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任之前
午菲
立成今早要回城,老村长史水南再次语重心长地对立成说:“儿子,我还是担心你能否胜任那审判庭长。”
“我知道。”立成从父亲的目光里看出父亲的忧虑。
他一个从小在山乡里长大的野孩子,是赶上机遇靠读书考进政法大学的。毕业后分配在县人民法院工作。先是在刑事庭干审讯,在审理重大疑难案子中显示出能力和才干,不久被提升为副庭长,此后又屡立新功。这次回村之前,他刚被提拔为正庭长。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惊喜。但惊喜之余是担忧,儿子能当好这个正庭长吗?儿子太年轻了!短短几年里,儿子“一升到总兵”,让他忧虑重重。因此他一再嘱咐儿子判案要细心加细心。儿子也一再点头说会记住父亲的嘱咐。
临别,他再次对儿子说:“正庭长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抓错了人,断错了案,杀错了人,那可是人命关天啊!”
立成望着父亲说:“爸,你放心吧,既然上边看上我这个农家儿子,把这人命关天的重任委托给我,我一定要干好。”
“能这样就好了。”父亲还是一脸担忧。
“爸爸,你看着吧,这么些年,我多少还是学了一点东西。”
父子俩说着,走到大厅头。这时,立成妈提着儿子那只胀鼓鼓的黑色提包,走到他们跟前,乐呵呵地说:“都打理好了。”她仿佛又想起什么似的,亮起嗓门对着厨房嚷道:“立花,把餐桌上那四个米糕给我拿出来,让你哥带回城里给你嫂子吃。”米糕是为立成回来特意做的。
十八岁的立花从厨房端着一只青色大碟子走到母亲面前说:“妈,怎么?米糕只有三块?”
“哪能的?”立成妈双眼落在碟上,颇觉意外地说,“是四块。我放的。”这里的乡俗送外出人的东西忌讳单数——那不吉利。立成妈拉着脸,转身进厨房,在橱柜、灶台四处再寻找一番,出来时却仍两手空空。她生气地对女儿说:“一定是你刚才一个人吃了。”
“我没吃。”立花眨着眼。立成妈说:“你没吃,那还有一块米糕呢?”
“我真没吃!”立花跺着脚。立成妈见了,真想上前给女儿一个巴掌,说:“吃了就要敢于承认。平时你吃十块,妈也不会责怪你。可这次是要送你哥回城的。”母女俩当场瞪起了眼。立成见状,赶紧圆场说:“少带一块没关系的。”
“不是这个意思。”立成妈一脸不高兴。“她没吃,难道这米糕还会走路?”她转对立成爸说,“那就是你刚才进了厨房,嘴馋,给吃了一块。”立成爸说:“你别冤枉我,我七老八十,会去吃下这块米糕!”
一家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面面相觑,然后在大厅里争辩起来。
立成皱了一下眉头,沉思了一下,说:“妈说得也对,这米糕都没吃,总不会长腿跑掉的。”说完,立成突地走进厨房,随之一手一个脸盆,一手一碗清水走了出来,对着一家人说:“妹妹,你先喝一口水,再漱一下口,啐在脸盆里。”立花有点惊异地说:“哥,你这要干吗呀?”嘴上这么说,但还是遵照立成的话做了。立成看了看脸盆里的清水说:“哥给你正名,妹妹,你没吃米糕。”立成转对母亲说:“你也要依样喝口水。”母亲不知儿子这是什么意思,半嗔着说:“妈能自己吃了,再赖你们。”说完也喝了一口水,啐在脸盆上,水清澄透明。
“她们都没吃,”立成说着,转对父亲说,“你呢?”
史水南对儿子说:¨“我可是你老爸,难道我也要像她们喝清水,给你断明?
立成说:“那当然。在这个时候,你是我爸但也要喝,不喝,怎么能自证你的清白呢?”
老村长拗不过儿子,只能喝了一大口清水,还真的在嘴里漱了起来,继而把水重重地啐在脸盆里——吐出的水全是金黄色的米糕屑。他先是半红着脸,然后放声地笑出声来:“儿子!你断案真是有两下子,这下,老爸就放心了!你上任审判庭长去吧……”
(2017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史水南对儿子的担忧,到结尾担忧解除,史水南的担忧心情,是小说叙事的线索之一。
B.在史水南看来,儿子太年轻,几年来一路升迁,法庭庭长的位置关系着案情、人命,因此,他担心儿子不能胜任。
C.米糕被偷吃一块这个情节里,立成母亲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她身上有些迷信色彩,同时,吝啬而多疑。
D.小说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特色鲜明,重视用对话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故事发展,人物动作、神情的描写生动。
【小题2】(小题2)小说中四块米糕被偷吃一块这个情节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小题3】(小题3)小说结尾,史水南说“儿子!你断案真是有两下子,这下,老爸就放心了!你上任审判庭长去吧……”,试联系立成审理的“米糕案”说说史水南这样说的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20 04:3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乡愁发生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为在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了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问题出现之前的和谐的自然状态。
冲突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二是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传统伦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资源。《周易》则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发轫之作,比如“天人合一”的体系。现代伦理是指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过渡中所形成的价值理论,它把人的主体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强调在与自然相处中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个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它突出表现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切以人的利益为重心。利益成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它强调生态道德原则的价值必须以其客观效果看是增进还是减少人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其次,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产生冲突。本土伦理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道德领域历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价值观念,它的核心观点为:以天道自然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人生的主动性,使传统的“道德决定论”由静态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一个动态变异系统,从而使对天道自然的理解循着“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之线而展开,并由此直契天人秩序之美,最终达到一种对天人和合的体认和觉解。外来伦理即西方伦理,它自古希腊发轫以降,遵循着理性的经纬之线逐渐展开,随着近代主客二分的形成,它以个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前进的动力,注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最终达到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的体贴。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碰撞突出表现在身份认同上。本土伦理一直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本于天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外来伦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的存在与否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这就会使人这一道德主体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道德选择时无法辨清其本来面目,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无法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情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于是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
