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家训的公益教化
陈延斌
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百姓都是这种观念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中国传统家训中就有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的内容。
首先,家训的作者都把尽自家财力、物力资助贫苦的族党乡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许汝霖的《德兴堂家订》告诉子孙要俭朴,婚丧祭祀要从简,用祝寿、祭祀等省下来的钱,济孤寡,助婚丧,立家塾。在这方面,被宋元明三代皇帝旌表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在其家训《郑氏规范》中规定得更为具体:对族人要多加体恤、帮助,缺粮者每月给谷六斗;不能婚嫁者助之;乡邻无家可归者给房屋居住;无子孙的乡邻死亡后,给棺材安葬。
其次,许多家训都特别强调要周济鳏寡孤独。《郑氏规范》要家人对“鳏寡孤独果无以自存者,时周给之”。韶山毛氏宗族的《家劝》,用歌诀的形式训诫族人“矜怜孤寡”:“天下穷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余粮。积些阴德福无边,劝你行些方便。”郑板桥要求幼子应经常将自家的笔墨纸砚送给同学,尤其是“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天不能即归,辄留饭。”既帮助别人又不伤对方的自尊,考虑得何其周到!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开明的家长如清代的蒋伊还在家训中嘱咐家人,丈夫死后,不仅应鼓励寡妇再嫁,而且要给予资助。
积极倡导家人热心公益的内容在传统家训中也不胜枚举,大到造桥修路、筑堤防洪,小到免费供应茶饭,几乎无不涉及。家训的作者们告诫子弟家人对公益事业要积极支持,仗义疏财,“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明代袁黄的《了凡训子书》将“兴建大利”作为积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子孙“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郑氏规范》对子孙应从事的公益事业项目制定得极为详细,譬如要子孙当尽力资助修桥补路,“以利行客”;自六月到八月,在交通要道设立茶水供应站,招待过往行人。
积谷储粮以备荒年赈贫,或者灾荒年月减免租税帮助穷困佃户乡人,是许多家训都详细规定、多加训诲的内容。蒋伊的《蒋氏家训》言“积谷本为防饥,若遇饥荒,须量力助人。不得因歉岁反闭粜以邀重价”。陈龙正的《家矩》告诫家人要讲究人道,且不可乘凶荒之年抬高粮价,牟取暴利。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倡议效仿朱熹创立的“社仓之制”,先由自己出钱捐谷二十石,在家乡建立社仓,除自家每年增之以外,还要动员附近富家捐粮以增加储备,以便凶年赈助乡里贫民。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教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的伦理道德,对拓展儒家思想社会教化领域,保证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家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家训的作者都把用自家财物资助贫苦的族党乡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并对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B.中国传统家训都特别强调要周济鳏寡孤独,且对寡妇再嫁不仅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而且也主张在物质上给予资助。
C.中国传统家训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内容,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的伦理道德有深刻的影响。
D.中国传统家训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有利于保证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浙江浦江郑氏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对扶贫济困的公益教化内容规定得非常具体, 曾受到宋元明三代皇帝的表彰。
B.郑板桥要求幼子经常帮助那些生于贫困家庭或失去父亲的同学,并且要求其注意帮助的方式方法,以维护对方的自尊。
C.明代袁黄的《了凡训子书》将“兴建大利”作为积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子孙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勿以善小而不为”。
D.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倡议创立“社仓之制”,带头出钱捐谷,建立社仓,并动员附近富家捐粮,以便凶年赈助乡里贫民。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不仅倡导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的观念,而且能够身体力行。
B.在传统家训中有许多倡导家人热心公益的内容,家训的作者们告诫子弟家人“勿以善小而不为”。
C.许多家训都详细规定积谷储粮以备荒年赈贫,有的还告诫家人不可乘凶荒之年抬高粮价,牟取暴利。
D.许多家训都特别强调仗义疏财,但只是出钱出力帮助户族中的贫困者,这反映出封建伦理的狭隘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5 12:0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记文学必须是真实的,这是传记作者、传记学者和读者的基本共识。真实性被认为是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这首先是由传记的历史属性决定的。在《文学术语词典》中,卡登给传记下的定义是:一个人生平的记录,历史的一一个分支。显然,卡登不但给传记定义,而且还给传记定性,即传记是历史的。可是,如果传记仅仅是历史的,那么传记与历史又有什么差别呢?
