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祝勇
①时至今日,我们对张择端的认识,只有《清明上河图》跋文中的寥寥16 个字:“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②他画“清明”,“清明”的意思,一般认为是清明时节,也有人解读为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这两种解释的内在关联是:清明的时节,是一个与过去发生联系的日子、一个回忆的日子,在这一天,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反向的,张择端也不例外,在清明这一天,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日常的景象,也是这座城市的深远背景;而张择端这个时代的政治清明,又将成为后人们追怀的对象。
③ “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那一天刚好有柔和的天光,映照他眼前的每个事物,光影婆娑,一切仿佛都在风中颤动,包括彩色招展的店铺旗幌、酒铺荡漾出的新酒的芳香、绸衣飘动的纹路,以及弥漫在他的身边的喧嚣的市声……所有这些事物都纠缠、搅拌在一起,他铺开画纸,轻轻落笔,但在他笔下展开的,却是一幅浩荡的画卷。
④没有内心的强大,支撑不起这一幅浩大的画面,张择端要以自己的笔书写那个朝代的挺拔与浩荡。这不是鲁莽,更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成熟、稳定,是胸有成竹之后的从容不迫。他精心描绘的城市巨型景观,并非只是为了炫耀城市的壮观和绮丽,而是安顿自己心目中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浩荡的人海。汴京的平民和商人,是城市的魂,构筑了城市的神韵风骨。
⑤画的主角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的。他们互不相识,但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命运。他们拥挤在共同的空间和时间中,济济一堂。于是,这座城就不仅仅是一座物质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
⑥在这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潜伏着命运的种种意外和可能。张择端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城市的空间中,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个变化的空间。他画的不是城市,是命运的神秘与不可知。在多变的城市空间里,每个人都在辨识、寻找、选择着自己的路。选择也是痛苦,但没有选择更加痛苦。张择端看到了来自每个平庸躯壳的微弱勇气,这些微弱勇气汇合在一起,就成了那个朝代里最为生动的部分。
⑦没有汴河,就没有汴京的耀眼繁华。在《清明上河图》中,河流占据着中心的位置,但这只是张择端把汴河作为构图核心的原因之一,对于他来说,这条河更重大的意义,来自它不言而喻的象征性——变幻无形的河水,正是时间和命运的赋形。
⑧河道里的水之流,与街道里的人之流,就这样彼此呼应起来,使水上人与岸边人的命运紧密衔接、咬合和互动。没有人数得清,街市上的人群,有多少是赖水而生;没有人知道,饭铺里的食客、酒馆里的酒客、客栈里的过客,他们的下一站,将在哪里停泊。对他们来说,漂泊与停顿是他们生命中永远的主题。我们从画中看到的并非一个定格的场景,铁打的城市流水的过客,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不是一瞬,是一个朝代。
⑨汴京以130 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成为东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壮丽顶点。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辜负水的恩德,创造了那个时代最辉煌的文明。但另一方面,水也是凶险的化身。汴河的泛滥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过痛苦的记忆,它在空间上的漫漶正如同在时间上的流逝一样冷酷无情。河中的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日益抬高,使这条河变得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又使整座城市,以及城市里所有人的命运变得动荡起来。因此,朝廷每年都要在冬季枯水之时组织大规模的清淤工作。然而,又有谁为这个王朝“清淤”呢?于是,张择端凝望着眼前的花棚柳市、雾阁云窗,他的自豪里,又掺进了一些难以言说的伤感与悲悯。张择端一线一线地描画,不仅为了这座变幻不息的城市从此有了一份可供追忆的线索,更在思考日常生活中来不及生发的反省与体悟。
⑩甚至连《清明上河图》自身,都不能逃脱命运的神秘性——近一千年过去了,这幅画被不同时代的人们仔细端详了千次万次,但每一次都会发现与前次看到的不同。以至于今天,每个观赏者对这幅画的描述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者更为画上的内容争吵不休。
⑾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
(取材于祝勇同名文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张择端的春天之旅”一语双关,既指张择端在清明时节观赏汴河之景,也指《清明上河图》呈现了春天的“上河”之旅。
B.作者认为,张择端用细腻的笔触,描画了清明时节汴京城多姿多彩的市井生活,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浩荡的城市神韵风骨。
C.“命运交叉的城堡”意蕴丰富,揭示了所画的主角是平民和商人构成的人海,画出了其命运的神秘、不可知以及面对选择的勇气。
D.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记叙,又有对一些场景的描写,还穿插了一些议论和抒情。
【小题2】结合文本,解释“《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3】祝勇的历史散文破除了历史的距离感和符号化,追求“让历史回到常识”。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对此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4 05:0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静夜品瓷
程应峰
①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②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种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③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但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稚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④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的。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⑤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⑥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⑦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搏”“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⑧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用心品瓷,可以让人沉入或清新或愉悦或凝重的人生境界里,继而在思想的枝丫上,长出簇新的可以自由飞翔的芽叶来。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薄胎青花瓷瓶”与“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诗句开头,既呼应题目,又增添文化气息。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滑润如玉的釉面”等,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C.文章开头从夜静时分想到瓷器写起,然后展开梦里梦外听瓷与读瓷的经历,随之触发人生的思考,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D.文章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写品瓷,实际上是借品瓷写人生,强调人们要像品读瓷器一样品读人生独特的滋味。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静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是爱酒

