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 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 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礼记·玉藻》记载道:“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 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 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 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 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 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 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 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 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 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2 07:0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正逐渐升级。据美国白宫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3月22曰签署一份针对中国的贸易备忘录。专家指出这份备忘录应该包括对进口自中国的高达600亿美元产品加征新的关税,并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

这次对华商品征税的背景是,2017年8月特朗普曾下令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开展所谓的“301”调查。据该调查,美国每年因向中国技术转让而损失300亿美元。特朗普却认为该数额远远不够,并要求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知情人士称,这个数字最终有可能是500亿美元甚至600亿美元。

中国官方已经就此轮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升级的问题表态,表明中方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国将顺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贸易壁垒制定的标准和规则的磋商。在融入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方将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

——(摘编自《2018年3月澎湃新闻:中美“贸易战”明晨开打?》)

材料二:

美股三大指数在今年前四个月全部取得涨幅,但5月份遭遇重创,三大美股相约大跳水:道指累计下跌6.69%,标普指数累计下跌6.58%,纳指累计下跌7.93%。其中,标准普尔500指数5月蒸发4万亿美元,是仅次于I960年6.6%跌幅的第二大“黑色5月”。分析人士指出,中美经贸磋商急剧恶化、华为遭遇封杀等因素是5月美股动荡的直接原因。

图1联邦快递5月以来的股价波动图

图2美国国债收益变化图

(摘编自2019年06月央视财经《美股暴跌,美国政客正在将美国经济推进“衰退”深渊》)

材料三:

面对美方贸易霸凌、极限施压,中方保持战略定力,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国内舆论也积极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国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在压力挑战下实现平稳开局。其中,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去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较去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今年经济开局,稳投资进而稳增长初见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90万亿元体量的中国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坚实。今年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42%。同时,进出口同比增长4.3%,其中对欧盟、东盟等出口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热土。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3052.4亿元,同比增长6.4%。

总之,在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问题上,自夸自大也好,自怨自艾也罢,盲目自信也好,一味恐惧也罢,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特朗普坚持打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努力避免其负面影响,大力实现贸易全球化,推进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争取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同时,努力提升企业生产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摘改编自2019月06月新华社《风雨不动安如山》)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18年11月开始,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意味着10年期美债价格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资金在买入10年期美债。
B.2019年3月开始,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低于3个月期的国债收益率,表明经济衰退、投资者买入长期国债避险,从而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
C.联邦快递公司的股价5月以賴荡性跌跌不休,相比4月份高点,股票累计重挫约3.3%,这跟美国挑起贸易战有关。
D.美股相约大跳水,美债收益率倒挂,表明贸易战使美国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应验了中国古话“伤人者必自伤,害人者必自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每年因向中国技术转让而损失300亿美元,特朗普要求加征新的关税,并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
B.分析人士指出,中美经贸磋商急剧恶化、华为遭遇封杀等因素是5月美股动荡的间接原因。
C.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稳定增长的经济发展,使得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的热土。
D.只要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可以消除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使经济平稳发展。
【小题3】面对中美贸易战,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应该如何应对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1.6亿辆。如果按照每辆车匹配1.4个泊位的国际通行标准来计算,那么目前国内汽车停车位总需要量约2.16亿个。而截至到2015年,我国传统停车位有6935万个,我国停车场供给缺口巨大。
中国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停车位需求量

