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左 传 的 “闲 笔 ”
“闲笔”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对无关紧要情节的描述,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左传》开启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笔法。从《左传》中大量的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运用上看,“闲笔”已经是春秋时期历史文学的历史转向,标志着一种自然轻松充满趣味的文学笔法的成熟。
《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在宏大处用“闲笔”,由细琐的世俗生活,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从而组成巨细映衬、大小对比的叙事单元,表达一种小事件推动大历史的历史观念。
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襄公二十四年晋楚棘泽之役,晋人张骼、辅跞向楚军挑战,二人毫无畏惧,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这种从容镇定的悠闲,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也转化为春秋文学的精神品格。“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春秋文学的艺术品格。
“闲笔”往往描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双重意义。从结构上说,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起伏跌宕的,“闲笔”的加入更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闲笔”往往是“正笔”的有机构成,没有了“闲笔”,“正笔”也显得呆板僵滞,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而从主题上说,“闲笔”常常通过小事件、小情趣显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彻底说来,“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左传》常常在风云激荡处宕开笔墨,写出一两件小事件、小情节,以小事件显示大历史发生的具体情景,以细微处展示大人物真实的心理动态。《左传》定公十年,宋景公宠爱向魋,将公子地的四匹白马转送给向魋,引起公子地的不满,向魋准备逃亡,宋景公伤心欲绝,竟然“目尽肿”,一个细节写出了景公内心的无限悲伤,这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次写出一个人双泪长流两目红肿的动人细节。
钱钟书《管锥编》有“一饭之恩仇”的论述,他指出,一饮一饭,分配不均,看似小事却往往引发政治的连环报复,甚至造成激烈的流血冲突、朝野动荡。《左传》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件记载。宣公四年,郑国大夫子宋、子家一起朝见,子宋以其“食指动”,预言此日“必尝异味”,而恰逢郑灵公烹制楚人送来的大鼋,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故意召见子宋而不分给他大鼋,子宋染指而出,两人最终杀死了郑灵公。襄公二十八年记齐国“公膳日双鸡”,而饔人却将鸡更换成鸭子,御者又换掉鸭肉只送上肉汁残汤,这让子雅、子尾愤怒异常,从而导致齐国庆氏集团被逐事件的发生,而这场宫廷流血事件又恰恰改变了齐国的政治走向,致使陈氏家族在崔、庆之乱中渔翁得利,篡取了齐国的政权。
“细笔”不细,“闲笔”不闲,《左传》的眼光是独到的,宏大的历史往往从细微处走来,大历史常常是由一连串小事件构成的。
【小题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左传》中“闲笔”涉及的小事件、小情节常在风云激荡处出现,看似无关紧要,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上的双重意义。
B.“正笔”的生命活力离不开“闲笔”,《左传》也正是借助“闲笔”才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C.“闲笔”往往是叙事愈紧张出现的频率愈高,它的出现能使历史故事的叙述张弛有度,制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D.“闲笔”既是一种文学笔法,也是春秋文学艺术品格的体现,某些叙述还能从小处体现春秋人的精神世界、审美偏好。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描写晋楚棘泽之役中,晋人张骼、辅跞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的情景,于紧张的战事描述中传递出悠闲轻松的意味。
B.“目尽肿”这一个细节便展现出宋景公的伤心欲绝,可见《左传》善于从细微处展示人物的心理,这也是中国叙事文学中首次出现的动人细节。
C.《左传》记述了郑灵公故意召见子宋而不分给他大鼋,终招致杀身之祸这一事件,《管锥编》中也用同样的史实来佐证“一饭之恩仇”的论述。
D.齐国“公膳”上双鸡被替、只送上肉汁残汤之事,激起了大臣的愤怒并最终导致齐国易主。这足见小事件能够直接改变国家的政治走向。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依据《左传》中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大量运用,推论出“闲笔”这一文学概念的出现可提前到春秋时期。
B.正是因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跌宕起伏的,所以闲笔才更能显示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并最终比“正笔”更能体现艺术上的进步。
C.文章通过对“闲笔”不闲、“细笔”不细的探讨,揭示了《左传》独到的眼光,也印证了细微处、小事件影响大历史的观点。
D.文章围绕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这两个角度,列举相应的事例,逐层递进地论证了“闲笔”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1 05:02: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 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
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
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注重体验,对生产、管理、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产生了积极作用。
B.Zipcar租车公司整合了大量闲置车辆信息,帮助会员找到距离最近的车辆,并提供车况和价格,便于会员用车。
C.淘宝网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用户,他们将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D.分享经济中的消费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B.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的特征是鼓励人们通过分享数据信息,相互提供便利。因此,分享经济的实现过程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
B.发展分享经济能把过剩的资源重新利用,以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有利于中国经济应对过剩和发展模式转型问题。
C.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不仅直观展示了分享经济的消费体验,也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优点。
D.发展分享经济需要政府优化监管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分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和法制环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