张晓风

你——

不知道冬日是不是读诗的季节?我常在冬夜里想到翻诗,书架上的,以及心底的。我不喜欢哲学书,如果我读过哲学,大概都是从诗里读到的。

读诗让我想到许多事。

不是人人耽酒的,白居易爱的是一个“晚来天欲雪”的黄昏,去邀一位故人来赴“红泥小火炉”的约会的情趣。那位叫刘十九的朋友或赴约,或不赴约,我们只读到千年前那一点点的闲情雅兴,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怀。

而元曲中的刘致也用“瘿瓢,带糟”去舀酒的句子来刻画村酒的原始粗犷:一只疙疙瘩瘩的葫芦瓢,狠狠地伸入酒缸,连糟带酒,胡乱地舀起来就喝,自有一番金杯玉盏之外的豪情。

而关汉卿的句子尤其迷人: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那样的饮酒情趣又岂在饮?

中国诗人好像都是如此。他们爱花,但爱的是花所能完成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他们爱月,但爱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他们爱玉,但永远不愿以克拉计算它的价值,因为它是被用来象征“君子之德”的(由于它的致密、坚实、润泽);他们爱马,爱的是那种振鬣长鸣,万谷回应的雄风。

记得陶渊明吗?他幽默地给自己弄了一张无弦琴,并且题诗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他爱琴,爱的竟是众弦寂然之后的“琴趣”。

生命,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所有的垂死者几乎都恋栈生命,但我们真正深爱的,是生命中的什么呢?

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娇红艳紫,而是那和风丽日下的深情舒放。

如果生命是月球,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那正缓缓流下来的温柔的白丝练。

如果生命是玉,我们爱的不是它的估价表,而是那暖暖柔光中所透露的讯息。

如果生命是琴,让我们忘记这长达一百六十厘米或一百八十厘米的梧桐木,我们爱的是音符和节拍上的音乐——也许别人听不到,但我们知道,它在那里,在一个小小的划拨的动作里,可以触动多少音乐啊!

如果我们爱生命,也必有什么是在这血、肉、脂肪、皮肤、毛发之外的美好。我这样说,你能同意吗?我不是说酒不够美,我是说美酒之外必然还有什么饮趣。

圣经上说:“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我们喜欢自己这健康的、有弹力的身体,但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

我因而相信心灵,相信灵魂。

你能同意吗?如果我们相信饮趣比酒更重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必有什么是比这七尺之躯更为昂然、更为敏锐、更为美好的。