(单位:万辆,万个)
(图片来自《中国智慧城市》)
材料二:
大白天,小区里车位空着,附近办公区停车却“一位难求”。张斌在四川成都一处20多层的写字楼上班,楼下配建车位远远不够,为了抢车位,每天得提前1个多小时到公司。如果选商业停车场,停一天要60多元,一个月下来停车费要花销1000多元。
最近,公司附近的小区满庭芳园出现了共享车位,“丁丁停车”就是一个共享平台,给居民车位安装智能车位锁,将车位的空闲时间发到网上,供周围上班族租用。
打开“丁丁停车”APP上面的车场地图,张斌就可以获取空闲车位信息,并且在地图导航下准确找到车位,提前预订适合自己的车位,停车花费大大减少了。
搭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快车,共享车位也成了一些创业公司的“金矿”。目前,一线城市车位的平均价格在20万元左右,假设白天空闲8个小时,就意味着损失了20万元的1/3。如果能把这些车位分享给别人使用,不仅能减少稀缺资源的浪费,也会给车位所有人带来收益。
(摘编自常钦《分担停车费划算了》)
材料三:
近来,一些互联网平台在成都推广“车位共享”来缓解停车难的压力。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六个小区,调查发现“共享车位”虽然听上去很美好,但推行中却面临着四大难题。其中一款较为成熟的共享APP上线一年半以来,认证的共享车位却仅有3000个。共享车位推行一年半,遇四大难题:
①理念接受难。据相关APP平台负责人透露,特别是成都一些品牌楼盘,出于楼盘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方式的考虑,不会轻易打开车位“共享之门”。
②安全风险高。虽然停车APP平台表示,愿意对营运过程中发生的车辆擦挂,给出最高1000元的补偿,以及车辆失窃最高10000元的补偿,但因为怕担责,很多物业方仍然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③物管服务压力大。共享车位,就意味着物业要承担更多的事情。
④利益分配不理想。有相关平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车位共享需要处理好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三方面的关系,目前的利益分配不够理想。
(摘编自涂文全《共享车位推行一年半,遇四大难题》)
材料四: :
共享停车,具体怎么操作?
①个人或商业物业提前将车位闲置时间挂上平台。
②在手机微信公众号上找到“共享停车”的板块,点击预定车位,系统就会按近远顺序给出可供选择的停车位。
③即到即停,即时计费。离场时停车场系统会自动起杆,费用从手机自动扣除。
(摘编自闫枫《又一个行业要变天,共享停车真的来了!》)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材料一可知2007—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停车位需求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B.“丁丁停车”共享平台,将居民车位的空闲时间发到网上,供周围上班族租用。
C.有些品牌楼盘,出于楼盘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方式考虑,不愿接受共享停车理念。
D.有些人不愿将空闲车位分享给别人使用,是因为没有搭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快车。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中张斌如果用“丁丁停车”,提前预订适合自己的车位,一个月就比选商业停车场节省1800多元。
B.目前一线城市车位平均价格不菲,假设只是晚上使用,白天却闲置8小时,就意味着损失了车位价格的1/3。
C.若个人或商业物业未能将车位闲置时间挂上平台,客户需在手机微信公众号上预定车位方能找到停车位。
D.共享停车即到即停,即时计费,离场时停车场系统会自动起杆,这就给某些不想掏停车费的人以可乘之机。
【小题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解决共享停车四大难题的基本途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晩,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晩,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晩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晩,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第8期《啄木鸟》)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釆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利于展现“我”的心理活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B.小说开篇写“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强调说明了“我”对雪花的观察、体味之细,暗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表明,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
D.小说以“雪夜的老人”为题,却突破了“关爱”“同情”等常规主题及构思模式,以误会来设置悬念,使情节摇曳生姿。
【小题2】小说中对雪夜老人的描写可谓虚实结合,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3】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老人”,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VR真的能成为新一代的“移情机器”吗?

VR真的能成为新一代的“移情机器”吗?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VR的教化作用在未来的前景。在反对者看来,虽然VR的体验形式多样,但最终都只能制造出“同情的幻觉”。

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VR只邀请参与者沉浸在感官体验之中,但参与者不需要面临这个虚拟空间中的任何结果。参与VR体验的人不会真的被流浪汉抢夺走财物;也不会因为做错选择,在战场上受伤或失去生命。就如同所有的模拟游戏一样,VR再如何拟真,也不能复刻结果的真实性。

无论是古典的戏剧表演,还是现代的电影呈现,观众很容易抓住情感的特写。但在VR的沉浸式体验中,体验者常常会专注于自己的存在感而忽略了重要的细节。观看全景影片的观众容易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分心”,模拟情境中的体验者可能会沉迷于自己扮演的角色。

