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孤儿
刘斌立
秦浩又查看了一下打包的行李,确定无误了才去厨房。
他妻子4点就起来煮了红薯粥,他看了看那半锅粥,舀了一碗,又倒进锅里一小半。妻子并没有注意到,但仍旧习惯性地提醒他“早饭要吃饱”。
秦浩进屋子只看了一眼孩子,没敢亲她。小家伙睡的浅,弄醒了,知道苍爸要走,必然哭天喊地。一个大背包上了肩,手里还有一个大尼龙面子灰突突的行李包,秦浩看着妻子,没有再说话,只是下巴抬了抬。妻子知道其中的含义“我走了,家里靠你了!”
这只是秦浩每年里都要经历的分离,可能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走下楼,秦浩就看见路灯底下已经有两个同伴在那儿抽烟等他了。他们手里都有一个大大的尼龙面子的行李包,在路灯下,包上“锡山矿务局”的印字特别显眼。
那几个字也印入了秦洁的眼睛,他手里也有一个。“锡山矿务局”那几个字在他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曾经錫山矿务局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单位,不管是工资、福利,甚至是秦浩背后的那片家属楼,都曾经是这个城市最让人美慕的,他们手里这个大行包,就是某年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时,每个员工发的福利品。而如今,秦浩还得用这个包装起自己的衣衫琐碎,出去打工的。
三个人相互看了看,点了点头,一起朝矿区大门而去。黑黢黢的矿区内,似乎空无一人,路灯已没几盏好的。三个人抽着烟,倒是烟头一亮一亮的,显出了几分活力。大门口的铁门虚关着,他们发现那儿还站着一个人。
“广路,你怎么又来了?”秦浩先发问的。
卫广路把烟头掐了,狠狠用脚踩着,边碾脚边说:“我把娃娃交给我妹妹了,这儿不可能找得到工我必须出去打工。”
“你走了,你娃儿不是成孤儿了,要不得哦。”另一个声音说。
秦浩赶紧用手止住那人,但是昏暗的灯光中,已看见广路眼神瞬间黯然了。
“算了算了,走,挣到钱再打算。”一只胳膊拉起广路。
秦浩看了一眼大伙儿,边走边说:“也好,又是我们四个一起,互相有个照顾。”
卫广路和秦洁他们一起在外面打工两年了,可是在家的妻子一直到肝部疼痛到无法忍受才去医院确诊是肝癌晚期,广路赶回家不到三天,妻子就去世了。这个矿区里,很多职工都死于这个疾病。
秦浩他们坐上了早班长途车,他们接下来的两天都会在路上。长途车要走4个小时,把他们带到省城,他们要换火车北上17个小时,到达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
秦浩是第一批走出去的锡山矿务局的工人。他当年是负责矿区锅炉班的班长。当年矿场停业,秦浩整整一年都无法在这个城市找到工作,因为矿场倒了,几万员工和十几万的家属顿时都没有了生计。而这个大山里的小城市哪里能够承载得了这个负担呢?
