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起苏州
胡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伞。苏州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城是梦幻迷离的,天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
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别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是不是与曹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就是拙政园或留园的大家闺秀,10岁以前她就在那里吟诗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玉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难道不认为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和她的兰香蕙质不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多情和柔软。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鹜,只在山林。虽然在我是梦的幻影,然而,我思故我在。我见到的游人,以及那一个个红男绿女难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吗?你看他们多么相爱,多么风流袅娜!
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
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他挥刀砍下他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吴国的军队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所以世界上的东西绚丽总是暂时的,唯有平淡才是永恒的。天心月满,人有几何?
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想必苏州的雨也分外撩人,那拙政园的荷塘,那枫桥的绿水,以及那满街满巷的俏丽女子和他们手中的小花伞都牵动着我的情思。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看到唐伯虎既是潇酒的也是哀怜的两面,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苏州城也具有两面性,如拙政园大气,留园小巧玲珑。
B.散文开头概写苏州城的梦幻迷离,风姿绰约,并以拙政园和留园的特点引出散发着幽香的故事,以及那故事里的动人歌谣和图画。
C.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不在眼前的,乃是回忆,此为虚;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在,此为实。
D.“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淡,又寓意永恒。
【小题2】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01:12: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使用权进行临时性转移,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使供需双方从中受益。比如房屋主人把多余的房间租给短期住客,既给他人提供了经济实惠的服务,也更好地利用了自己的闲置资源。其核心是信誉,它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对共享经济的一个准确概括。以前,人与人之间是熟人社会,今天,互联网能让我们从当下的陌生人社会重新回到准熟人社会。共享带来的惊喜、亲密感和沉浸感,是过去在传统社会里才能体会到的东西。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打破封闭》)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经济是对分散闲置资源的利用,比如Uber、Airbnb模式等,服务商只管搭建平台,不搞产品。租赁经济玩的是另一套,是直接供给产品,通过批量化生产资源并投入,赚的是租赁费。很多打着共享旗号的租赁模式,不过是把租赁概念偷换成共享罢了。如共享篮球、雨伞、充电宝、按摩椅、客房等,就可能不靠谱。
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闲置资源,是共享经济的初衷。不能把短期租赁与共享混为一谈。共享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流动,如单车。家电产品本身不具备共享的性质,强调的是以家用为主,私有化属性强,共享不符合其发展趋势。共享产品应当是刚需,使用便利,费用低廉。而充电宝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借和还都不太方便,有的还需要自己购买数据线,反倒造成了浪费。
(摘编自《有些“共享经济”只是“租赁经济”》)
材料四:
对于不少共享经济企业而言,既有的赢利模式不足以支撑稳定赢利,未来可供发掘的创富源泉在哪里?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最宝贵的财富,通过大数据实现商业变现有望成为未来共享经济重要的赢利模式之一。如大数据潜在的商业价值在共享住宿领域不断变现,小猪短租就根据大数据报告,顺势启动了乡村美宿计划,目前民宿短租业务非常火爆。
探寻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能局限于平台方的利润获取,共享经济企业还要依法依规保障需求方与供给方的合法权益,实现多赢局面。诚实守信、多赢共享应成为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中的关键词。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共享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被置于适当的监管之下。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出台共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包容不是纵容,审慎不等于放弃监管,要坚决防止共享经济企业钻监管政策空子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安全意识,对于与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金融风险等密切相关的业态或模式,严格规范准入条件;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权利、责任及义务,明确追责标准和履责范围,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摘自《共享经济不可以靠牺牲用户利益来获利》)
【小题1】下列关于“共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将闲置的资源与他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从中获得回报。
B.共享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它将闲置资源合理调配并极大化利用。
C.共享过程中不变更产品所有权,但转移了使用权,以使供需双方获取利润。
D.共享产品与租赁产品不同,流动快,使用频率高,租赁产品私有化属性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体会到传统社会里的惊喜、亲密感和沉浸感。
B.根据材料二,2014年至2018年间,我国每年共享经济行业规模与其增长率成正比。
C.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信誉,因此只要能保障信誉,篮球、雨伞、充电宝都可实现共享。
D.对于共享经济企业,只有通过大数据实现商业变现,才能实现未来共享经济的赢利。
【小题3】怎样才能使我国共享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狂欢、群体活动中蕴涵着一种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的文化心态群体狂欢是城市建设达到一定高度、居民精神文化富足的生动表现。宋词描述了许多群体参与的节日游赏文化活动。词中有庄重肃穆的皇室庆典,也有展现欢快祥和的百姓节日风俗。节日文化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上元五夜,马行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声伎非常,烧灯尤壮观。故诗人亦多道马行街灯火。”宋人的元宵之夜,人流汇集,阅不尽的歌台舞榭,唱不完的盛世之曲。从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的精神需求会不断地升华,并使文化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无形地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宋词表现的虽然是城市歌舞喧天的热闹场景,但其中蕴涵着一种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的文化心态——人们的精神是昂扬向上的,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高度的满足。

