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萝 卜
曹永
差不多每天晌午,老栓都要去菜地看看。地里的白菜很规整,成排挨着。萝卜长得有些凌乱,但长得很好,它们半截插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顶着绿缨。吹风的时候,绿缨就摇来晃去。这会儿,老栓正背着手往菜地走,看见有个陌生人手上使着劲,从地里拔出一个萝卜。老栓听到萝卜断裂的那种脆响,他皱着眉头说,哎。
老栓猜测陌生人长得尖嘴猴腮,其实没有。那个陌生人抬起头,侧过一张白净的脸。老栓说,这是我家的地。陌生人说,噢,你家的?老栓说,当然是我家的。陌生人甩着手上的泥土说,我有点口渴。老栓说,我家地里没人。陌生人说,我就拔个萝卜。老栓说,你没打招呼,你拔得倒热乎。
要是陌生人顶嘴,他们也许会发生点什么。但陌生人从地里走出来,和蔼地说,我给你钱。这时候,老栓才发现陌生人的肩膀上挂着两个黑乎乎的东西。老栓知道那是两个照相机。老栓看到陌生人用萝卜叶擦掉手上的泥巴,然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钞票。
老栓说,我不要钱,我家不缺这几块钱。陌生人提着萝卜,有点尴尬。老栓说,你们这些城里人,做事没个道理。陌生人递来一根烟,讨好说,老伯,你抽根烟。老栓没接烟,嘀咕说,你们这号闲人,时常背着相机往这边跑。陌生人说,我想去阳关山,你知道怎么走吧?老栓说,顺着湖边走,绕过去就是。
陌生人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说,我去那边拍黑颈鹤。老栓说,我就晓得。陌生人拿着萝卜往石头上砸,把萝卜砸成两截后,张嘴就咬,看起来,他确实渴坏了。老栓说,你们闲得没事做。陌生人说,噢,这叫摄影。老栓说,城里人就是名堂多。
陌生人把萝卜嚼得咯噌响,他边嚼边说,我就喜欢这种安静的地方。老栓说,鬼才喜欢安静!这样说的时候,老栓发现他长着一对斗鸡眼,他的眼珠,就像两只蝌蚪,使劲往中间挤
陌生人说,水灵灵的,这萝卜可真甜。老栓得意地说,当然嘛,西海的萝卜。陌生人说,你们这里适合种蔬菜。老栓说,不瞒你说,收成确实不错。陌生人说,一年种几茬?老栓说,两茬。陌生人说,其他地方顶多种一茬。
老栓觉得这个人其实不怎么讨厌,他盘腿坐在地边,说,这边地肥,气候也好。陌生人歪着嘴啃萝卜,他啃得满嘴冒汁。老栓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说,你看,多黑,多酥。陌生人说,听说这些地方以前全是水。
老栓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兴奋地说,就是,听说民国时,有个县官骑马环游草海,连走三天,硬是没能走完。陌生人说,现在也是个大湖泊。老栓说,比以前小多了,以前呀,啧啧。陌生人说,你见过?老栓说,我当然见过,我以前在里面打鱼哩。我可是个打鱼的好手,隔着水面,我也能看到鱼群。
陌生人瞪着两粒斗鸡眼,集中火力看着老栓说,隔着水你能看到鱼?老栓说,鱼在水底经常聚在一块,隔多远都能看到水面微微鼓起来。陌生人攥着半截萝卜,听得来劲。老栓说,咦,你怎么不吃萝卜?陌生人说,好像有点辣。老栓说,我给你再拔出一个?陌生人说,老实说,我确实想再吃一个。老栓跑到地里拔萝卜。那些蔬菜挤在一起,不动声色。
顶上传来几只鸟叫,他们抬起头,只看到天上划过几粒黑点,看不清是什么鸟。陌生人说,我还赶着去拍相片。老栓说,我看你应该再吃一个萝卜。陌生人赶忙说,我实在吃不下去了。老栓说,阳关山不远,没几步路。以后你就吃不到这么好的萝卜了。
陌生人抹着嘴角说,怎么吃不到了?老栓说,听说要大力发展旅游,以后这些菜地不让种了。陌生人总算把萝卜啃完,他感到有些庆幸,他说,我忙着去阳关山。老栓说,我再给你拔个萝卜。陌生人慌忙把他拽住,说,我真的不能再吃了。老栓说,那我给你带路。陌生人紧紧攥着他的胳膊说,我自己能找到。陌生人提着照相机,仓皇走了。
老栓蹲在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蔬菜。
萝卜长得有些凌乱,它们半截长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这里以前是湖泊,湖水把泥土滋养得无比肥沃,萝卜挤在里面,就像大白虫子那样拼命往上拱。老栓似乎想起什么,突然窜进菜地。他从地里提出两条萝卜,然后像只惊惶的鹅,笨拙地朝那个人追去。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3日)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结构紧凑,开头与结尾对菜地的描写,结构上首尾呼应,主题上前后照应,而且得到深化,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得到升华。
B.小说以一段草海湖萝卜地里的偶遇、一场偶然发生的对话,写出草海湖人们生存环境的变化及主人公内心的迷茫。
C.小说擅长在简易的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感情倾向,如“那些蔬菜挤在一起,不动声色”,寥寥数语,含蓄地表达了对老栓的讥讽。
D.小说用词准确,如“脆响”“水灵灵”“满嘴冒汁”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萝卜的脆、多汁,侧面烘托了老栓的精心护育。
【小题2】小说以“萝卜”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刻画老栓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11:0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
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还是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载。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
B.“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
D.“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B.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河清海晏,你对它胡作非为,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
C.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实际上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D.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的艺术形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散文、诗歌还是小说,要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都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
B.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从中寻找到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C.“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
D.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正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家训的公益教化
陈延斌
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百姓都是这种观念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中国传统家训中就有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的内容。