叶征球

八里沟村很小,只有几户人家,寂寞地趴在幕阜山的皱褶里。

极少有人进山,起起伏伏的群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只听得各种虫鸣鸟叫。我实在走不动了,又累又渴,肩上挑的零碎山货越来越沉重,像一块巨石。

师傅说前面就有人家,可以去讨碗水喝。

那个七八岁的男孩就蹲在晒场边,呆呆地望着远方。小手里捧着一棵蒲公英,雪白的绒球,特别漂亮。他看见我们,小脸上惊喜又惶恐,站起来,怯怯地往家里跑。

敲门进去,很快就谈妥了,在这里搭伙歇脚几天。男当家的高大粗犷,他婆娘皮肤黝黑,仿佛被炭火燎过。山里人实在,粗茶淡饭木床铺,看着给一些小钱就行。

进山第二日,我病倒了,师傅安顿我躺着休息,他独自翻山越岭去猎户家收山货。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一只小手抚摸我的额头。我使劲撑开眼,是那个男孩趴在床边。

见我醒来,他笑了,轻声问我:“阿哥,你醒了,你不会死了。”

我缓缓地点头,笑着摸他的脑袋。

“阿哥,你几时走?带我走吧,带我回家。”男孩的眼睛里闪烁一种期盼的火苗。

“回家?这不就是你家吗?”

“不是。”男孩左右瞅瞅,悄声说,“我是这家人买来的,我爸爸妈妈找不到我了。”

我目瞪口呆。

男孩继续说着,但语调已变成了哭腔,抽噎着:“……幼儿园放学了,妈妈还没来接我,一个叔叔给我巧克力,就牵我走了……”

灶房里传来黑女人的高嚷:“东生仔,又死哪儿去野了,还不来掐菜?”

男孩一凛,兔子般迅速起身离去,背影瘦弱如瓦片。

我心突突地飞跳,手足无措。活了十七岁,跟师傅走村串巷也半年多了,但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碰到这样的事,一下子乱了方寸。

晚饭时,男孩端一只木碗,低头飞快扒拉着红薯饭,很少吃菜,也很少看人。

山里的夜来得急,泼墨一般。四周静如史前洪荒,只偶尔有野兽的吼声,幽远地传来,令人毛骨悚然。这时,听见男孩在隔壁房间凄厉地惨叫一声,然后是断断续续的哭声,压抑着,听得不甚真切。

我拉过被子,蒙头蒙脸盖着,不敢动弹。

翌日,我早早起床了。男孩蹲在晒场边,又捏着 一棵蒲公英,呆呆地望着远方,只见他胳膊和大腿,遍布着揪掐的瘀青。

“东生,他们老是打你吗?”我悄声问男孩。

他仰头看着我,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哽咽着,无法说话,只是拼命地点头,点头。

“知道你家在哪里吗?”我俯下身,攥着他的手。

“我只晓得,我家住四楼,有一个超市,妈妈每天给我买好吃的……”他茫然地摇头,“阿哥,我名字不是叫东生,带我走吧,带我去找妈妈!”