秦浩北上之路,经历了三个城市,最终找到了现在的工作,为一个小区的供暖站负责整个冬季烧锅炉。他站稳脚跟后,陆续把自己锅炉班的一帮弟兄都介绍了过来。工作从每年的深秋囤煤开始干起,到次年春天的3月停止。每个冬天,秦浩能挣到一份相当辛苦但至少能让家人温饱一年的收入。
长途车上,司机开了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已经开始播音了。
第一个让秦活他们打开话匣子的话题是,播音员说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节能的号召,今年北方城市普遍延后了开始供暖的时间,同时供暖的温度会下降。节能意味着烧炉工工作量减小,虽然只是延后三天,但是秦浩他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今年能拿到手的收入一定会减少了。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明年春天烧锅炉的工作一结束,必须得留在当地再找找工作,争取多挣点钱再回家。
泰浩没有参与讨论,因为他又听到另外一则新闻。播音员正在念着一串城市的名字,那是国家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秦浩听到了熟悉的那个名字。
长途车已经盘山走了一段,秦浩回过身去,从车窗回望着已经在大山深处的城市。清晨,那些星罗棋布的灯火,只是那个城市里还没有断息的活力。只是离世界越远,就越像一个孤儿,即将被永远地遺忘在大山里了。
(有刷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秦浩“舀了一碗,又倒进锅里一小半“和妻子“习惯性地提醒他‘早饭要吃饱’是细节精写,写出夫妻两人因生活贫困而关系紧张。
B.同伴担心卫广路的儿子没人照顾。希望阻止他外出打工,秦浩生怕广路决心动摇就用手止住那人,但是广路已经有此犹像不决了。
C.秦浩他们围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播音打开话匣子.并很快和自己联系起来。可见国家政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立竿见影。
D.小说结尾句和标题相照应,形象地揭示了这个城市的现状。“即将”这个词预示了这个城市的困境,也表明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小题2】小说在刻画秦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试探讨这篇小说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1 02:4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足下虑之 更:更加,愈加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C.而右手其胸 揕:刺
D.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见: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封建时代常把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人称为太子。
B.卿,文中指古代对人的敬称,文中的“竖子”则是对人的蔑称。
C.我国古代割颈而死称为刎,也可称为颈,而吊死则称为缢。
D.祖,文中指临行祭祖宗,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归附太子丹,得到太子丹的重用,在荆轲提出要樊於期的首级来完成刺秦王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②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就是最高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高。在老街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普通的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
了理发店,平平淡淡。非要说出点绝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
得有多么好的手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生意不能停,不能传染了客户,客户找上
门来也不能怠慢。老陆就用毛巾蒙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
什么两样,客户啧啧称奇。剃家的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进货,需要打理,会
去敲老陆的门。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有时
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会记在心里,下次你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
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剃头刮脸。老街人还 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哧咔哧的充满质感的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 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 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火烟中丧生。老街一 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所笼罩。
西街上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干净了好让死者家
里人来认领。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西街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街道的人很着急,说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想好了,接了这趟 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死者为大啊。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
老陆跟随西街的人,走进了一个大仓库,火灾遇难的人并排躺了一地。
老陆就从眼前的第一个人做起,烧热水,洗脸,洗头,修面,理发,一丝也不马虎。老陆把一个