美国哲学教授Erick Ramirez认为,VR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同情心,但是不能让人产生真正的同理心。同情心更多是一种关怀与爱护的情感,而同理心侧重于认知和理解的能力。当一位好朋友失去亲人时,你想要走上前安慰。这样做很可能是出于同情。你的主要感受出于对好友的关心。好友痛苦的表情让你难过,安慰别人的同时会让自己舒服。与此同时,你不需要理解失去亲人是怎样的感觉就可以产生同情。同理心则不一样,电影中的人物失去双亲而痛哭流涕,让你联想起自己失去亲人的感受。你完完全全理解这个人如此痛苦的原因,你甚至能感受到痛苦的程度。“我不知道说什么能帮助你,但我完全知道你的感受。”很多时候,移情的对象可能是一个你漠不关心的陌生人,或者是纯粹的虚构人物。VR可以让大学生同情患有痴呆症的老人,但无法让大学生体会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真实痛楚。无家可归的窘迫处境激发了VR体验人士的爱心,但他们仍然不能以一个流浪汉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一方面,制造同情相对容易,有时廉价的情感诱导还会造成同情的滥用;另一方面,真正的移情是很国难的,有些情况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咸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子?在哲学家内格尔看来,即使一个人昼伏夜出,甚至长期倒挂在晦暗的山洞里,也不可能知晓蝙蝠的生活感受。蝙蝠的内在认知方式与人类迥异,即使面对相同的颜色、气味、痛感等外部信息,实际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即使我们用最大的努力以蝙蝠的身份生活,我们也无法以蝙蝠的视角看待世界。VR模拟的场景也是如此。即使每天用四只脚走路,体验者也不可能知道一头奶牛面对屠宰场的真实情感。体验者只是从人的视角想象奶牛的无助。

不仅人与动物的认知模式不同,每个人的认知模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个人的生活经验、自我反思、情感与期望等等塑造了世界在我们眼中的呈现方式。在感知外部信息的同时,我们也把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融入其中。VR可以尽力还原边缘人群的周遭环境,逼真的环境可以激发我们的同情心,但要和不熟悉的群体产生共鸣是极其困难的。

——节选自(《新京报》)

【小题1】不属于VR体验“只能制造出同情的幻觉”原因的一项是
A.VR可以拟真而不需要参与者承担虚拟空间的任何结果。
B.VR体验者容易专注自我存在感而忽略关键性情感细节。
C.VR体验可以帮助培养同情心而不能产生真正的同理心。
D.VR体验容易诱导并制造廉价的同情感造成同情的滥用。
【小题2】对“同理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对别人的遭遇产生共鸣并表达关心、爱护或者抚慰。
B.能够体会了解对方情感产生的根源以及情感的强烈程度。
C.能够以遭遇者的视角理解认知这种遭遇背后的社会问题。
D.不掺杂体验者自身的认知模式去感知对方所感受的世界。
【小题3】结合文本,请你谈谈VR应用的利与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冲击世界尖端,必须舍弃必须付出

“我干任何事情,我要有哪些牺牲,事先我都要想通了。我总觉得,我们搞的这一行,就是世界尖端,搞世界尖端的东西,就必须得舍掉些什么。如果我认为亲情、友情、金钱对我很重要,我就不干排球。我选择干,必须把这些全放下。我回来接手女排,放弃家庭,放弃女儿,一定要放掉,我想好了才回来干。我知道一旦回来,又回到从前,就是排球,一点一线:体育馆——食堂——宿舍,哪儿也别想去,等于没有生活。”

这种“等于没有生活”的生活,在郎平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时候要去经历,要去承受,似乎还不是太困难,因为,在那个年代,大的环境是这样,大部分人的生活也这样单调和艰苦。但是,郎平回国执教是1995年,她在美国,已经有一幢三百多平方米、带两个院子的房子,而回到国家训练局,她这个主教练的宿舍和女排队员一样,一间十平方米的小屋,小屋里一张单人的、矮矮的小铁床,国家训练局运动员的洗澡房,竟然比一般工厂的浴室还简陋:外间有一排放衣服、放鞋子的铁架,而里间的淋浴设备,就是一圈水管上装着一个个水龙头。

