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小题1】下列对“学习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说”是由汉斯·特贝和斯塔·阿特曼等人提出的。
B.“学习说”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C.黑猩猩能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
D.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来说,在游戏中学习都十分重要。
 
【小题2】下列对“学习说”和“锻炼说”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认为,动物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偶尔也是一种锻炼行为。
B.约翰·贝叶和保尔·赖特并不排斥“学习说”,他们认为,动物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C.西伯利亚羱羊选择坎坷的斜坡作为游戏场地,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自己,学会适应艰险的环境。
D.“学习说”和“锻炼说”都是对动物游戏行为提出的假说,从实际上看,“锻炼说”似乎更全面。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说”认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游戏行为,能使动物从中学习到必要的生存技能。
B.动物在游戏中能获得大量的学习机会,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等巧妙地结合起来。
C.“学习说”也认为游戏是一种锻炼,能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
D.北极熊夏季开展的好像是体育运动的游戏,几乎没有“学习”的成分,可见“学习说”不能成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1 04:10: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匠心独运秦玉峰
秦玉峰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的制作者。
秦玉峰已经58岁,自从16岁进入东阿阿胶厂,有幸品尝阿胶,秦玉峰从此便爱上这种滋补品。日子久了,像其他人抽烟一样,“有瘾”。他笑言:“我是吃阿胶长大的,吃了42年啊。”
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1974年10月,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秦玉峰最初只是一名临时工,什么活儿都干。
刚进厂时,他对阿胶没有概念,只觉得“好吃、特香”。然而,在工厂日子久了,他开始觉得阿胶“神奇”,并被它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绑在一起,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
秦玉峰在进厂第二年成为学徒工。他的师父是一位叫刘绪香的老药师,刘药师是同兴堂阿胶炼制工艺的第七代传人。崛起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东阿同兴堂胶庄,因卓越的炼胶技术闻名于京城,其产品成为贡胶。建国后,其传承者进入国营东阿阿胶厂。
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跟随师父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从泡皮、切皮、化皮,到熬汁、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等,全套制胶技法逐一研习。他那时候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着师父把刚收购的驴皮浸泡到泡皮池里,直到驴皮泡软,再一一洗干净,然后刮剃驴毛,晾晒。驴皮晒干之后,他再跟着师父把驴皮切成小块储存。到了冬天,才开始上锅学习炼胶。
只有经师父考核合格之后,学徒们才能学习下一道工序。对大多数学徒来说,他们只有机会学习几道工序,师父并不会传授全套炼胶技法,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是精通一道或数道工序。只有少数优秀学徒才可能学完全部技法,通常要学习三到五年。
少年时的秦玉峰因为感到找工作不容易,“干什么都很珍惜”。他勤奋、好学,冬天里在大铁锅前近乎玩命地干活。“阿胶这一块,我全做过,从皮的处理、炮制到熬胶。”他说,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这样的艰苦学习持续了多年,他成为习得全套制胶技艺的少数者,也逐渐成长为阿胶制作这项国宝级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他不再是个临时角色,一年年过去,他从学徒工成长为企业的执掌者。
2006年,在进入工厂的32年之后,他成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两年之后,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玉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再只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国家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阿胶的传承者,秦玉峰的责任不仅是传承这项技艺、产业,还要把阿胶文化流传下去。在某种程度上,他不仅是阿胶技艺的传承者,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他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
他在东阿阿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阿胶文化,搜集整理阿胶古验方3200余个、膏方200多首、医案1750余个、“治未病”的膳食养生方近百个,对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医名家论述进行研究,挖掘阿胶更多的药用价值。他把这个项目称为“阿胶价值回归工程”。他还组织修缮中国阿胶博物馆,建立东阿阿胶城,以巡展、推介会的方式向国内外传播阿胶文化。
“对文化梳理、挖掘,开发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收集了三千多个方子,恢复古方生产线,这是文化推广,也是文化营销。同时,我们用现代循证学的方法研究这些古方子,做剂型创新,以让消费者服用更方便。”秦玉峰认为,中医药文化经过3000年的积累,博大精深,如果只是借助数秒的广告,人们很难读透,只有通过文化加体验,才能向世人展示中医药的美丽。此前,他与国家中药局、国家旅游总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国家“健康旅游”,通过旅游体验,寓教于乐,让阿胶文化走向世界。
(选自黄剑《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58岁的秦玉峰现任职于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他不仅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
B.秦玉峰刚进厂时,就被阿胶的“神奇”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密不可分。
C.秦玉峰跟随师父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对制胶技法逐一研习,最终习得全套制胶技艺。
D.秦玉峰在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小题2】下列对秦玉峰相关事例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时,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临时工,所以他什么活儿都干。
B.秦玉峰的炼胶技艺高超,这既离不开老药师刘绪香的卓越的炼胶技术与传授指导,也与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分不开。
C.秦玉峰少年时勤奋好学,近乎玩命地干活,以至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D.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深知这点,他积极表现,希望得到师父的关注。
E. 阿胶行业大名鼎鼎的秦玉峰,以积极的工作热情,通过文化加体验的方式,正在将阿胶文化展示给全世界的人们。
【小题3】秦玉峰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他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本回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D.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与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有一定关系,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E. 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小题3】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小题。
打 工 仔
杨崇德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延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小题1】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每条不超过10个字。)
【小题2】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什么会这样?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小题3】阿贵对修脚是怎么看的?说明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代的野生兔子多见灰褐色,白兔只是变异现象,极为稀少,一旦见到,就要载歌载舞地献给朝廷。我们今天看到的数量众多的白兔,是后来由地中海穴兔人工驯化繁殖而来。赤兔在古代更为少见,被视为“大瑞”,美好的愿望还延伸到了吕布的坐骑上,估计古代的赤兔大概和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一样奇异吧。但赤兔确乎存在,生活在东非的灌木丛林中,毛色红褐。兔子眼睛的颜色与其皮毛是相关的,也就是黑兔的眼睛为黑色,灰兔眼睛为灰色,白兔的眼睛则是透明的,红眼睛是眼球内血液所反映的颜色。那么,真正的红眼兔儿该是赤兔吧。

