道它的心呢?它也是活的,有着自己一心一意的生计。

⑦现在,它被扩展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马路,车辆飞速地行驶,发动机声盈耳。那挤挤挨挨的街面房子,所形成的绵密的屏障拆除一净,高大的山墙便矗立两边,本来在弄堂深处的庭院也面街而立。从我居住的弄堂穿往江苏路,那马路对面弄堂里的一幢房子,据说是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旧居。一九六六年,他和他的妻子,在家中引颈自尽。如今,这弄堂正向着开阔的长安街风的马路大敞着弄口,没有任何景物的遮蔽。我想到,那临街的落地窗里,会不会就是傅雷先生和夫人弃世的悲恸之地?据说,那一晚,他们一一处理完身后琐事,嘱女仆早些歇息,然后关严门窗,拉上窗帘,从容携手,赴黄泉之路。现在,窗幔被扯开了,大亮于光天化日之下,心里不由得一阵剧痛。)

【小题1】第②段加点词“洇染”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动词使用的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作赏析。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小题4】对文章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反复强调对“江苏路”并不熟悉,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B.第④段画线处使用逗号将四个形容词断开,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C.第⑥段写到钢琴声,稍加点染便勾画出文雅人生的“娇嫩生活”。
D.第⑦段开头与第③段开头形成对照,透露出对时代进步的欣喜。
E.文章由街景写到文雅狷介的人生,表达对后者遭受践踏的剧痛。
F.文章以描写、叙述为主,不追求词采华赡,有一种平实的深邃。
【小题5】文章以傅雷夫妇从容离世的故事作结,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小题6】文章以“街景”为题,选材的视角颇具特色,请对此加以评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雨 夜
靳以
摇曳着的灯光下,叶子露着温柔的绿色,好象那碧翠将随着雨滴从叶子尖流了下去,平坦的路上,洒满了油一样的雨水。
和友人共用了晚餐,正自想走出来,方才的大雨就起始落着。嘈杂的雨声,冲满了屋子。我一面说着:真没有想到,下了这么大的雨,一面就把窗赶紧关上了。
“还有什么别的事么?”
“没有,没有,怕有人在等着我。”
“夏天的天气象人生,变幻无常的,这一阵虽是下着这么大的雨,等一下就许完全停了,或是飞起细雨来。”
“雨夜总是美丽的。”
友人悠然地说,象是这景物又引起他青年时节的诗人梦。
“也许是不幸的。”
我似回答似不回答地说。
“×先生,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这样说呢?”
“把我留在这里,不是一件不幸么?”
于是她笑起来了,她的笑声是那么清亮,好象我能看见那两排白亮的牙齿。可是我后悔了,我问着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过往的情谊不应再凭记了,我该和他们离开。
正巧在这时候,急雨停止了,细细的雨丝在空中飞着,我就说我想回去了,怕的是过一阵又要有大雨下来。
“那么就请有空的时候到这边来坐吧。”
“好,好,将来我会来的。”
一面应着一面却逃出了他们的家,横飞的细雨抚摸着我的脸颊,我的心才觉得难有的清凉。
“我再也不能到他们那里去,我们中间的距离太远了。”
高大的车摇摇晃晃地来了。我走上去,向着上一层,那里没有一个人,我就独自傍了车窗坐着。
一路上没有一个人上来,尽是自己忍受着车的颠动,心又象是不安起来了。
我所要走的又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过了居住区,便是繁闹的市街了。窗橱仍是辉煌地明了灯,或是红的,绿的,紫的霓虹光,昂然站立着的模特像是也无力地垂下了头,披在肩上的纱和缎,要从那上面溜下来似的。
“我厌烦了,我要到外面走走去,那怕是落雨的天。”
它们好象这样叫着,可是它们只是兀然站在那里,不能移动一步。
路上的车少得使人疑惑了,谁能信这是最繁闹的街路呢?谁能相信这地价一方尺就值万呢?是的,这个城市是只相信大言和虚伪的,说真话和给人真心看的是稀有的傻子。这样的人该走回他所自来的地方。
走着那座桥,一条美丽的河在下面过去了,那美丽是没有法子写得出的,要一个人的我突然象是痴呆了似地说着:
“你看,这河多美。——”
我立刻就意识到在这上面我没有相识的人,即是不相识的人,也没有一个。
看到夜间美丽的河水,就想到了日间所看到水面上的污秽和成日成夜地小工淌流着的汗水。是的,河水也许要有一点腥咸的味了。
到了我所要到的停站,我走下来,顺着路走去。我连头也不抬一下,急匆匆地走着自己的路,不久我就折入了一条较阴暗的巷子。
雨水使这条巷子的石子路中积着泥浆,在暗澹的灯光下,看到蜷曲着身子,偎在路的两边的尽是一些没有家的人。他们好象还能安然地睡眠,虽然雨水打在他们的身上脸上。
我的心在战抖,好象地上的污泥涂到那上面。我的心中想着:
“如果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没有能遮风蔽雨憩宿的地方,风雨霜雪的日子,要躺在这里度着每一个夜,我,我该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过了这条巷,我的住处也在望了。为了不惊动二楼的友人,我轻悄悄地爬上三楼,我那寂寞的屋子正自寂寞地在那里等着我。
【小题1】文章叙事以“雨夜”为背景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简要分析“它们好象这样叫着,可是它们只是兀然站在那里,不能移动一步”句的内涵。
【小题3】文中画线句写出了“我”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请探究“我”急匆匆地赶回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