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中花草
杨闻宇
早春萌动,晚秋迟萎,野生小蒜形似菜畦里的蒜苗,茎叶比蒜苗又细瘦许多,埋于土里的白色蒜头肥圆、瓷实,味道较蒜苗倍加辛辣、刺鼻。将鸡蛋轻轻磕破倒进碗里,和少许油盐,捏一根竹筷搅匀,小铁勺文火炒熟,特香;香气溢出小院,街巷里的人们吸溜不已。
只因细长瘦削,分布稀疏,与青草混杂在一起,根又扎得深,很难挖取,于是,乡下人又称之为“贼蒜”----可能取的是贼不易捉拿归案之意。炒熟端上饭桌,其香味远胜于刚刚冒起于树梢上的香椿嫩芽。
野生枸杞,茎有短刺,初夏着花,花瓣淡蓝,俗称“蓝秧刺”。早春开花之先,刺嫩芽青,采下嫩茎碧叶,开水焯过,凉拌成小菜,以佐刚出锅的金黄色玉米糊稀饭,香沁两颊,妙不可言。
蓝花谢去,始结卵形绿果;立秋时,串串果粒呈金红色,地垄与道路两旁,宛若悬挂着一串串珍珠玛瑙。在我国,宁夏中宁苦水河畔出产的枸杞驰誉天下。我去过中宁,此物茂盛得连片成林,性平,味甘,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之上品。
秋天的红浆果自熟自落,无人理睬。野地里玩耍的孩子们则趁其熟软,摘于巴掌里当“子弹”,猛个儿捏出果球里的红酱对射。衣裤、脸颊、头发上,猩红点点,似血非血。日暮时回到村里,一进家门,母亲便瞠目惊呼:“天哪!身上抹的啥嘛!”
鬼针草生长在陈旧的坟包上。秋天,枝头伸出针状瘦果——顶端炸开寸许长的五六枚芒刺,与周围的庄稼杂草浑然一色。
玩耍的孩童们一旦走上前去采摘那晚开的艳艳的小花,神不知鬼不觉,这芒刺就密密麻麻地扎进了衫子、裤子的布眼里,随着这嬉嬉闹闹、活蹦乱跳的一伙,跳过水渠、垄畔,跑上土路,最后回到村里、院里。老奶奶看见了,得从小家伙身上扒下衫裤,坐在小凳上,花费一大晌工夫,一根一根地往下摘取。老婆婆手里的小针,捏弄起来实在费劲,于是,鬼针草又被称为“婆婆针”。倘若提住衣领“啪啪啪”狂抖,或者压进水盆里死命搓洗,是一根也弄不离的。
“婆婆针”能暗暗揪扯住天真无邪的童儿的衣襟流播四方,上身附体之际,又神秘得令人了无觉察,于是,人们又叫它“鬼刺”。鬼刺鬼得狠,略粗于针,毫无刺扎之痛,更无缝纫之功,它是不泯于九泉的灵魂依恋耕耘过的原野秀色、顾念家里儿孙后裔的细微的信号。
苜蓿紫花,绽放于暮春。连片成阵,花气扰攘,暖香扑人。其前身当为野草,它是连接土地与人最得力、最坚韧的一类野草。地下土长期封埋而不见阳光,一旦被人们奋力地翻出地表,光天化日之下,三五年内是缓不过性、养不好田禾的,这叫“生土”。生土地上唯有播种苜蓿,才会在当年有收获。苜蓿紫花如云,铡断这花叶茎秆饲喂骡马,骡马上膘,筋力强壮。秋季掘净了苜蓿换茬口种麦,不唯产量高,而且麦面筋韧。苜蓿长过一茬,仿佛为生土施进了特种肥料,生土也就神奇地衍变为“熟土”了。
在顽童眼里,艳丽蝴蝶群舞于紫色花海上最为好玩。蝴蝶是粉黛的化身,是美色里的精魂,淡紫色的花絮茸茸如地毯,童儿们扑着闹着捕蝶翻滚,对苜蓿却毫无损伤。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一望无际的关中原野上,除了连垄的庄稼、井台旁荫翳的大树之外,在童儿眼里,就是这不入成人眼帘的闲花野草了。而今的城市讲究美化环境,提倡种花种草,不论是本国的还是进口的,呵护的程度远胜于田禾,不宜称之为闲花野草了。原野上的花草是大自然所固有的淋漓元气的再现。离乡五十载,记忆中的许多人与事飘散得无影无踪,然而故土上的那些闲花野草,依旧在我的梦中摇曳。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楚:采用了“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先重点刻画了贼蒜、蓝秧刺、鬼针草、苜蓿四种野生花草,最后一段收束全篇,卒章显志。
B.文章以“梦中花草”为题,所写内容又不仅仅局限于“花草”,还有对“生土”“蝴蝶”“孩童”等的介绍或描写,内容可谓丰富,但形散神聚,中心突出明确。
C.文章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记叙,还有动人的抒情;语言上既有简清质朴的一面,又有诗意典雅的特征,让人读来满口生津,兴味盎然。
D.现代都市美化环境极少用到“闲花野草”,即使在农村,相对于庄稼、大树,成年人对这些花草也是不屑一顾的,但它们在孩童眼中却无比重要和令人欢喜。
【小题2】请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它是不泯于九泉的灵魂依恋耕耘过的原野秀色、顾念家里儿孙后裔的细微的信号”。
【小题3】文中描写的“梦中花草”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3 09: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说,书法具有现代艺术精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也不等于说它就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提倡纯粹的独立视觉表现形式,它可以忽略题材或内容的介入。而书法创作既不能离开所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能打破文字规范本身对它的束缚。书法是伴随中国文字延续下来的独特的文字造型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书写形式或风格的多样化,一旦离开了文字本身,书法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有一些纯粹追求形式而自我标榜的所谓“现代书法”,实际上已经和书法毫无关系。也许它们能够拓展出艺术范畴里的新品种,但那毕竟是另外一种视觉造型形式了。