②无论白兔赤兔,因其很萌的形象,总是教人欢喜怜惜的。元代袁桷有一首有趣的《舟中杂咏》:“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这个可爱的家奴,看到奔跑来亲近的小白兔,犹如梦游仙境的爱丽丝看到三月兔一般,惊讶非常。他忘记了追逐,呆立而神往,正是人和兔子相看两不厌啊。同样美好的画面还有唐代诗人王建笔下的天子护兔:“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这玉鞭一挡,更胜于击退千军万马。

③兔子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则是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晋代傅玄《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传说有个长工不慎将主人的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惶恐之下,把伤兔藏进了豆地。后来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处渐渐痊愈,原来它经常啃食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父亲喝,父亲多年的腰伤也治好了。这药便被命名为“兔丝子”,由于是草药,后人冠以草字头,叫成“菟丝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

④我在敦煌看到过耳朵互连、往同一个方向奔跑的三兔图,这种形象真有一种追逐无尽的时空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在身边,却永远追不上吧。这样的三兔图也出现在英国中世纪的教堂内,也许是通过那一条神奇的丝绸之路、是那些包裹圣物、覆盖圣坛、缝制祭服的东方丝绸提供了参照。我也曾近距离地注视过北宋崔白的《双喜图》。淡淡的月光下,有风的山林中,两只喜鹊与一只兔子邂逅。好奇的兔子,以一个优美的姿态,惊起却回头。

⑤兔子体形柔软,据说回头时连自己的脊梁都能看到。歌德即把兔子理解为女性的体态美。那么美好柔弱,却总不在掌握。守株待兔的成功几率是很小的,所谓动如脱兔,和猫一样,兔子很女性化,若即若离,所处别有天地非人间。兔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只要120秒,而且不太喝水,只要饮食草叶上的露珠就能解渴了,似乎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即使奔跑也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穿云过雾。但是它上承猛虎,下引蛟龙,随日月行走,与草木共生,又是刚柔并济的,属兔的朋友就把他的书房命名为“龙前虎后斋”。

⑥《诗经》中的“有兔爰爰”,写出了兔子逍遥自在的状态。我有一方“有兔爰爰”章,钤在画上,并以“爰爰”为画名,当是以兔子的意念神游了:有兔爰爰,跨塘乘月,月生沧浪痕微。看万籁踪迹,风起云堆。浩荡浮生怎许,浑漫与、笔底芳菲。无人会,一声鹤唳,天地清辉。峰回。看潮走马,千万遍阳关,谁与同杯。问平生幽恨,有雪无梅。流尽江湖秋水,秋水外、莺燕双飞。因何去,云间一樽,更向何归?