传记不同于历史,一方面在于传记再现的对象不是纯粹的历史事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历史事件自然离不开它的扮演者——人,但历史中的人是一根红线,他的作用常常是用来串起事件之珠,而大写的人是隐而不见的。传记中的人却截然不同,他是奔腾的洪流,时而劈山开道,时而平静如镜。一件件事发生了,读者关注的却始终是这股洪流,直至它融入大海,传记便戛然而止。确切说,传记不是全景式的《清明上河图》,而是一幅《蒙娜丽莎》式的肖像画。前者无疑更贴近历史。。
另一方面,从写作目的来说,历史学家的职责在于“通古今之变”,而传记作家则专注于传主的个性。换言之,在历史著作中,我们读到的多半是时间的回旋递进、事件的来龙去脉、朝代的更迭兴衰,逐渐地领悟到历史车轮何以滚滚向前的内在逻辑。相反,传记不是这种乌瞰式俯视以抓起经脉,而是特写式聚焦,焦点始终对着孕育意蕴的细节——传记事实。翻覆如云的情感、变幻莫测的心理、大难临头的危机都被一一剪辑制作,然后展示给读者的是一部个性历程的电影。
传记和历史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却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必须建基在事实之上,恪守事实的真实是它们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但实际上,要完全追求事实的真实并不容易,在收集传主生平资料的过程中,在传记事实链上少了一-个环节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传记作家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传记的虚构性问题。传记的虚构本质上是一种“死象之骨”式还原,即传记事实也许只是个死象骨架,已无血肉,传记作者要复原大象,就需在把握传主性格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补足那个缺损的环节,使传记事实的链条接上,让钡述得以继续完成。从事实的真实出出发,传记作家没有权利增减象骨,更没有权利替换象骨。他不能“因文生事”,但叙述的真实却要求他“以文运事”。这种虚构现象即是钱钟书所说“入情合理”的想象造成的,与传记的真实性原则并无大矛盾。
(节选自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是真实性,真实性即历史属性,从本质上说传记是历史的。
B.《清明上河图》体现的是历史的特点,重在表现事件,而《蒙娜丽莎》体现的是传记的特点,重在凸显主要人物。
C.同样叙述事实,传记借此来表现人物心理,而历史借此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D.传记作家很难收集到完全真实的事实,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想象来补足事实,从而重塑传主形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写作对象和目的两方面论述传记与历史的差异,意在证明传记的真实性是由其历史属性决定的。
B.第二段主要采取对比和比喻论证,形象阐释了传记和历史中“人”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C.第三段对历史和传记进行了区别,前者是以鸟瞰式俯视抓起历史经脉,后者则以特写式聚焦展示传主个性。
D.文章末段论述传记的虚构性,看似与前面的内容无关,实则是有效补充,体现了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文学兼有历史和文学的特点,前者要求事实的真实,后者则允许运用适度的虚构来补足缺失的事实。
B.历史的读者关注事件发展,而传记的读者关注的是传主的生命历程,所以对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可以忽略不计。
C.传记会基于事实表现人物,而对传主细腻的情感、曲折的经历等不会作过多铺陈渲染,这是由传记的历史性决定的。
D.《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些虚构的情节,这些情节是基于传主性格进行的再想象,以文运事,丰满了人物形象。

同类题2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谆谆告诫其子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如果要立志做个诗人,那就务必懂得,声韵偶对、字斟句酌只是雕虫小技,仅仅在这上面劳心费神、花样翻新,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

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

“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阅视野与胸襟。胸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满纸云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字里行间才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真真切切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社会中的美与丑、清与浊、正与邪、真与伪,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当今这样一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经说过:“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和操守、修养与情怀、才思与识见,都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和启发。庄子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诸葛亮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善于不断从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才能在创作时,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才能拥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

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

(节选自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光明日报》2018年12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A.陆游写诗不只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因为他领悟到,诗歌不等同于文字游戏。
B.如果想成为诗人,不应只讲求声韵偶对,字斟句酌,更应讲求在“道”上下功夫。
C.每一篇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都是作者投身时代并真切感受、体悟社会后完成的。
D.成功的文艺创作,必然既有“技术”的训练,又有对“道”的体察与感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构严谨。开头结尾均强调论点,即“文艺创作的‘道’比‘技’更重要”。
B.文章论证充分。综合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
C.文章思路清晰。文章先提出如何体察感悟“道”的问题,再以并列结构的方式进行论证。
D.文章内容充实。引用陆游、庄子、杜甫的文字来说明应从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胸中有丘壑,作品有了深刻的内涵,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
B.在当今这样走向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C.广阔的社会生活,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中都蕴藏着艺术创作之“道”.