历代书法家中,几乎没有纯粹的职业书法家。“书法家”不过是文人骚客或官宦达人体现其文字表现技能特长的最后称谓。书法是这些人实用而又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他们交流思想、记录才情、互通信息的一种载体。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当有了使用者个人情感的不断赋予之后,仿佛在不经意之间就推动了一个艺术门类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书法是发自创作者自身心灵感悟的艺术,是中国文人思想和灵魂的体现,这也是书法家区别于“写字匠”的原因所在。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信息的交往和留存进入一个无笔时代将变成可能,所有文字也都可能被键盘所操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把书法艺术真正高质量地传承下去,就要端正我们现有的一些认识。学习书法,临帖勤练是掌握书法技巧的最基本方法,是用不着多谈的基本常识。但仅仅是多临多练,是培养不出书法家的,真正的书法也不是练字练出来的。

(取材于肖若《中国书法》)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cuì,纯净无杂质)B.束(fù,捆绑)
C.展(tà,开辟)D.范(chóu,种类)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
书法是伴随中国文字延续下来的独特的文字造型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书写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旦离开了文字本身,书法也不存在了。
A.只有(只要)B.或(和)C.一旦(如果)D.就(才)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书法,文字的书写艺术。有时也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B.骚客,有时也称“骚人”,是对生活遭遇不顺的人的称呼。
C.称谓,指因亲属或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的名称。
D.临帖,照着字帖练习写字的行为,多用来指练习写毛笔字。
【小题4】下列理解或推断,不符合文段原意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中包含有现代艺术精神,这一认识已经为很多人所认同。
B.汉字的一些书写要求或限定,也可以有利于呈现书法的艺术特色。
C.有些所谓的“现代书法”,冲击着一些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认识。
D.社会对“书法家”称谓的认同感低,导致少有纯粹的职业书法家。
【小题5】根据文意解释“写字匠”的含意。
【小题6】根据文意,简要陈述书法和现代艺术的关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是张先生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①,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贴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但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可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How to gain a Husband and keep him)。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我全看在眼睛里。吓!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
当时张家这婚事一场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注】①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张太太三人等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 贪财导致了相亲失败。
C.张小姐一开始还对方鸿渐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非议他。
D.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相亲路上初见外套,麻将桌上惦记外套,最终买到外套,情节紧凑,趣味横生。
【小题2】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3】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与命运搏斗的天才残疾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节选)
海伦·凯勒在出生18 个月后,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凯勒与逆境展开了搏斗,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她在医生沙利文①小姐指导下,刻苦学习,努力康复,最终学会了战胜失明、耳聋和口哑的技能:她能够十分敏锐地“看”和“听”,学会了与人交谈以及跳狐步舞或华尔兹,甚至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海伦开始走向社会。她走遍了工业贫民区,看到的情景让她开始真正思索社会问题。在走访中,作为一个失去视力和听力的残疾人,她自然对穷人中失明的高发生率特别关注,因为她跟他们有相同的感受,这坚定了她关注社会问题、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念。沙利文小姐的丈夫约翰·梅西是一位社会问题评论家,海伦经常与他交谈,也开始对社会问题感兴趣。当她1908年读到韦尔斯的著作《代替旧世界的新世界》时,又进一步向社会主义靠近。
这些因素促使她阅读起德文盲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主义政党。很多年间,她是一位活跃的党员,撰写言词尖锐的文章维护社会主义,发表演说支持自己的党,支持工会和罢工,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她也是一位欢迎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社会主义者。
1921年以后,凯勒小姐主要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做募捐筹资的工作,虽然她的社会主义活动减少了,但仍然一直响应社会主义党和共产党的号召,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文学兴趣发生变化,凯勒小姐从写作中得到的收入也日益减少。为了增加收入,她开始演轻歌舞剧。在沙利文小姐的帮助下,她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在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生中,还没有人在杂耍方面比她演得更出色。杂耍剧的经纪人哈里力排众议,让她在一场20分钟的剧中担任角色。此剧于1920至1924年在全国巡回演出。她从戏剧的演出中得到极大的享受。她认为,她的演出是对盲人事业的帮助。
在凯勒演出的剧中,幕布徐徐上升,一间客厅映入观众眼帘,法式窗户外面有一个花园。伴随着门德尔松《春之声》的乐曲,沙利文小姐走上舞台,讲了一些有关凯勒小姐的事迹。接着,海伦分开幕布,来到台前,讲了好几分钟。对凯勒小姐在大剧院的初次演出,《时代》评论说:“海伦·凯勒又一次大获全胜。星期一下午在大剧院看戏的观众,是世界上最挑剔、最会讥笑人的观众,但他们都被海伦征服了。”
凯勒小姐已经结识了几十位著名人物。而在随轻歌舞团巡回演出过程中,她又结交了索菲·塔克、查利·卓别林、恩赖科·卡鲁索、贾卡·海费茨和哈波·马克思等名人。