我强忍着,故作轻松地说:“你喜欢蒲公英吗?”

“嗯嗯,蒲公英好看,还会飞。”男孩的眼眸里充满了憧憬,自言自语道,“我要是跟蒲公英一样会飞,就好了!”

“东生,东生,又野到哪儿去了——”女人的大嗓门,又敲梆似的响起。

男孩立即噤声,挣脱我的手,迅速离去。

小住几天,收购了一些山麂皮和野猪肉之类,我和师傅就下山了。他们全家站在门前目送我俩,我看见男孩满脸期冀又恐惧的表情。转过远远的山岔道了,依然望见那个瘦弱的身影呆呆地立在那里,像一棵纤细的蒲公英……

回来以后,我还是每天跟师傅一起,走南闯北收山货,然后进城里去卖,慢慢地,我懂得分辨兽皮的成色,懂得如何把新鲜的兽肉腌熏得好看又好卖。

一年多了,我老是想起山里那个男孩,想到他泪汪汪的眼睛,我就难过。犹豫了很久,实在憋不住了,我跟师傅说:“救救他吧!”

从来没有见师傅发那么大的火,他像野猪一样咆哮着,将手里的酒盅摔得粉碎,嘴里一直吼着:“你怎么不早說?你怎么不早说?”

天麻麻亮,师傅就领着我,往山里赶。

可是,那里一切都没了!那幢土夯的旧屋变成了一堆瓦砾废墟,所有的木头烧得焦黑,凌乱一片。

对面山坡的人家告诉我和师傅,冬天烘焙干货时,半夜失了火,全部烧了,一个人也没活着出来。接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怜了那个细伢崽!”

我傻傻地站着,耳畔响起男孩乞求的声音:“阿哥,带我走吧,带我回家!”每一个字,都像匕首一样割着我的心。

晒场上杂草丛生,一丛丛饱满的蒲公英,摇曳着,绽放着,随风起起伏伏地飘飞。在泪眼中,我看见男孩也跟蒲公英一样飞了,飞回了远方的家……

“阿哥——”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个叫声,又不像在幻想中,转身看了看,不远处竟然真的站着一个小野人。

看着那个小野人,小野人真的又叫了一声:“阿哥——”

一下子我就热泪夺眶了。

(摘自《小说月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极具深情的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孩子的人生经历,选取的题材直击读者心灵,感人至深。
B.作品开篇的环境描写,为我们展现的是乡村的偏僻冷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渲染了气氛,做了铺垫。
C.结尾“一下子我就热泪盈眶了”,是因为“我”以为东生已经在火灾中失去了性命,没想到他还活者,这意外的惊喜让“我”情感难以控制了。
D.在小说中,“我”作为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既胆小怕事,面对东生的求助不敢言语,又心存善良,因没有救助孩子一直心存内疚,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小题2】小说中多处描写了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有何用意?请举几例并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蒲公英”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打一个电话

李登建

①从窗前我看见她又出现在楼门口,我决定推迟下楼,我得避开她。

②近来我怕碰见她,甚至有点像老鼠害怕猫一样躲着她,可是有时“冤家路窄”,越想躲越躲不开。大前天我一出楼门,她正提着一桶水从水管子那里走过来,问我电话打了没有,我应着一定打,一定打,慌忙脱身;昨天我刚下楼梯,她又攥着笤帚幽灵似的从楼道后转出来,还是问打电话的事,我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支支吾吾,贼也似的溜走……

③她是新来的清洁工,半个月前才接替了她的前任小刘。她的前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儿子五六岁,像一枚挂在屁股上的钥匙,她干活时那男孩儿就就跟在身后,衣服脏兮兮的,抓过油条的手到处乱摸,就不免叫人厌恶了。那女人也不讲究打扮,蓬头垢面,蜡黄的脸最早总是阴沉着,从来不做出副笑摸样,迎着楼主人们笑着问声好,这样楼主人们对她怎能有好印象?有人说他哪天没拖楼梯,有人说她也不擦擦储藏室的门,尤其是后来,这个女人竟然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楼主人们实在受不了了,几个人串通,坚决要求换掉她,说她不负责任,打扫卫生不积极,不干净。