【小题1】既然“不是爱酒”,那么白居易、刘致、关汉卿各自爱的又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小题2】“如果我们相信饮趣比酒更重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必有什么是比这七尺之躯更为昂然、更为敏锐、更为美好的。”这里的“什么”到底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依然没有直接道出?
【小题3】简述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种。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②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 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③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 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样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④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⑤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 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⑥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⑦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有删节)
【小题1】请分别指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
(2)我躺在床上,看着它, 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
   ▲
【小题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归纳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原因:
【小题3】文章开头说:“ 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第④段说:“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请简要分析这两处的表达在情感上的差异。
  ▲
【小题4】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平静而又充满诗意,温情而又略带忧伤。这与她在创作中某些意象的选择有很大关系。请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雪”这个意象的理解。
  ▲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到冰川
马温
这条冰川以数字命名,越过去就是异邦,所以它也是国境线。
在冰川的上空,此刻有一只鹰。
去冰川的路超级坏,车子吱吱呀呀爬到山顶时,我们看到了那只鹰。鹰也看着我们,眼神旷远而寒冷。追击野兔时,鹰就是这种眼神。它没有歧视我们,但也不准备给予我们优待。我们不适应这种眼神,空无一物又是尖锐无比。我们的怯意让鹰很受用,它散开双翅,呼一声就飞向山谷。
山顶上只有我们,我们坐在越野车里,越野车看似霸道,胡子拉碴像强盗,其实外壳都是塑料。这就是我们的内涵。“不好玩!”鹰的内心一定会这样想。鹰飞进了山谷,山谷里内容多,好玩。
牦牛安静地嚼着草,嚼着嚼着,就将自己变成一尊雕塑。灰鼠从一个洞口窜进另一个洞口,草皮的下面建有它们的秘密通道。黄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突然间,毫无预兆,其中一只会撒开四蹄,跳跃着,从路的一边跑到另一边。
临近边境了,还是能看到放牧点。几个牧人,加上几十几百的牦牛绵羊,让那些微小的放牧点有了村庄的喧闹。清晨,圈门一打开,牛羊就如潮水淌进了草甸子。太阳落山是它们归圈的时候。牧人还懒懒坐在石头上吸烟,牛羊已经沿着公路慢慢回家。羊喜欢聚在一起,一团一团地,像白云,有时几头黑牦牛挤进羊的队伍,云就不白了。车子停下来让牛羊先行,牛羊却将车子围起来,好奇地嗅着鼻子。
一座碎石山成为阻挡我们视线的最后一道障碍。爬上去才能看到冰川。那就爬吧。山并不高,可是这儿的海拔高,五千多米,我们手持登山杖,爬几步就大喘气。
鹰在头顶盘旋,鹰没有高反,不会大喘气,鹰俯瞰着它的王国。牛羊吃草,牧人躺在干沟里睡觉,黄羊踢着前蹄扭头四顾,草甸子裂成碎片,露出满腹的砾石,还有昨夜残雪、动物残骸……日子天天如此,安详而艰难,艰难而安详。鹰所看到的,是不是有点单调、有点沉闷?不过,鹰因为飞得高,在我们还拄着登山杖努力爬山时,它已提前看到了冰川。
那条冰川是这片荒寒地带的亮色。
接着是我们。我们也看到了。那个刹那是安静的。冰川那么美丽,它也没有大喊大叫,它就是安静地矗立在那儿,我们作为旅行者,凭什么大喊大叫?美的东西都不会喧哗,绝美的东西更是沉默如金。当一种美排山倒海、让人窒息地压迫过来,我们除了闭上眼睛感受,还能做什么?
可是,我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喊叫起来:竟然有一对新人正在冰川拍婚纱照。我们将赞美送给了他们。婚纱照都是花好月圆,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可他们执意要找一个非凡背景,他们要请冰川见证他们生命的结合。这就要吃苦。女生穿着大红婚纱,鞋上套着防滑冰爪,在男友的搀扶下,一步步向上走。在这儿,向前的路要他们一起走完,可以相帮,不能替代。我们钦佩这对来自深圳的新人,他们千里迢迢奔向冰川,好像回到家乡聆听一场教诲。
当婚纱在晶莹的冰坡上铺展,真的像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盛放,还有相机、外拍灯、反光板,航拍飞行器嗡嗡地响着,化妆师为新娘补妆,这些确实分散了我们对冰川的注意。可是我们不认为这是损失,我们把这次邂逅当作一则回家的寓言。
“回到冰川”,我这样说,是否用词准确呢?我们常常说回到家乡,“回到”就是重返、投奔,好像落叶归根,从此再不分离。可是,冰川不是我的家,我为什么非要把今天的抵达定义为“回到冰川”呢?
冰川到了。在九月的阳光下,它正在融化。不用担心,它不会消失,寒冬正在到来,就是今天,凌晨,这儿又下了一场雪。那时,我们的越野车还未出发,而拍婚纱的那对新人,相拥着走出野营帐篷,站在漫天大雪中,已经摆好拍摄姿势。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回到冰川”,揭示了本文所叙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一次现实的寻访冰川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回归之旅。
B.文章描写山谷中牦牛、灰鼠、黄羊等的活动,笔触细致,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气的图景,照应了上文“山谷里内容多”。
C.文章用很大篇幅叙写去冰川路上的情形,对后文写冰川的大美起了铺垫的作用,也蕴含了很多人生道理,给人启迪。
D.文章写“我们”看到冰川的感受,将它的博大与人的渺小对比,既表达了赞美之情,也含有对自我的批评,文字朴素而真诚。
【小题2】文章几次写到鹰,突出了鹰对人的观察和人对鹰的心理的猜想,有什么用意?请简析。
【小题3】文章为什么要在后半部分写一对新人在冰川前拍婚纱照?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