B.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的关键在于后者将利益与人的主体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
C.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
D.“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体现了以天道自然为基础的观点,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概括指出生态乡愁发生的背景、表现极其根源,引出下文对冲突的原因的分析论述。
B.文章第二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出冲突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价值理念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C.文章论述了两类冲突的原因,但总体来说传统伦理与本土伦理观点一致,现代伦理与外来伦理观点一致。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运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使读者清楚了解到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价值冲突的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中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可见在传统伦理观念中人们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与追求,把利益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必然导致不和谐的自然状态。
C.如果杜绝西方外来理论,就不会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就可以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地方。
D.如果始终遵循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的一员,就不会出现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现象。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标准化”生活是否就完美
①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阏络体验。
②可是,就在我们热衷于将智能科技融入生活的今天,更多智能科技对生活影响的质疑也不绝于耳。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力智力的疑问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而互联閃与社交网络的加入却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在社交网络参与下的智能科技是否会加速虚拟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入侵?是否会成为束缚我们生活的枷锁?甚至是否会使我们未来的生活变成循规蹈矩的例行公事?而我们最终是否被智能科技主宰而丧失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
③对于智能工程师来说,智能科技则是人类实现从现实生活的不完美向完美转变的关键,然而,在由电脑决定的“标准化未来里,我们不会犯任何错误,但是却同样不会有任何惊喜发生。
④早在2010年,谷歌首席财政官帕特里克·皮切特就會在一档新闻节目中提到:“在谷歌工作的电脑工程师都认为这世界是破裂不完美的。“近日他又再次提到,这世界并不完美,从交通堵塞、不称心的购物体验和过多的能源浪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且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科技。那么对于智能设计师和工程师来说,智能科技则是人类实现从现实生活的不完美向完美转变的关键。
⑤智能科技的重要性确实不可否认。不论是那些能够帮助检测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智能皮带,还是那些能够感应是否有人摔倒的智能地毯,又或者是可以自动扫描产品条形码、并告知营养成分和产地的手推车,都是智能科技推进现实生活质量的例子之一。这些智能产品从各种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生活。
⑥然而如今很多智能科技却不能称得上对我们真正有益。大量安装在汽车内的智能产品就并不理想∶检测我们是不是瞌睡的驾驶感应器、检测我们是否酒驾的监测仪、甚至鉴别我们是不是杗自驾驶的面部识别器,这些产品被用来代替我们进行决策,并代替我们对行为准则做出判断,我们的责任被推卸到了智能科技之上,自主控制和决策的权力也被掠夺。
⑦在智能革命暗潮汹涌的今天,人们应该反思,智能科技会为我们找到最完美的道路,智能科技也会为我们解决所有潜在的问题,但这样标准化的完美真的是人类所期待的吗?标准化的完美为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同时也必定会扼杀我们的创新能力,因为如果所有的错误都被智能产品挡在内外,那么生活中灵感和创意也不会涌现。人类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和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前进,正是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會犯了一些错误、出了一些差错,而这往往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突破。如果没有了错误和创新,那么我们与通过程序设定好的机器人又有什么两样,不再有差异、矛盾甚至冲突的出现,多样丰富的人生体验都会被板一眼的固定模式取代。
⑧因此,智能设计师应该能够意识到,一个真正人性化的智能产品不是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偏离正确轨道的监视器。科技存在的意乂并不是把我们从解决问题中解放出来。相反,我们应该捋智能科技融入到我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要的并不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标准化"未来,而是可以帮助人类克服并解决未知挑战和挫折的独特经历。这样,拥有智能科技的未来才不会是一条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宽敞直路,而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精彩冒险。
【小题1】联系下文看,第③段中“惊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第④段中引用皮切特言论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专家一致认为这个世界是破裂不完美的。
B.智能专家把这个完美的世界变得破裂不完美。
C.智能科技是让世界从不完美转向完美的关键。
D.智能专家认为智能科技是让世界完美的关键。
【小题3】找出下列推断中符合原文的一项。( )
A.在智能科技控制下的“标准化”生活中,人类不可能犯任何错误。
B.作者完全反对“智能科技是人类生活向完美转变的关键”的观点。
C.随着智能科技加速发展,人类必将丧失了自己的决策力和判断力。
D.人类应该自主进行决策,解决问题,并不需要智能科技参与其中。
【小题4】第⑥段列举了一系列智能产品,请分析这些事实是否充分证明观点。
【小题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高原上的高峰,《红楼梦》让曹雪芹“大名垂宇宙”,令后世无数文人“望峰息心”。付梓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不仅滋养着十多代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在器物层面实实在在地彰显着它非凡的魅力。