④也许是物业管理处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意见,调换来的这个清洁工穿戴整齐,手脚麻利,四十七八的人了模样还挺俊俏。与她的前任明显不同的是,她特爱说话,远远地就跟你打招呼,嘘寒问暖,又是长又是短说个没完。那天我在楼梯上头一回见到她,她就问我在哪个部门上班,孩子学习好不好,又对我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闷着,动不动就发脾气,爷爷一样地难伺候。她就说自己家在南面六里路外的疙瘩李村,人家都有大厦檐砖房她还没有,就得想法出来挣钱。她每天早晨骑着车子来,晚上回去。下雪那天在路上滑倒,从车子上摔下来,现在腿还疼。我问她能拿多少工钱,她前后指了指说,这6座楼12个楼道的卫生都是她打扫,一天下来腿发胀,一个月才500块钱。我说太少了。她说是少,可你不干还有人抢着干,都是托人来的,人家都有关系,她老担心被辞退。说到这里她朝我跟前凑过来,说:“你给俺公司打个电话行不?”我问:“打电话干什么?”“你就说我在这里干得挺好,你们很满意。”她又说,“你不知道,我以前在东区干,大伙儿都夸我干得好,你们不愿意用刘庄的小刘,才把我调过来的,你放心,我保证好好干。”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打。”她追着我喊:“我叫李玉梅。”

⑤不打这个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况好像比以前好了,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个电话应该征得全楼住家的同意啊。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差使吗?这个要求也够可怜的,为她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是我从桌子上的书堆里翻出她告诉我的那两个号码,抓起电话拨通一个。电话那端的声音很冷漠,我详细说明了情况,为引起他的重视,甚至适当作了艺术夸张,可那苍老的声音只无所谓地“哦哦”了两声,就挂断了。我不甘心,又拨另一个号码,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就笑起来:“这个李玉梅又来这一套了!”我急了,很严肃地说:“是真的,她真的干得不错!”对方没再说什么,“哈哈”的笑声却更大了。我感到很泄气。我能把这个结果告诉李玉梅吗?

⑥转眼春节到了,春节在国人心目中是压倒一切的大节日,放长假,什么活儿都撂下,痛痛快快地玩、闹,沉浸在浓似酒的欢乐气氛中。到除夕夜,燃放大雷子、钻天猴、彩筒的阵势简直就像当年辽沈战役发起总攻,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下半夜才归于沉寂,像这场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早晨我起床后,走到阳台向外面一望,下雪了!晶莹透亮的雪花正粉蝶似的纷纷扬扬地飞舞着,站在窗前似乎能听见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楼外的空地、花池,铺了厚厚的一层雪,丛丛花木变为了琼簇。我家阳台视野开阔,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正在我出神眺望时,忽然发现一豆红粒儿在洁白的雪野上浮动,仿佛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的宣纸上滴了一点红,又仿佛千树万树梨花中竟有一枝红梅孑然地绽开花瓣,那么鲜艳、动人。它的出现立刻使茫茫玉宇生动无比,这是一首意趣盎然、境界壮丽的诗。渐渐地,这点红在拉长,原来是个红衣女人。红衣女人正朝我们楼走来,近了看清恰是李玉梅。大年初一不在家过年来做什么?我怀着好奇心出来看。

⑦李玉梅已经从楼道后的“仓库”里取出扫帚,刷刷地扫楼门前的雪。我受到感动,也拿了一张锨,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她说雪得趁早打扫,结了冰就不好扫了,鞭炮皮也得扫掉,要不会刮得到处都是。

⑧我问她:“步行走这么远全身不冻透了?”