首先,家训的作者都把尽自家财力、物力资助贫苦的族党乡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许汝霖的《德兴堂家订》告诉子孙要俭朴,婚丧祭祀要从简,用祝寿、祭祀等省下来的钱,济孤寡,助婚丧,立家塾。在这方面,被宋元明三代皇帝旌表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在其家训《郑氏规范》中规定得更为具体:对族人要多加体恤、帮助,缺粮者每月给谷六斗;不能婚嫁者助之;乡邻无家可归者给房屋居住;无子孙的乡邻死亡后,给棺材安葬。
其次,许多家训都特别强调要周济鳏寡孤独。《郑氏规范》要家人对“鳏寡孤独果无以自存者,时周给之”。韶山毛氏宗族的《家劝》,用歌诀的形式训诫族人“矜怜孤寡”:“天下穷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余粮。积些阴德福无边,劝你行些方便。”郑板桥要求幼子应经常将自家的笔墨纸砚送给同学,尤其是“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天不能即归,辄留饭。”既帮助别人又不伤对方的自尊,考虑得何其周到!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开明的家长如清代的蒋伊还在家训中嘱咐家人,丈夫死后,不仅应鼓励寡妇再嫁,而且要给予资助。
积极倡导家人热心公益的内容在传统家训中也不胜枚举,大到造桥修路、筑堤防洪,小到免费供应茶饭,几乎无不涉及。家训的作者们告诫子弟家人对公益事业要积极支持,仗义疏财,“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明代袁黄的《了凡训子书》将“兴建大利”作为积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子孙“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郑氏规范》对子孙应从事的公益事业项目制定得极为详细,譬如要子孙当尽力资助修桥补路,“以利行客”;自六月到八月,在交通要道设立茶水供应站,招待过往行人。
积谷储粮以备荒年赈贫,或者灾荒年月减免租税帮助穷困佃户乡人,是许多家训都详细规定、多加训诲的内容。蒋伊的《蒋氏家训》言“积谷本为防饥,若遇饥荒,须量力助人。不得因歉岁反闭粜以邀重价”。陈龙正的《家矩》告诫家人要讲究人道,且不可乘凶荒之年抬高粮价,牟取暴利。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倡议效仿朱熹创立的“社仓之制”,先由自己出钱捐谷二十石,在家乡建立社仓,除自家每年增之以外,还要动员附近富家捐粮以增加储备,以便凶年赈助乡里贫民。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教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的伦理道德,对拓展儒家思想社会教化领域,保证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家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家训的作者都把用自家财物资助贫苦的族党乡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并对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B.中国传统家训都特别强调要周济鳏寡孤独,且对寡妇再嫁不仅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而且也主张在物质上给予资助。
C.中国传统家训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内容,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的伦理道德有深刻的影响。
D.中国传统家训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有利于保证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浙江浦江郑氏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对扶贫济困的公益教化内容规定得非常具体, 曾受到宋元明三代皇帝的表彰。
B.郑板桥要求幼子经常帮助那些生于贫困家庭或失去父亲的同学,并且要求其注意帮助的方式方法,以维护对方的自尊。
C.明代袁黄的《了凡训子书》将“兴建大利”作为积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子孙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勿以善小而不为”。
D.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倡议创立“社仓之制”,带头出钱捐谷,建立社仓,并动员附近富家捐粮,以便凶年赈助乡里贫民。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不仅倡导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的观念,而且能够身体力行。
B.在传统家训中有许多倡导家人热心公益的内容,家训的作者们告诫子弟家人“勿以善小而不为”。
C.许多家训都详细规定积谷储粮以备荒年赈贫,有的还告诫家人不可乘凶荒之年抬高粮价,牟取暴利。
D.许多家训都特别强调仗义疏财,但只是出钱出力帮助户族中的贫困者,这反映出封建伦理的狭隘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买了一把不能摇的扶手椅,放在了窗和墙的夹角,我早就在那儿构想了一个叫阅读角的空间。把两个纸箱子探起来,盖上一块如花似锦的床单,把书整齐地码放在上而,成了一个方便简洁的书架。
①_____________,你如果看过我朋友圈里的照片,就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一个适合安静读书的空间,橘色的墙,让米黄色的椅子看起来像白色的,修长的落地灯撑着一个白色的灯罩,透过百叶度白天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外的棕榈树,晚上在温暖的黄色灯光下看书,每逢半点就会听到草地上喷水系统有节奏的喷水声,在这个久不下雨的地方,②_____________。到了深夜,偶尔还有远处不绝如缕的火车汽笛声。放下手中的书,把百叶窗撩起一条缝,看看楼下干净的停放的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长久以来,我头脑中的阅读角就是这样的现在,我终于让构思变成了现实。
无独有偶,阅读角的缺点是致命的——离床太近了。③_______________。我现在处在人生的一个极其艰难的阅读阶段,二十来岁反复看的那些书、那些人已经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不堪卒读的东西读完总是空空荡荡,觉得长进不大,那些读完能弥补知识缺陷、滋润文笔、启发思考的,都是一些不好读的东西,必须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否则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读到崩溃,也要克制自己去床上躺一躺的冲动。一且躺下,就会稀里糊涂地睡得踏踏实实。
【小题1】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花似锦B.不绝如缕C.无独有偶D.不堪卒读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把书整齐地码放在上面,成了一个方便简洁的书架。
B.透过百叶窗白天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窗外的棕榈树。
C.看看楼下干净的停放的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
D.那些读完能弥补知识缺陷、滋润文笔、启发思考的。
【小题3】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陆孝彭