最近的一个例证,就是新奥集团携手王潮歌导演,宣布将在河北廊坊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戏剧演出群落——“只有红楼梦”。此前,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已有不少,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河北正定有荣国府,南京有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数座城市都可以觅见芳踪,这种情况在其他古典文学名著身上很少看见。为什么是《红楼梦》?也许,只有红楼故事最让国人耳熟能详,只有红楼文化能最大程度唤起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据说,北京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村,就得名于《红楼梦》。说起与《红楼梦》有关的建筑,则更是难以尽数。北京大观园原址为明清两朝皇家菜园,始建于1984年,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而位于北京市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系统展示了曹雪芹生活、著书的场景。

河北正定的荣国府,是由古建专家、红学专家杨乃济先生设计的。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这里拍摄了近两个月,“元妃省亲”等场景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目光移到南方,与北京大观园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利用江南水乡特点,在园中布置了大面积人工湖泊,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

与上海同样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旧称金陵,更是少不了红楼文化的标记。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既涉及江宁织造府的历史,还展示了《红楼梦》和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

南京地铁3号线有个很文艺的名字——“红楼专线”,有六节车厢展示了《红楼梦》中六大经典场景。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成了这六节车厢的名片。每节车厢的拉手上,都印有这六个地名标识。

无独有偶,北京地铁4号线也有个“红楼专列”,车厢以清代画家孙温手绘本《红楼梦》图案进行装饰,展示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等《红楼梦》经典回目。北京地铁磁器口站内的壁画,是以红楼梦人物为主题的。因为地铁站附近就是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著名的“十七间半房”。可惜的是,因拓宽两广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曹雪芹旧居(旧称蒜市口街16号)已经被拆除。

红楼文化在今日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都是需要当代人做出解答的问题。

《红楼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摘编自鹿鼎公《只有(红楼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国已有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中,河北廊坊的戏剧演出群落规模最大。
B.我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是北京的曹雪芹纪念馆。
C.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但风格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体现出江南园林风格特点。
D.《红楼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了思路。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从多方面论述《红楼梦》在器物层面彰显出非凡的魅力。
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段落之间多用过渡性语句来衔接,如“无独有偶”等。
C.文章在举例中,善于突出各例的独特个性,从而从不同侧面有力地支撑文章的论点。
D.文章写曹雪芹故居被拆除的事例,意在论证社会上有不重视文化古迹的行为这一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已有不少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是因为只有红楼文化最能唤起传统文化情结。
B.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场景都取景于北京大观园和杨乃济设计的河北正定的荣国府。
C.北京、南京地铁的“红楼专列”,分别以《红楼梦》六大经典场景和清代画家手绘本图案装饰车厢。
D.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红楼文化的繁荣,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乌篷船的前世今生