⑨她说骑车子怕再摔倒。

⑩扫完我们楼前,她还要到别处去扫。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

……

(选自《名家精品微型小说排行榜2009》)

【小题1】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第⑥段画线处塑造人物手法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小题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央求我打电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加宣扬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意识。
B.“我受到了感动,也拿了一张锨,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麽今天还来”,话里有话,既含蓄的表达了“我”对女清洁工的同情、赞扬,又为进一步揭示小说的劳动最光荣主题做了铺垫。
C.“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这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背后蕴含的却是难以言说的艰辛和焦虑,使作者进一步明白了她的动机是纯朴的。
D.清洁工在春节一大早来扫雪,穿着漂亮,她的勤劳、细心使“我”感动,她的信赖、嘱托使“我”心灵颤动,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细腻又巧妙。
E.对“这个女人竟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的描述, 表现了人们战胜封建礼教残余和危害的信心。
【小题4】有人说,第③段中对“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的插叙文字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5】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打一个电话”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增速明显,正在逐步取代电脑病毒、钓鱼网站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安全的新威胁。记者2018年7月30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依据《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日前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方案》指出,开展商业营销外呼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建立用户名单并留存相关依据资料,规范外呼时段、行为等,不得对用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后,不得继续向其发起呼叫。

《方案》提出强化主叫号码鉴权和通话溯源,提升骚扰电话拦截能力,增强骚扰电话提醒和预警能力,增强骚扰电话综合管控能力。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材料二:

2017年第三季度骚扰电话标记量与拦截量类型分布对比图

材料三:

公共WiFi数量越来越多,广泛分布在商场、酒店、地铁、机场、银行、学校等场所,部分wifi对用户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存在着隐患和威胁。从腾讯WiFi管家监测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公共WiFi中,风险WiFi占比46.08%。

央视曝光不少企业通过“探针盒子”窃取用户信息。“探针盒子”,可以在用户手机无线局域网处于打开状态时,窃取用户手机号码及个人信息。这些盒子通常被放在商场、便利店、写字楼等地,悄悄搜集用户的婚姻、收入状况等信息。(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四: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你收到的骚扰电话可能不是人打的,而是人工智能打的。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一天可以拨打5000多个骚扰电话,一年甚至可以拨打40多亿个骚扰电话,而真人一天拨打的电话才400个左右。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由中科智联科技、壹鸽科技等公司提供,每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售价3000元左右。

(摘编自《新浪科技》)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年第三季度统计显示,骚扰电话标记量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响一声”、“广告推销”、“诈骗电话”。
B.在2017年第三季度,“广告推销”类骚扰电话被拦截的数量最多,“客服电话”类骚扰电话被拦截的数量最少。
C.“响一声”在骚扰电话中标记量最高,达到58.6%,说明“响一声”这类骚扰电话比较容易识别。
D.“诈骗电话”的标记量远低于“响一声”的标记量,说明“诈骗电话”对大众的危害不如“响一声”的危害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已经取代电脑病毒、钓鱼网站,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安全的新威胁。
B.公共WiFi数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商场、酒店、地铁、机场、银行等场所,给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C.用户的婚姻、收入等信息被泄露均源于被放在公共场所的“探针盒子”,它们在用户手机网络打开时窃取信息。
D.人工智能用于拨打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比选择聘用真人拨打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应对骚扰电话带来的干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第一生产、消费和出口国。有明显的“北轻南重”的特点,轻稀土以包头、四川、山东等地矿为主,重稀土以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矿为主。

稀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镧、铈、镨、钕……)15个元素和21号元素钪、39号元素钇(共17个元素)的总称。可分成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已发现的最重要的稀土矿物有氟碳铈(镧)矿、独居石、磷钇矿等。比如氟碳铈矿,用途广泛,它是提取铈族稀土元素的重要矿物原料,铈族元素可用于制作合金,提高金属的弹性、韧性和强度,来制作喷气式飞机、导弹、发动机及耐热机械的重要零件,亦可用于制造防辐射线的防护外壳等。中国最大的氟碳铈矿位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是世界上唯一以开采稀土为主的氟碳铈矿。氟碳铈矿因与铁共生,可以随铁矿开采,它与独居石一道随铁矿挖出,再回收利用,生产成本低。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稀土这种具有神奇功能的工业“维生素”已成为当今尖端科学和高新技术产品不可缺少的材料,并且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城。