一个的逝者抱在怀中,禁不住泪流满面,实在不忍观之,他索性闭着眼睛,用盲剃的技艺给逝去的生
命细细打理。一个女孩,头发烧焦了,纠结在一起,如果梳理就会掉光。老陆第一次给女孩做起了发
型,那发型做的和女孩的仪态非常熨帖,街道的人都禁不住打出敬佩的手势。所有的活计做停当了,
老街已经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老陆收拾好工具,推辞了街道人递给的报酬,踉跄着走出仓库。
老陆的事在老街流传着,人们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
老陆索性关掉了店铺,摘掉了招牌,去丽景门下看看别人下棋,到茶馆里泡壶荼,听听戏。
老陆每次路过发廊,总是禁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往店里瞅瞅,看着年轻孩子们在店里忙活, 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活动着,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
春节过后,老陆不见了,老街的街头尾巷再也没人见到过老陆。
后来有人说,在新疆某个牧场见到过老陆,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呢。
老街再无剃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从“写家…‘唱家”“剃家”的称谓可以看出,老街是一个重视传统、欣赏美德、人情淳善、 古朴守旧的地方。
B.老陆染上角膜炎后蒙眼理发的情节,为后文作出铺垫,凭借“盲剃”的技艺,老陆才得以完 成给逝去生命打理的使命。
C.对理发推子发出的声音及剃刀游龙走蛇的描写,衬托出“老街剃家”技艺的纯熟,照应了前 文老陆手感极好的内容。
D.老陆得知几十号人在商场失火的事故中丧生,毫不犹豫选择为不幸的死者修面理发,体现了 “老街剃家”的良知与担当。
E.老街迎来了曙光,老陆的前程却黯淡了。人们一方面敬佩老陆,另一方面却不愿找他理发刮 脸,这样的矛盾影响着老陆未来的人生。
(2)小说中的老陆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老街人”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倒数第二段删去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
这几日,由著名演员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II》激发了国人昂扬高涨的爱国情怀,点燃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战狼II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致敬英雄的时代民尚,顺应了国人需要自己的“超级英雄”的需求。“祖国”是<战狼II> 要极力表达和诠释的关键词。在影片剧尾出现中国护照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当你在海外遭到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等剧情细节,生动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展现了祖国应有的担当。从荧幕到网络,再到现实的生活中,人们纷纷为《战狼II》而感动和落泪。“国家好,人民才会好!" 引发无数人共鸣,“国家崛起,民族自信,吾辈自强”成为集体回响。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举到肉的打斗动作....可以说,《战狼II》成为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正能量影片,但也混杂着一批靠炒作、靠包装的“伪劣品”。公众期待,《战狼II》的成功也能够给国产电影指明方向一一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努力,充分尊重市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摘编自新华社<《战狼II》爆红彰显致敬英雄的时代风尚》2017年8月2日)
材料二 :
《战狼II》8 月7 日晚就突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的33.92亿元,它成了一大现象,强烈触动了典论。《战狼II》用相当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匡扶正义的中国孤胆英雄的故事。由于片中颂扬了解放军,对五星红旗、中国护照都表达了敬意,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主旋律”,也为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正了名。在此之前,以爱国主义作为突出标志的国产电影极少有获得卓越票房成绩的。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大多讲述了美国的英雄故事。中国观众一直在心底深处企盼看到我们自己的银幕英雄,他们能够战胜逆境和苦难,为行道义顶天立地,为尽责赴汤蹈火。这些年中国电影多是发牢骚、惺惺相惜或者小清新的,他们能在部分观众中产生共鸣,但无法为大众解渴。吴京的《战狼II》像朝着人们共同的渴望扔了个火星子,一下子点燃了全中国的影迷。
(摘编自环球时报《<战狼II>是讲述中国英雄的里程碑》2017年8月9 日)
材料三:

注:《战狼II》在2017年7 月27 日晚8点正式上映,上映前就由影迷预订观影。截至8月8日24点,《战狼II》上映13天,创造了多项票房纪录,总果房超过37亿元。
(摘编自《中国电影票房》2017年8月9日)
材料四:
《战狼II》的成功,也令一个神秘、过去不为人注视的消费群体曝光-军事迷(简称军迷)。指《香港经济日报》8月9日报道,内地军建占网民的15%左右他们的特质是较年轻,对历史军事用品、服饰、军事主题电子游戏感兴趣他们一般热衷政治议题,然爱国家,这些军迷的喜好,如投射在市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创富力量。2016 年国庆档期上映的国产电影《湄公河行动》。影片讲述了中国维护地区安宁的故事,被视为丰军事题材。最终票房达到11.8亿元。有观察人士认为,内地喜欢刚烈题材电影的群体,是撑起《湄公河行动》 的重要因素,相信当中有不少爱国军迷。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港媒看<战狼II>票房神话:一股神秘力量功不可没》2017年8月1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  )
A.《战狼II》的导演及主演都是吴京,创造了多项票房纪承,其中日粟房纪录最商达到了4.23亿。
B.《战狼II》讲述的是孤胆英雄匡扶正义的故事,表现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题。