郎平早有思想准备,回来就是“回到最初当运动员的生活”。她最初拿到的一套两室的房子,就是她当运动员时北京市委奖励她的,那房子被一片自由市场包围着,从早到晚闹哄哄,她的一扇防盗铁门也防不住盗,先后被撬了两次。女儿从美国回来探亲,母亲来帮郎平带小孩,一老一小经常睡地铺。1996年,郎平的美国挚友劳尔来北京,去郎平家做客,看到她住这样的房子,一连问了好几声:“詹妮,你就住在这里?就住这里?你回来工作,国家没给你房子?”

1998年,郎平才搬进新房子,房子大了许多,是广东丽珠药业集团解决了郎平的住房问题,也聊表这个企业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

“我刚回来,就有人提醒我,劝告我:‘你已经是“五连冠”功臣,你那么辉煌了,还回来干什么,女排是这个状况,你还是保住你自己那点名气算了,别把那点荣誉毁了。’这次世界锦标赛,打成现在这局面,似乎要被这些‘提醒’和‘劝告’说中了。”

“因为我有海外八年的生活经历,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身上早就没有了‘五连冠’的包袱,倒是大家还在把‘五连冠’当一回事。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一直留在中国,我的心态肯定也降不下来。但我拥有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感受,使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变强了许多,我不会再受外界干扰,去计较别人会怎么看我。这次冲击世界锦标赛就算不能如愿,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到东西,不能把我四年的工作一笔抹杀,我竭尽全力,也敢于向自我挑战,这不也是一种成功?”

“输给了古巴队,我还是要求队员们去认真观看韩国队与保加利亚队的比赛,要准备下一场我们和保加利亚队的对阵。我还是重申这句话:进不了前四,也要争取第五!”

(摘自郎平、陆星儿《激情岁月——郎平自传》,有改动)。

相关链接

排球协会一个又一个的电传发到郎平工作的新墨西哥大学,郎平犹豫着。直到球类司司长给她发来电传: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国家需要你!’,你还能无动于衷吗?”郎平说道。

和签约球队解约,赔偿了违约金,房子、院子、汽车都留给了丈夫和女儿,郎平发现自己忙了十年,忙得两手空空,只有两个装行李的箱子。在回国的飞机上,郎平把脸埋在美国好友送的玫瑰花束里,泪落如雨。

(选自《郎平的眼泪》,有改动)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郎平做事认真严谨,她在干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想通了,即使有所牺牲,只要想通了,就会果断做出决定,并全力以赴。
B.郎平舍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她在美国住在大房子里,回到国内和运动员一样住在十平方米的宿舍里,生活上也很不方便。
C.受大环境的影响,郎平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承受那种“等于没有生活”的生活,但是她1995年回国执教时就难以忍受这种生活了。
D.郎平得到朋友和企业的关心。美国朋友劳尔对她的住宿条件表示惊讶,广东丽珠药业集团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帮她解决了住房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郎平回到国家女排队任主教练,又回到了最初运动员三点一线的生活,仍然居住在北京市委奖励给她的房子里。
B.中国女排输给了古巴队后,郎平要求队员观看韩国队与保加利亚队的比赛,准备下一场比赛,从而保证了中国队进入前五名。
C.有人劝告郎平,认为郎平已经是中国排球的大功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再回来执教状态不佳的女排,会毁掉郎平的声誉。
D.排球协会给在新墨西哥大学工作的郎平不断发来电传,郎平有些犹豫,但是,她想到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时期,毅然回国。
E.郎平认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所行动。她回国时,舍弃了很多东西,在飞机上情不自禁地掉泪。
【小题3】面对人们的“提醒”和“劝告”,郎平为什么能够放下“五连冠”的包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