1958年初秋,中央军委决定,我国要自己研究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强击机,强击机既有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又有高效能的空战、陆战、海战的战斗力,这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来讲,无疑是至关紧要的。为此,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沈阳参加了相关会议,最后确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陆孝彭。

带着共和国的期望,陆孝彭从沈阳来到了南昌,担任了“强-5”飞机的总设计师。

陆孝彭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赴美国留学,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参与过舰载喷气机的设计。之后,他又在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担任过一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总体设计。1949年,陆孝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巧妙地躲过特务的尾随,辗转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以后,陆孝彭将自己的才智都贡献给了年轻的中国航空事业。1952年,他曾在沈阳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担任“歼教-1”飞机的主管设计师,在同行们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

要设计强击机,一无图纸,二缺资料,陆孝彭虽感困难重重,但多年来的科研实践使他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抗难力”。陆孝彭夜以继日地翻阅着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他认为,随着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强击机应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够从敌方的雷达盲区钻过,迅速地接近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强击机!

为了完善他的设计雏型,陆孝彭把设计室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他们从解剖“米格-19”喷气式飞机入手,了解和熟悉喷气式飞机的结构、性能。

在这设计过程中,谁也无法说出陆孝彭究竟有多少个彻夜未眠。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几万张图纸,几万个数据都浸透了陆孝彭的汗水。有时为了核算一个数据,他经常通宵达旦,助手们见他太辛苦,主动提出分担他的工作。但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呀!”

4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陆孝彭熬红了双眼,熬瘦了身体,但他身边的图纸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日益增高,15000多幅飞机设计图终于完成了,那锥形的机头,加大的后掠机翼,流线形的蜂腰机身,美观的机尾翼,活像一只腾空的银燕,跃然在纸上。

和许多事物一样,“强-5”的设计既有一般喷气式战斗机的性能,又有自己的特色。在设计过程中,陆孝彭注意吸收各国战斗机的优点,又勇于大胆创新。为了提高“强-5”的飞行速度,他大胆地采用了跨音速面积律理论。

1961年8月,随着国内局势动荡、经济条件恶化,为确保“两弹一星”等重点计划顺利进行,“强-5”飞机的试制工作被责令停止。100多人的车间,仅剩下14人搞“强-5”机研制。可陆孝彭仍痴心不改:“‘强-5’飞机我搞定了,14个人也要把‘强-5’飞机拿下来。”陆孝彭坚持和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边设计、边劳动,加班加点,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

1962年秋,陆孝彭和他的同伴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试制出第一架“强-5”样机。喜讯传到北京,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空军司令部等立即发来了贺电贺信。