D.歌德认为,艺术大师的伟大,除了他们善于汲取前人的精华,还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崔 立
贼悄悄观察了这家已经好久,32号楼501室,确实是没人居住。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贼终于撬开了房门。贼进屋后,关上门,摁亮了灯。
贼惊喜地发现,屋内居然应有尽有。贼想舒服地仰躺在沙发上,却没躺。看来真的是好久没人住了,房间里已经覆盖了厚厚一层灰,沙发上自然也不例外。
贼去翻房间,翻了好久。贼发现居然没有一分钱,贼忽然想到这屋一定是哪位领导的,是哪个想求领导办事的老板送的。贼想想,忙乎半天,居然啥都没有,不免有些沮丧。贼看了看宽敞的屋,又想到自己狭小潮湿的出租房。
于是,贼就有了另一个想法,决定暂对就在这里安家!贼又忙乎了大半天,终于把几间房都清洗、打扫了一遍。贼伸了伸懒腰,终于可以舒服地躺在席梦思床上了。贼拿着遥控器,摁亮了挂在墙上宽大的液晶电视,电视很大,贼也曾想过买一台。但贼不过就是想想,贼在商场见过,要好几万,见过一次后贼就不想去商场了。贼知道自己买不起。贼不敢去想赚多少年的钱才能去抱一台回家,贼怕想得头痛。
席梦思床软绵绵的让贼想睡觉,太舒坦了,贼伸展手脚把自己摆放得像一只海龟。
门铃竟被摁响了,把贼吓了一大跳,贼直想往床底钻。不过很快贼就镇定下来了。
如果是屋主来了,定是直接开门进的。贼跑到门口,站在猫眼前看,见是一个中年妇女。
贼打开门,说,有事吗?中年妇女说,我是收物业费的,咋老不见你人啊?
贼笑笑,说,没办法,忙啊。又说,多少钱?中年妇女说,120块。
贼掏了掏裤兜,掏出一张100。又找了两张10块,递给中年妇女。
中年妇女把那张100块钞票在走廊的灯光下照了照,然后点点头,收在一个包里,说,正好啊。贼笑笑说,麻烦你了!中年妇女说,不客气。
贼关了门,轻轻地松了口气。贼走进浴室,正准备脱衣服洗澡。
门铃忽然又被摁响了。贼暗自骂道,他妈的,咋这么麻烦!骂归骂,贼还是跑到了门口,透过猫眼,见是一名老伯。
贼开了门,说,有事吗?老伯说,我是收水电费的,咋老不见你人啊?
贼笑笑,说,没办法,忙啊。又说,多少钱?
你上月的电费是3个字,水费是2个字,一共4块钱。字数这么少,你不常回家啊?