20世纪20年代期间,凯勒小姐、沙利文小姐和她的丈夫以及汤姆森小姐(她1914年加入这个家庭),从马萨诸塞州的伦瑟姆市搬到了纽约的福里斯特希尔斯。凯勒小姐以这个家作为她进行广泛旅行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的基地。直到逝世,她一直是美国盲人基金会的顾问。为了募捐,她在天主教堂、犹太教堂以及市镇礼堂进行演说。她不仅筹集资金,而且谋求改善盲人的居住和工作条件。许多年来,盲人常常得不到教育,住在救济院里。海伦的努力对于改变这些状况,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她一生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功。
凯勒小姐是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些年里,她与沙利文小姐、汤姆森小姐周游了世界。每到一处,她都代表盲聋人发表演说。因此,她会见了各地的重要人物。她还抽空写作:1927年发表了《我的宗教》,30年代发表了《中流——我的后来生活》,1932年发表了《黄昏的宁静》,1938年发表了《海伦·凯勒日记》,1955年发表了《老师》,成为一位有名的残疾人女作家。
由于凯勒小姐一直积极地为盲聋人的利益而工作,全世界众多的大学和机构授予她荣誉称号。从格里弗·克利夫兰到肯尼迪,每位总统都接见了她。尽管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晚年生活在受人敬畏的浓厚氛围之中,凯勒小姐仍然保持自己一贯的个性特点,坚信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是正确的。
1968 年6 月1 日,在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家中,凯勒小姐安详地死于睡眠中,享年87 岁。
注:①沙利文小姐担任海伦的翻译并照料她的生活事务,一生相伴。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海伦·凯勒关注社会主义,阅读了大量德文盲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成为一位优秀的社会主义活动家。
B.海伦·凯勒关心社会问题,一直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比如,她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筹资做了大量的工作。
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海伦·凯勒曾广泛旅行,途中代表盲聋人发表演说,不仅继续为残疾人呼吁奔走,募集资金,同时还不断进行创作。
D.沙利文小姐夫妇都对海伦·凯勒事业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与海伦成为挚友,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照顾她的生活,帮助她工作。
E. 文章撷取海伦·凯勒的种种社会活动,表现了她活跃、积极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她崇高的社会使命感,以及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
【小题2】根据文意,请简析海伦·凯勒对社会问题越来越关心,而且阅读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的原因。(6分)
答:   
【小题3】海伦·凯勒这位“与命运搏斗的天才残疾人女作家”一生有哪些成就?(6分)
答:   
【小题4】海伦·凯勒身有残疾,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有人说她的成功缘于她自己不懈的努力;也有人说没有沙利文等人的帮助,就没有海伦的成就。你认同哪个观点?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色资源主要是指***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红色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红色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物资源四方面内容。
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及活动发生地的遗址、遗迹,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考、修学的重要资源。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应以回顾历史、感悟革命、保护资源为宗旨,把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首先红色赍源是教育青少年的特殊“教材”广大青少年通过对革命圣地、革命纪念地等革命文物的参观与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学习,有利于了解近代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
科学研究标定每项红色资源在革命历史中的地位、性质、影响和意义,找到最能充分发挥每项红色资源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红色资源的利用达到预期效果,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先进文化工程。
(摘编自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材料二
当被问及“你对我国革命历史传统的认识程度如何”时,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只有3.43%受访者“非常深入”、27.4.3%“比较深入”,合计仅三成。革命传统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信仰教育,先认知、再认同、才能践行,如此低的认知率凸显我们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存在问题,“蜻蜓点水”般的传播难以撼动人心。访谈中不少学生表达出类似观点:大学本应是思想碰撞出火花的地方,但思政课堂却依然延续中学时代政治课的说教法,教科书式的长篇大论让人审美疲劳;即便偶尔组织外出学习,也往往是走马观花,事后对相关人物的事仍旧一知半解。这足以说明,要使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今时代继续焕发光彩,教师必须要转换思维,与学生主动交流,与生活紧密结合,其时效性才能真正提升。
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代人群,从他们的各种追求不难发现:标新立异并崇尚多样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标签。在调查中我们非常关注“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多选)”,“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分别以65.14%和61.57%的认同率位居前列。互联网一定程度上充当了西方价值观渗透的廉价窗口,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叠加放大效应则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遍观今日互联网,可谓乱象丛生,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大行其道,扮演外部势力的代理人,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充斥网络空间,对整日浸润其中的大学生产生恶劣影响。然而,教育工作者并未对此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致使“擂台赛”变成“独角戏”,不断恶化革命传统教育的與论环境。
自媒体对于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既是无处不在的挑战,更是迎面而来的机遇,迫切期待政府、社会、行业、高校、个体等各方用实际行动去回应。