【小题1】玉兔是_____的别称,因为传说中有_____________。
【小题2】历来有关兔子的成语有许多,请写出三个(文中已出现的除外):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有关兔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晋代。
B.兔子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作吉祥物,叫“大瑞”。
C.野生黄丝藤药名是“菟丝子”,与兔子相关。
D.歌德称兔子有女性体态美是因为它美好柔弱。
【小题4】第④段加点字“竟”字,好在哪里?
【小题5】从全文看,兔“总是教人欢喜怜惜的”原因是:
【小题6】今年是农历兔年,请你结合兔的相关信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手机短信,表达你对亲朋或者老师的新年祝福。(60字以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靠什么拥抱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①中国电影今天的繁荣,跟中国持续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紧密相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产业化改革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树立国有和民营一视同仁思想的作用。诚如所言,从好莱坞用《真实的谎言》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到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全面介入电影产业链,电影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和保守,变成了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行业。

②自2003年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以来,不仅票房实现了从10亿元到400亿元的数十倍增长,更有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从千余家到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从7000万到11.4亿的巨大成绩。中国电影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③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投资的增长,也给中国电影作品拓宽了提高水平的空间。对于电影人来说,过去这些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国产电影与进口片“共舞”,品种和品质都突飞猛进地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少低水平的“烂片”,因强势资本进入中国影院。正因为票房总量的打底,最近几年电影评价不再“唯票房论”,欣赏水平与创作水平水涨船高,国产电影开始扎堆出现“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调查显示,国产电影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比较满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

④展望未来,大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许会产生更多促动效果。2015年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电影的“大数据”元年,标志性事件就是10月份广电总局实时票房数据平台上线。官方权威数据统计开始做到每日更新,艺恩网、猫眼电影等一批专业网站提供的数据也日渐专业,再加上电子票务、网络大电影等一大批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链都发生着重大变化。

⑤有人说过,如果新型智能文明是土地,数据就是滋润土地的河流。如今每一个观众的喜好,都可以通过电影评分系统传递给市场和创作方,未来的中国电影,唯有更贴近群众、更承接地气、更呼应市场,才能在更紧密的创作与传播互动中,找到质、量齐飞的路径。

⑥可以说,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历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特写。《一代宗师》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一念既出,万山无阻。”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就站在巨大风口,笑看风起云涌,投入经济转型的时代潮流,再去赢得中国电影未来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摘自《人民时评》,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市场的繁荣跟投资的关系密切,中国电影曾经因为强势资本的注入而出现了不少低水平的“烂片”。
B.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全面介入电影产业链后,中国电影就从过去的封闭和保守,变成了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行业。
C.广电总局实时票房数据平台的上线,艺恩网、猫眼电影等提供的专业数据,再加上电子票务、网络大电影等行业的涌现,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链都因大数据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D.观众的喜好,可以通过电影评分系统传递给市场和创作方,这种创作与传播的互动才是中国电影质、量齐飞的正确路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的结语指出了今天中国电影繁荣的原因。
B.文章第②段通过列举大量的数据,说明中国电影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C.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一代宗师》里边的台词意在提醒中国电影人要不忘初心,不怕险阻才能赢得中国电影更好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D.文章既总结了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经验,又展望了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通过中国电影的升级换代可见一斑。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银幕块数、影院数量、观影人数以及票房都有了巨大的增长,这说明中国电影不仅贴近群众、承接地气,而且顺应了市场需要。
B.中国电影今天的繁荣,跟中国持续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树立国有与民营一视同仁思想有关。
C.从国产电影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比较满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的调查显示来看最近几年电影评价已不再是“唯票房论”了。
D.市场的繁荣给中国电影作品拓宽了提高水平的空间,因此中国电影要升级换代,赢得下一个“黄金十年”,必须在经济转型中注意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