贼笑笑,说,前段时间出差,刚回来。这个月字数肯定会多的。贼掏了掏裤兜,掏出一张5块,说,就给你5块吧, 别找了。
老伯说,别,我可是共产党员,党员是绝不贪污的,老伯硬是摸出枚硬币递给贼。
贼笑笑,说,麻烦你了!老伯说,不客气。
贼关了门,关了门口房间的灯。贼终于可以美美地去洗澡了。
洗完,贼又舒坦地躺在软绵绵的床上。贼在软软的床上第一次睡到了大天亮,贼难得睡得这么舒服。贼睡醒后,还是觉得晚上来安全些,领导要来至多也是白天来,贼白天就去外面走走逛逛。
贼下楼时,碰到中年妇女,中年妇女向贼打招呼,出去啊?贼朝中年妇女笑笑,说,对,去上班。贼在小区门口又遇到了老伯,老伯也向贼打招呼,出去啊?贼朝老伯也笑笑,说,对,去上班。
贼似乎就在501室安了家,早出晚归。贼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终于出现了意外。意外就是领导在一个晚上过来了。
领导打开门时,贼还正躺在床上美美地看着电影。贼听到了门被打开的声音,但已来不及逃跑。因为领导已站在贼面前,领导一脸威严地问贼,你是谁?为什么跑到我家来?
贼一激灵说,你是谁啊?怎么闯到我家来了?
领导眉头皱了皱,还真没人敢和自己这么说过话,领导面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领导说,你再不说为什么跑到我家来,我就喊人啦!
贼不是领导的下属,所以贼不吃领导这一套,贼说,这些话好像是该我问你的吧?
领导终于忍无可忍,大步跑到门口,打开了房门,喊,来人啊,抓贼啊!
贼也跑到了门口,喊,来人啊,抓贼啊!
很快就有人听到喊声跑来了,其中就有中年妇女和老伯。
领导看见人来了,就指着贼说,大家快帮我抓贼啊!
来抓贼的人却不动。贼也指着领导说,大家快帮我抓贼啊!
来抓贼的人一下就扑向领导,最积极的是中年妇女和老伯。中年妇女和几个小伙使劲把肥胖的领导摁倒在地上,中年妇女喊,看你不老实,还诬陷人。中年妇女抬起头,朝贼笑笑,怎么样?物业费没白交吧!
贼笑笑,点了点头,表示感谢。领导被捆绑了起来,押送去派出所,领导看着贼说,有本事你别跑!站在一旁的老伯甩了领导一巴掌,说,看你不老实,还敢威胁人!
有个小伙踢领导肥硕的屁股,老实点!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贼悄悄观察了这家已经好久”开头,不仅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更是为了突出贼的睿智,为后文贼安然撬开房门入室居住做了充分铺垫。
B.贼为了安心居住,把房间都清洗、打扫了一遍,也心安理得地交了物业费与水电费并下楼逛逛,这种形神兼备的表演使人物特别符合生活真实。
C.小说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老伯甩了领导一巴掌”“小伙踢领导肥硕的屁股”都表现了人们对领导诬陷并威胁好人的义愤填膺。
D.本文截取一个个片段,情节层层铺垫,结尾意外突转,意料之外的结尾能感染读者,引发深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题2】小说中的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小题3】崔立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比较注重情节的一波三折;而且故事有丰富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容老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来燕榭
谢正直
大到江河山川、小到石阶青苔,远至历史人事、近看文人之交——他用开阔大气的视野、细腻真挚的感触、遒劲有力的笔法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巍然可观的“散文王国”。黄永玉夸他散文“既结实又有品位”;钱钟书赞他文笔尤佳,“每于刊物中睹大作,病眼为明”;孙郁尝言“书话读之如清风明月,林中甘泉,良多趣味”。
他就是著名散文家、藏书家、一代报人黄裳。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93岁。消息一出,微博上一片哀挽之声:容老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来燕榭。
黄裳,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原名容鼎昌,满洲镶红旗人。而让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的他是典型的“工科男”出身,南开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并在1942年转至重庆交大。
黄裳1945年至1956年担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等职,1951年至1956年担任上海电影系统创作所编剧。终其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散文高达几百万字,分别于1945年、1947年结集出版的《锦帆集》《锦帆集外》以及1980年、1981年、1983年的《花步集》《金陵杂记》《晚春的行旅》……而当读者纵览这些作品时,能够发现黄裳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哲思、史眼、诗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而他的散文所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情感吟唱,更是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2011年,黄裳以92岁高龄在《收获》杂志开辟“来燕榭书跋”专栏,为文学后进摇旗呐喊,堪称壮举,被视作这位散文大家在文学这块土壤上“最后的亮相”。