C.2016 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含有军事题材内容,受到内地爱国军迷的喜爱,这也是撑起该片高票房的因素之一。
D.内地军迷的特质是较年轻,占内地年轻网民的15%左右,他们喜好历史及与军事相关的物品、游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战狼II》被称为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主要是因为其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拳到肉的打斗动作和其制作的精良。
B.《战狼II》用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方式,塑造了一个战胜逆境、行道义尽责任的英雄形象,满足了国人渴望看到自己银幕形象的愿望。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国产电影的弊病,批评国产电影中靠炒作和包装的“劣质品”以及发牢骚、惺惺相惜或者小清新的不良倾向。
D.材料三显示《战狼II》总票房不断攀升,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新纪录,在日票房统计中,双休日票房猛增说明双休日观影人数多。
E. 《战狼II》和《湄公河行动》都吸引了爱国军迷这一消费群体,通过比较二者的票房可以看出,越是军事化题材,越能创造高票房。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为促进国产电影事业发展,从《战狼II》中可以学习哪些有益的经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乡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与信仰表达的文化母体。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乡土文化强调一种公共性和人伦性;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乡土文化则强调人与外界的和睦相处。因此,乡土文化是自有其存在价值的独立系统,它是乡村共同体内的一个“精神家园”,人们从这个镜像里可以看到自己本来的身影,并引发关于自身来自何方的遥远的回忆。正是在这种有着某种天人合一旨趣的文化生态之中,乡村表现出自然、淳朴而独到的文化品格。梁漱溟先生也曾强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新中国的嫩芽必须从旧中国的老根乡村中长出来”,中国要复兴的前提是农民的精神要重建。所以说,乡村文化不仅是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陷入钢筋水泥和机械电子的重重包围之中,常常感到莫名的空虚和烦恼。于是,长期被拒斥为边缘的、非主流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类型的乡村,逐渐成为生活在现代社会浮躁的氛围之中的人们排解矛盾和焦虑的“心灵家园”。不管是现代社会中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可以在此乡村宁诺的环境和古朴的文化中,获得抚慰疲惫心灵的机会。在现代消费文化体系中,乡村文化资源成了传统、原生态、原汁原味等意境的代名词。现代社会在提供乡村文体产品的价值转化机制的同时,也赋予了乡村文化资源新的价值评判体系。乡土文化“既可以表现出物质性的一面,也可以表现出符号性的一面”,并由此而获得多重的价值形式。此外,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观的盲目推崇,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人们文化的贫困、道德素质的下降、精神生活的缺乏,等等,这使得这些国家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始寻找“失去的根”,试图重新挖掘传统文化之精髓,重建文化本土之内涵。在发展中面临人性的迷失即理性的缺失,同样已成为乡村丈化重建的核心问题。于是,一些有识人士开始用行动重建乡村的伦理、信任,以及生活方式,旨在再造理想乡土家园的各种新的“乡村实验”已不声不响地在进行,并开始显示出其重要的示范性与影响力。

不仅如此,历史也表明,两种异质文化交流时,往往容易出现“涵化”,即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是一种文化从其他文化中获得对新的生活条件的适应过程,是在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传递和整合。而作为一个动态存在的文化实体,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遇,必须经历一个混杂冲突、此消彼长、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相互转化的状态,从长远看,乡土文化会随着它所依存的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的变迁,而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变化,必然经历嬗变,最后重构融合了现代文化的新乡土文化。

(选编自胡映兰的《论乡土文化的变迁》)

【小题1】下列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B.乡土文化有着某种天人合一旨趣的文化生态,使乡村表现出自然、淳朴而独到的文化品格。
C.乡土文化有着独立的系统,强调人与人的公共性与人伦性,倡导人与外界的和睦相处。
D.乡土文化是一种动态存在的文化实体,在与现代城市文化相遇涵化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非主流化,最终走向嬗变消亡。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不同文化的持续接触和影响,可以导致文化的变迁,实际是不同文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传递和整合。
B.在现代化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盲目推崇经济发展观,导致了许多诸如道德素质下降等社会问题。
C.都市居民只有抛弃钢筋水泥与机械电子等现代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空虚和烦恼。
D.现代社会能够为乡村文体产品提供价值转化机制,也使乡村文化资源具备新的价值评判体系。
【小题3】结合文意,谈谈怎样才能实现乡土文化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