歌舞娱乐产业以及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体现了宋代都市的别样风采和人文意义

都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市民文化的兴盛,勾栏瓦肆成为重要的演出场所,展示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商业往来中都市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与人的活动构成的鲜活画面在宋词中得到充分体现,更生动地展示出宋代都市的别样风采和人文意义。文化与商业的结合产生了繁盛的文化产业,体现着城市对人性的关怀。随着宋代坊市制度的突破和宵禁的解除,大型演艺场所等产业愈益发达,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瓦肆乃艺伎演出之所,小唱、嘌唱、杂剧、傀儡、讲史等各种文化艺术演出都集中于此。市井娱乐业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谓时时纵歌,处处起舞。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人们在这样的气氛中交流思想,释放情感。

除了歌舞娱乐产业,宋词中还体现了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晏几道在《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越罗双带宫样,飞鹭碧波纹”中展现了宋代女子对衣物、发冠的追求极为细致,将其作为一种表达自身仪态风情的文化象征。饮食上更可谓精致,极大地满足了人的需求。宋词创作中出现了“咏圆子”“咏汤”“咏茶”等以饮食为主题的词。甚至宋词本身,也产生于人的都市生活,并以文学的方式,在浅斟低唱中表现都市人的生活、情感,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

因城市人的审美需要而生成了新的文化产品

高度商品化的宋代还因城市人的审美需要生成了新的文化产品,如文士之间尤爱簪花的风流行为,便充分体现了城市文化。如此种种,宋词中俯拾即是:欧阳修《鹤冲天•梅谢粉》“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由文人引发的花卉热潮因着城市信息的便捷迅速扩展至寻常百姓家。都市发达的经济使百姓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有暇顾及除温饱之外的审美世界,精神格外富足完满。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提道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宋代都市以其极富人文关怀的经济模式满足了市民的精神审美诉求。

宋词中的都市风采作为中国汉语言艺术、城市建筑、文化生态高度凝结的智慧结晶,展示了城市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的关怀与关切。这种人文精神,正是宋代都市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摘编自杨庆存、李欣玮《宋词中的都市人文精神》)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出现了许多描述节日文化的内容,透过它我们能大致了解宋人的精神风貌。
B.宋代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产生了繁盛的文化产业,带来了坊市制度的突破和宵禁的解除。
C.瓦肆主要是供艺伎演出的场所,瓦肆里有小唱、嘌唱、杂剧、讲史等各种文化艺术演出。
D.出现在文士之间的簪花热潮是宋代生成的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反映了城市人的审美需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宋代都市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清晰地体现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B.文章引用“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论证了宋代市井娱乐业的充分发展。
C.文章将宋词中所描绘的皇室庆典与节日民俗进行对比,分析了宋人的精神文化心态。
D.文章结尾总结论述了宋词中蕴含的都市人文精神,指明了其在当下的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反映出宋代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B.如果没有歌舞娱乐产业以及饮食文化的大发展,就没有宋代都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C.宋代服饰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女子认为精致的衣物、发冠能体现其仪态风情。
D.宋代都市的经济模式是极富人文关怀的城市经济模式,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石 魂

杨 建

⑴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头,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 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⑵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

⑶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⑷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着见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⑸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⑹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很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住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⑺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

⑻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⑼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⑽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⑾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⑿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⒀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传统匠人的典型形象,生动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独特神韵。
C.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古怪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D.小说中以别的工匠与六爷进行对比,别的工匠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六爷完全相反,从而衬托出一个传统匠人的高尚品质和对传统的坚守。
【小题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我”的作用。
【小题3】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经典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

(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材料二:

4月15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物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独宗克古城遭大火荼毒。

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

(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光明日报》2019年4月18日)

材料三:

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

(2)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

(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五种类型与方法》)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是大事,是因为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B.2009年至2014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
C.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只要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在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就可以了。
D.为保护孔府孔庙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
【小题2】下列属于古建筑的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的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
B.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
C.沈阳故宫大政殿更换破碎琉璃瓦。
D.苏州寒山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