黄裳博古通今,有传统文人雅士所独具的情怀,年轻时候的他非常活跃,且富有情趣,与戏剧、电影、新闻、出版等各方才俊,如梅兰芳、盖叫天、吴晗、巴金等交游密切,不惟如此,甚至连影剧院、旧书店里的师傅、伙计,都能成为好朋友。他以自己的方式从事着挚爱的文化工作,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跋涉于坎坷起伏的途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在谈及自己的《旧戏新谈》一书时,黄裳说道:“写时真能感到一种任情挥洒之乐。”知名作家和报人李辉在研究黄裳多年后,将其称为最后一位满腹经纶、才情纵横又漫溢着传统文人隽永韵味的“风流名士”。
黄裳曾就读于南开中学,陆续在天津生活了近10年,他的藏书生涯正是从这座城市的劝业场、天祥市场发轫的——课余的周六、周日,黄裳常常到法租界劝业场一带游玩,大部分时间都流连在劝业场和天祥市场的旧书店、旧书摊之间,或闲读或淘书,不亦乐乎。上世纪,国内注意收集新文学史料的风气尚且淡漠,但少年黄裳却有着前瞻的目光,只要见到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文集就积极购藏,像初版本、精选本、签名本尤其博得了他的青睐。其中,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初版毛边本等给了黄裳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藏书被收在两三个皮箱里,暂存于南开中学的宿舍中。1937年南开中学遭遇轰炸,书页化作灰烬,此事也成为黄裳心中至痛。此后余生,他仍不改书痴,为了买书,卖掉了莱卡相机,也卖掉手上的名表。
黄裳素有任侠之风,常用稿酬慷慨接济贫困友人,一位朋友回忆当年情事充满自责:“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糟踏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指的是黄裳用自己的稿酬慷慨接济贫困友人,对于经常登门的食客们也“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已是九旬高龄的他又与孔夫子旧书网商洽义拍,包括《前尘梦影新录》(手稿本)、《过去的足迹》(毛边本)、《清代版刻一隅》初印本及增订本,每册书他都写有题跋,或长或短,拍卖所得全部捐助汶川地震灾区学校用于重建。
然而,再多藏书之爱,友人之情,也比不上黄裳对妻子的眷眷依恋,书斋“来燕榭”就取自妻子名字中的“燕”字。妻子晚年罹患癌症,当时已是年近八十的黄裳,卖掉了他的老书和收集了半辈子的名人字迹,去换得老伴一日又一日的生命和少一点儿病痛。挚爱逝后,他在《来燕榭书札》后记中写下:“今小燕长逝,念更无人同读旧书,只此书跋在尔。回首前尘,怆痛何已。即以此卷,留为永念。”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开篇引用黄永玉、钱钟书等人对黄裳的评价,从侧面表现黄裳在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为下文表达对黄裳逝世的怀念作铺垫。
B.终黄裳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数量巨大,其中散文达几百万字,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情感吟唱,更是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
C.黄裳少年时即有前瞻眼光。他酷爱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文集,尤其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D.晚年黄裳为了奉献爱心而笔耕不辍。年逾九旬时,他与孔夫子旧书网商洽义拍,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助汶川地震灾区用于学校的重新建设。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黄裳的散文题材广泛,自然万物、历史人事皆可入文,视野开阔大气,感触细腻真挚,笔法遒劲有力,极具魅力。
B.黄裳既是散文家,又是记者、编辑,还做过电影编剧,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C.黄裳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既有传统文人雅士所独具的情怀,又能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
D.黄裳在国内还没有人注意到收集新文学史料的时候,就以前瞻的目光积极购藏现代文学大家的文集,并视若珍宝。