1966年6月10日,“强-5”的飞行实验开始了。随着叶剑英元帅的一声令下,机场上的 “强-5”战斗机,像一只矫健的银燕,在强大气流的推动下,昂首挺胸冲向蓝天。

陆孝彭在从事飞机设计研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编写的《飞机总体设计(讲义)》,为南昌洪都工学院培养总体、气动设计技术人员提供了教材。1983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跨音速学术讨论会上,陆孝彭发表了《论激波和极限线的关系以及二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条件》一文,为应用查普雷金特殊解求解复杂的气动力问题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崔玉亭《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①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举行飞机表演。在与世界第一流的美国“F- 16”战斗机、法国的“幻影-5”战斗机等的比赛中,我国的“强-5”赢得了低空、超低空飞行和打地靶三个项目的第一名。

(崔玉亭《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百度百科)

②洪都航空集团公司在编印的《洪都报》纪念陆孝彭的专刊中,用通栏对联赞扬他:“科学报国百折不挠,无愧航空功臣巨擘;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堪为世人一代楷模。”

(百度百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喷气式强击机对于提升中国空军在空战、陆战、海战中的战斗力至关紧要,中央军委把研制的设计任务交给陆孝彭,体现了中央军委对他的高度信任。
B.新中国诞生后,陆孝彭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加入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建设,这反映了他热爱祖国、报效新中国建设的情怀。
C.陆孝彭通过查阅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认为强击机能够在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情况下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从而确定了“强-5”的研制目标。
D.陆孝彭带领他的团队克服无图纸、缺资料等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三四年的时间就成功试制出第一架“强-5”样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陆孝彭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在国外经历过相关机型的设计工作,回国后曾担任“歼教-l”的主管设计师,设计经验丰富,说明他有能力担任“强-5”总设计师的工作。
B.在“强-5”飞机设计的过程中,陆孝彭对他的助手们不太放心,因而不辞辛劳,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
C.从飞机设计负责人的选定到最后的飞行实验,叶剑英元帅都亲临现场,这体现了中央军委对陆孝彭的关心和对“强-5”飞机研制工作的重视。
D.陆孝彭他们在吸收各国战斗机的优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所研制的“强-5”飞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E.陆孝彭有时放下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去专门进行理论研究,因此他编写的教材和发表的学术论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小题3】陆孝彭“科学报国百折不挠”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高发人群,又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跟儿女说多了,儿女会嫌太啰嗦,医生大夫也大多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就全国而言,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去年一年就接诊了79.3亿人次。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医疗服务供给则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目前来看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生病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退化,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环节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选自《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人民时评)》)

材料二:

目前会议营销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会议营销的特殊性则令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十分挠头。

在会议营销现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其中不少为合法正规产品,在注册审批备案、标签标识声称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在日常产品抽检中都能顺利过关;而企业人员在会议现场进行的违法宣传和销售等情形,又面临着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会议现场往往会有营销人员对参会人员进行把控,只允许熟悉的老人入场,执法人员很难进入现场取证。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会议营销本身并不违法,但往往会产生违反《食品安全法》经营销售、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违法企业用严重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销售产品,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食药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分别负有相应的监管职责,政府应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和衔接的制度设计,尽可能突破取证、定性难题,防止因职责交叉造成监管缺失。

(选自《保健品市场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材料三: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偏向情感相关的导向,往往高度关注亲情、人际关系以及身体健康等。而往往那些忽悠人的骗子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首先打亲情牌,跟老年人唠家常,接着给老年人一些小恩小惠,提供免费体检等服务,再然后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老年人从众心理在起作用。老年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有的时候老年人会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低落的状态,行为都会受“从众心理”驱使,会盲目地购买。老年人相对更容易贪小便宜,且又有着太强的“自尊心”,即便知道被骗后也往往难以向子女启齿。就是很多骗局盯上老年人的重要原因。

子女可以多多陪在老人身边,耐心、积极地和老年人交流,使老年人感觉到安全与陪伴,并让老年人相信子女才是最可信的人。今后一旦有骗子要打他们的主意,让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与子女商量,减小被骗的可能性。

(选自《关于老人受骗我们可以做什么?》)

材料四:


老年人遭遇骗局后不愿寻求帮助的原因

(选自《理财、保健品处处有陷阱 老年人缘何成诈骗重灾区?》 )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保健品的营销往往是用合法的方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可是这种买卖双方自愿的商业行为很难定性为诈骗;而口头的夸大宣传又很难取证。
B.老人出现有病不首选医院、拿保健品当药品吃、宁可相信推销人员也不相信子女的怪现象,有老人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社会原因。
C.许多老人对社会信息的摄取不全面,导致其与主流社会脱节,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状态,他们往往会“从众”盲目购买保健品。
D.发觉自己受骗后接近五成的老人因为害怕被子女埋怨或难以向子女启齿而选择不寻求帮助,恰恰说明了子女与老人交流的欠缺。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怎样破解保健品销售针对老年人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