图1: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运行机制图
(摘编自檀江林、王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一基于全国62所高校的抽样调查》)
材料三
青岛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要充分发挥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和窗口作用,深入挖掘革命历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旧址,推出革命旧址文化之旅,打造半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涵养城市的红色气质,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编写红色经典系列课程,创作更多的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诗词,红色故事进校园、进课堂,与孩子们如影随形。要实施红色文化工程项目,打造相关题材文艺精品,统筹运用剧本、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宣传红色记忆,打通影视产业链条,做好周边产品开发,“掘金”红色产业。要做到“精准”定位,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直达内心,创作出有分量的核心价值观作品。
(摘编自《青岛日报》2018年3月13日第1版《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发展的磅礴伟力》)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红色资源的内涵,提出了红色资源在存史、育人、资政等方面的作用。
B.材料二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缺失这一现象和原因,且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多种方式。
C.材料三是新闻评论,介绍了青岛在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应采取的措施,表明革命传统教育可以采取多样的途径。
D.三则材料都认为在新时期我国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明确指出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红色资源的利用,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先进文化工程。
B.“你对我国革命历史传统的认识程度如何”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认知还比较肤浅。
C.不少学生表示:大学本应是思想碰撞出火花的地方,但思政课堂却依然延续中学时代政治课的说教法,这样的思政课堂令人厌恶。
D.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运行机制图可以看出,在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体,大学生为客体的自媒体时代,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可以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倡导、行业自律、高校引领、个体践行五种对策。
E. 编写红色经典系列课程,创作更多的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诗词,红色故事进校园,进课堂,是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
【小题3】结合材料二,归纳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革命传统教育缺失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数字化阅读已经很发达的今天,纸质图书仍受到一半多读者的青睐,这说明传统的纸质图书仍然具有生命力。“回归纸质图书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美国、英国、法国目前都出现了类似的趋势,这些国家电子书的销售放缓,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稳步增长,中国也同样如此。数字化阅读虽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只适合快速的碎片化的浅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更适于系统的体系化的深阅读。读者对深阅读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纸质图书就不会消失。