(摘编自中国稀土学会著《稀土》(1——3卷)

材料二:

中国2017年稀土元素各领域的应用比例

品种

行业

有色金属

汽车

石化

玻璃

陶瓷

电池

抛光粉(显示器)

荧光粉(显示器、灯具)

26%

5%

90%

24%

17%

50%

31.5%

8.5%

52%

90%

10%

66%

12%

33.4%

65%

11%

5.5%

2%

 

1%

6%

3.3%

3.5%

 

16.5%

3%

 

3%

12%

10%

 

 

 

 

 

2%

53%

 

 

69.2%

其他

 

 

 

4%

 

3.3%

 

11.3%

 

 

(摘编自《2017年中国稀土行业供给情况及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材料三:

稀土元素能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钇、二氧化镨、三氧化二铈等),玻璃中三氧化二铈的含量增加,玻璃由无色变成黄色,而后变成橙色,再变成黑色。在我国,稀土元素应用广泛,目前全世界的玻璃、陶瓷生产中稀土的用量是稀土总产量的30%左右,但我国稀土用量仅占总产量的3%~5%,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以中国景德镇地区的实验为例,分述如下:

(1)特种陶瓷

稀土应用是指稀土元素或稀土氧化物的应用,稀土以掺杂的形式放到稀土陶瓷材料中,微量的掺杂可以极大地改变陶瓷材料的烧结性能、致密度和机械性能等。在基础釉料中分别加入稀土氧化物,烧成后,稀土釉的稳定性和光泽度均比基础白釉有所改善。研究表明,添加三氧化二钇、二氧化镨、三氧化二铈的陶瓷,能在1370℃的高温下保持不变,形成的材料具有较高的高温抗弯强度和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可提高材料的高温断裂韧性。

(2)着色颜料

稀土中的铈、镨、钕等(或氧化物),用于陶瓷着色颜料中,具有色彩鲜艳、稳定、耐高温性能好、遮盖力强、呈色均匀等特点,专门用来克服各种陶瓷颜料和色釉的缺陷,起到了着色剂或助色剂的作用。有些陶瓷加热到高温时比低温时的色泽要差很多,引入稀土元素(或氧化物)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镧在陶瓷釉料中无色,瓷釉中加入少量的镧,可使釉面晶莹夺目,起到光泽剂的作用;铈在瓷釉中是良好的乳浊剂,可制成白度高,遮盖强的乳浊釉,其乳浊效果比加入乳浊剂更好,不仅釉面光泽晶莹,又能减少龟裂;镨黄颜料是高温稳定、色调柔和的常用颜料,与其他色素配合又可得到绿色系列。

(摘编自耿谦等《稀土元素在玻璃陶瓷中的应用》)

【小题1】下列不属于“稀土”应用的一项是
A.铈族元素用于制作导弹、发动机及耐热机械的重要零件。
B.作为功能神奇的工业“维生素”用于工农业生产。
C.通过改变三氧化二铈的含量改变玻璃的颜色。
D.有些陶瓷加热到高温时的色泽比低温时要差。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稀土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矿物有“北轻南重”的特点,可见这种矿物在我国不同地域,其品种储量有差异。
B.中国最大的氟碳铈矿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是世界上唯一以开采稀土为主的氟碳铈矿,随铁矿一道开采,纯度高,易开采,生产成本也低。
C.2017年稀土元素体在石化、陶瓷、荧光粉等领域使用所占百分比不高,但在汽车、玻璃、抛光粉等领域使用所占百分比较高。
D.镧可使釉面晶莹夺目,铈乳浊效果好,镨黄颜料高温稳定、色调柔和,它们各有特点,能克服陶瓷颜料和色釉的缺陷。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稀土在陶生产领域使用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