E. 黄裳晚年经济并不宽裕,甚至靠卖书度日,但他的任侠之风未受影响,常常慷慨接济贫困友人,招待登门的食客。
【小题3】黄裳逝世后,微博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在写着在看着更在跋涉着,爱藏书爱交友更爱枕边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副挽联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种。简单地说,小品文是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的一种杂文。“小品”这个名词,晋代就有了的,但当时所谓“小品”,指的是佛经的简本;直到晚明时代,才有所谓小品文。现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现代小品文受西洋essay(随笔)的影响很深,往往令人有幽默感。一方面强调要写出作者的个性,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一不可以写。要用平易的语言,讲出高深的哲理。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太不相同了。
关于小品文,鲁迅有很好的评论。他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把古代的小品文比做士大夫家里的小摆设,把现代的小品文比做匕首和投枪。这样,他就把小品文提高到革命文学的地位。鲁迅的杂文,有许多篇可以认为是革命的小品文,他凭着这匕首和投枪,和社会恶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我们学习小品文,就是要向鲁迅先生学习。
小品文大约要有下列一些特点。第一,好的小品文常常是幽默的。幽默并不就是滑稽。滑稽只是逗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幽默”的正确含义是用严肃的态度来逗笑,好的小品文要做到你笑我不笑。第二,好的小品文要做到言浅意深,言近旨远。言浅,因为讲的往往是日常生活琐事,人人看得懂;意深,因为其中包含着哲理,只有聪明人看了才发出会心的微笑。言近,因为讲的往往是眼前的事物;旨远,因为从这一件小事可以推类引申出许多大道理来。第三,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即使是对敌人,小品文也只能是冷嘲热讽,而不是肆意谩骂。
古今小品文都讲究情趣,没有情趣不能成为好的小品文。但是情趣不等于低级趣味。低级趣味的作品只能逗笑,不能耐人寻味。要医治低级趣味,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中国文学,而且要研究外国文学。上面说过,现代小品文受西洋随笔的影响很深。不研究西洋文学,不容易把小品文写好。小品文要有书卷气,要使读者感觉到你是博览群书的人。书卷气是医治低级趣味的良方。诗讲究意境,小品文也讲究意境,要把小品文写成一首意境高超的散文诗。写小品文要有丰富的生活和敏锐的观察,既然小品文是从各个方面描写社会生活的,小品文的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否则不能发现社会生活的隐秘,把它揭露出来。
(节选自王力《谈谈小品文》,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书卷气的文章不是小品文。
B.博览群书的人才能写出有书卷气的小品文。
C.优秀的小品文都应该有书卷气。
D.博览群书的人能使人感觉到小品文的书卷气。
【小题2】下列对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品文作为一种杂文,具有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的特征。
B.晋代“小品”是指佛经的简本,晚明的小品文是一种散文,两者不同。
C.现代小品文受西洋随笔的影响,文学价值高于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文。
D.现代小品文既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大的方面,也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小的方面。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鲁迅把小品文提高到革命文学的地位,并创作出优秀的小品文。
B.好的小品文往往给人以幽默感,使人笑过之后想出许多道理。
C.好的小品文往往从日常生活琐事中,引申出许多大道理来。
D.好的小品文因对敌人也绝不辱骂、恐吓,所以缺乏战斗力。
【小题4】下列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要想写出有情趣的小品文,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B.若不认真研究外国文学,那么创作的小品文就会缺少书卷气。
C.写小品文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D.鲁迅的小品王如匕首和投枪,我们应该像鲁迅学习写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