(摘编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2012年至今,大众喜好图书种类的选择基本稳定,“文学”“历史”“日常生活”“心理”和“经济/管理”占据前五位。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19日12版)

材料三:

运营知名网络文学平台的阅文集团此前发布研究报告称,超七成移动端数字阅读用户为26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90后”用户占比为42%。该报告认为,选择此类阅读模式,“年轻人拼的就是速度”。一些网友坦言,日常选择“碎片化”阅读也是出于无奈,这与工作过于繁忙、生活节奏过快有关,平常只能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上刷刷微博、扫一眼微信公众号,阅读“碎片化”很难避免。但也有网友并不排斥这种“碎片化”。网友“满垛十七”留言认为,“我反思自己天天刷微博、刷公众号,然而有一天回头看摘抄本,猛然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好文章,都是我在‘碎片化’阅读里收集来的。”

(摘自新华网《“全民阅读”巳趋数字化碎片化》)

材料四: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昨天发布的2017上海市民阅读状况显示,调查报告显示,手机是数字阅读的首选工具,数字阅读几乎全民参与。自2013年至今,在“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四大数字阅读常用工具中,“手机”在今年八个选项中占比高达50%,不断拉开与其他数字阅读载体的差距。数字阅读的付费意愿上升,“只看免费的”比例逐年下降。业内人士分析称,这表明数字阅读以其检索便捷、定位准确满足了读者需要,改变着阅读习惯;如果阅读物的题材类型符合口味,内容质量上乘,形式丰富多样,更新速度快,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独家首发,广告少而阅读体验好等,阅读者接受付费数字阅读会是一个必然趋势。有专家提醒,数字阅读的缺陷仍有待改进。“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连续六年排在数字阅读的缺陷榜第一位。

(摘自《文汇报》2017年8月4曰)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及图表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8年到2016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上升,说明利用电子设备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B.从2013年起,数字化阅读的比率超过一半,已经超越图书阅读率,成为最重要的阅读方式。
C.同2015年相比,我国国民阅读率、人均图书阅读量均有增加、但是喜好阅读图书的种类变化不大。
D.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阅读形式,2016年同2015年相比,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更加迅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有些国家电子书销售放缓,纸质图书的销售稳步增长,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更喜欢读纸质书。
B.人们选择“碎片化”阅读有时是出于无奈,工作过于繁忙、生活节奏过快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
C.纸质书适合系统的体系化的深阅读,喜欢纸质书的都是年龄大的人,喜欢数字化阅读的多是年轻人。
D.从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自2013年至今,手机阅读在数字阅读中所占比率最大。
E.数字阅读的付费意愿上升,主要原因是数字化阅读满足了读者需要,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小题3】数字化阅读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