①江南有多少条流水?不知道;江南有多少只乌篷船?也不知道。只知道无数落叶一样的乌篷船密布在南方流水之上,轻灵而小巧,载不动乡思也载不动愁怨,我坐着它游太湖,也坐着它访西湖,感觉自己就是归乡的俞平伯或辞官的张季鹰。

②乌篷船就应该停泊在绍兴水码头或周庄双桥下,配上水泡般的拱桥、布满青苔的石级,还有古镇老街,那就是最写意的中国水墨。乌篷船就是中国画中的水墨小品,它离不开芦花飞白的河滩、月下凝霜的板桥——它与蓑翁独钓、鱼鸦孤立、夜雪晨霜、寒山瘦水最相宜,它离不开它们,或者说它们离不开它,江南的河流、月夜、江村,有一只停泊的乌篷船,一切就全活起来,你仔细倾听,会隐隐听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还是用琵琶弹拨,乌篷船出场不能缺少二胡与琵琶的伴奏——当然,风景区的乌篷船更多是一种表演道具,缠头帕的船娘在摇橹,还会唱一些古老的吴歌。但在我故乡芜湖,有一个地方叫万春圩,那里的乌篷船仍与生活不可或缺。

③万春圩的河流纵横如棋盘,乌篷船多如过江之鲫,河两岸遍植桑与柳,桑叶青嫩,柳絮儿纷飞如雪,油菜花一地金,豌豆花一片雪,路上除牧童外不见行人,行人皆划一乌篷船下地干活,小船就系在田头柳阴下,舱里码着将插的新秧,新秧碧青可人,也放着刚摘的菜蔬,韭菜带白花,新蚕豆嫩如碧玉,还有鲜藕、鲤鱼、菱角与莲蓬。乌篷船贴着水面疾飞去赶早市,晨雾如纱蛙声似雨,一盏马灯红在船头,照着舱里鹅鸭呷呷鱼虾蹦跳;还有半篮出售的野荷花,野荷不白,红如胭脂,装在六边花眼小竹篮里,一路幽幽香过去。

④乌篷船最适宜乘坐中国女子,打油纸伞的苏小小,浣纱的西施,还有写词的李清照。乌篷船有一种宋词意韵,与南方的戏曲最贴切。黄梅戏、越剧或锡剧,让人联想到青衣长长甩起来的水袖、白面书生单薄的对襟与青衫——乌篷船的性格就是书生式的羸弱,一种女性的阴柔,它静静停泊在月光下桥洞里,与农耕时代乡村女人在身段与气质上浑然一体,她们放在一起是如此和谐,她们本来就如此和谐地厮守了一代又一代,她们人生中几个柔情片断,都与乌篷船紧密相连,中国式的文人情感,大多也就寄托在乌篷船的剪影里,这便是一叶扁舟遁隐江湖。

⑤很多都市男子都梦想拥有一辆宝马,我却只有一个小小心愿,购置一条乌篷船,就停泊在后门口的水埠上,月夜寂寞时带上童年的阿娇,摇着它一路穿过左一道右一道外婆桥,前面等待我的,肯定是一个最优美最古典的中国梦。

【小题1】请对第①段中的划线句进行鉴赏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中的“写意”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②③④段分别从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来描写乌篷船的。
【小题4】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不管是写乌篷船的前世还是今生都透出淡淡的忧愁之情。
B.乌篷船具有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与生活息息相关。
C.文章真切地描摹了人们粗朴而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状态。
D.乌篷船在作者心里是一个符号,寄托了优美古典的中国梦。
E.江南的乌篷船主要是给女子乘坐的,所以非常富有阴柔之美。
F.此散文文字优美而有意境,读来非常富有感染力。
【小题5】根据第④段中中国文人遁隐江湖的意识,举出教材中的一例,加以印证。
【小题6】文章虽是写乌篷船,却颇富文化内蕴。请对此加以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