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王朝。两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摄政。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商亡于“失德”的结论。鉴于此,他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而要保证“德政”的实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风俗的转换要比政权的转换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如何移风易俗?儒家认为,应该“因俗制礼”,即尽可能利用既有风俗的形式和内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精神,如此方可使人民喜闻乐见,被其所化。因此,《周礼》中的大司徒官政之法有几条很重要的原则: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这是为政者首先要分辨的;二是“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辩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藉此而施以“十二教”礼仪;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以此为基础,再在乡、州、党、族、闾、比等每一级行政区内设置庠、序等教育机构,把儒家的理想和伦理道德化解在各种礼仪之中,如冠礼、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等等,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仪式中,接受礼的熏陶。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人的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残留着动物的习性。人类要进步,就必须自觉地剔除违背文明的动物习性,这就需要礼。《礼记·曲礼》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令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从这一点出发,就要求人们将带有动物性的风俗向文明时代的礼靠拢。比如到西周时,尽管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但原始时代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对偶婚的残余依然存在。为了移易这类陋俗,儒家制定了婚礼,规定了婚配的手续和仪式,并对双方的血缘关系作了严格的限定。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的道理,将“不娶同姓”作为礼规定下来。
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的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来移风易俗,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绵延两千余年。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
《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认为商纣灭亡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没有实行“德政”,为避免重蹈其覆辙,他提出建立一套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制度。
B.周王朝所要实施的“德政”,是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和系统的行为规范,其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远远超过推翻商代政权。
C.儒家主张“因俗制礼”,即沿袭既有的风俗,让人民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其中的合理内容和新的精神,以达到教化目的。
D.《周礼》明确指出,大司徒官政之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调查清楚全国各地的地理特点、物产和生民的情况,以便充分掌握各地的风俗。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制礼的过程中,儒家讲究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传统,设立教育机构,因风俗而进行教化。
B.庠、序是国家在各级行政区内设立的教育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是把儒家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转化成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行为。
C.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因为人有语言,而是人心存礼仪,知道用礼仪的规范来摆脱动物的习性。
D.早在西周时,中国人就认识到同姓男女结合会带来生育的弊端,因此,儒家才专门制定了婚礼,对“不娶同姓”的婚配手续和形式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俗到礼是一场深刻而广阔的社会变革,儒家如果不把其思想巧妙地融合在各地的风俗中,礼仪制度的建设就不可能实现。
B.周代社会的礼仪文明已传播四海,直至唐代都有外国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将礼仪制度引入本国推行。
C.在周代社会中,礼既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社会制度,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D.从周代开始,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较前代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以礼治国成为德政的明确标志和保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6 10:38: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养虫子的男人
王三山
他是我那天面试的最后一个人:外表很普通,学历一般,工作经验也一般。交大学机械的,毕业后一直做技术支持。我打算随便问几个问题就打发他走人。
“为什么会选择过来面试?”“我觉得你们公司跟其他公司不一样,人员素质比较高,所以想过来了解。”
“为什么会离开之前的工作单位?”
“金融危机下,公司大裁员。”
“……”唉,问答都让人想睡觉。我忽然想搞搞他。“请问是否有一件事情,是你从小到大,一直到现在都还坚持在做的呢?”
“有。养虫。”
“什么?”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养虫。”
“从小时候一直到现在,35岁,还在坚持的事情?”
“是的。”说完以后,他很自然地从裤兜里掏出一只虫,从另外一个口袋里又掏出一只。我完全不打算掩饰我的吃惊。这是两只很漂亮的虫子,被装在一大一小两个精美的木质小盒里,一面是玻璃的,可以看得很清楚。有很长的须,盒子一侧是细格的栅栏用来通风,一侧有一颗饭粒,有一些斑点,大概就是虫子的排泄物了。
他告诉我虫子叫黄蛉。
“你几岁开始养虫子?”
“7岁。”
“现在有多少只啊?”
“十几只吧。”
“都放在哪里呢?”
“家里各个角落都有,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它们叫,感觉像在大自然中,会睡得很香。”
“你一般出门都带着它们吗?”
“一般带两只,看心情,会带不同的。”
“你身边的人知道你养虫子吗?”
“比较熟悉的知道,不过我没想过今天面试会谈到我的虫子。”他有点开心地笑了,“很多人会说这是退休以后的爱好,我也害怕您说我是不务正业。”
“这个,你在养虫子的过程中最享受的是什么呢?”
“帮它们打扫房间,喂它们食物,听它们叫。”
“天啊,那如果你在外面,比如公交上、地铁里,它们忽然叫起来怎么办,别人会发现吗?”“不会的,这个世界很嘈杂,根本没人能听见它们的叫声。”
我们静了下来,我不知道该问什么了。这时,忽然有一些很清亮的声音……一只虫子叫了。“真的很好听哦”,我很失态地对他说。低下头看看,小家伙的翅膀飞快地振动——这就是它们的叫声了。听了一会儿,小家伙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清亮而骄傲。
我低声问他,“它们一般能活多久?”
“半年。”他告诉我他还有个爱好,是古琴。我笑说他应该去做个隐士。
他问我是否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我说:“因为这两只虫子,我会考虑的。”他笑说:“这样啊。”我说:“是,你会是一个让人没压力的销售员,Good。”
送他走后,我回到座位,问一个同事:“你有没有从小到大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啊?”
吃饭。”他头也不抬地回答。
节选自《中国周刊》
【小题1】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我”看到眼前那最后一个面试的人,心里有早早打发他走人的心理,因而提问时也显得很随意。
B.“我看了一下他的简历,35岁”,这句话说明“我”不相信养虫人从小时候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的事情。
C.这本是一个程序化的面试过程,可是“我”不经意的一问,却引出了一个有趣而且令人深思的故事。
D.小说以养虫人回答问题开始,又以他离开结束,前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慢慢推进,虽然不是波澜起伏,却于风平浪静处给人启迪。
E. 听着虫子的鸣叫,“我”完全忘记了这是一个面试的现场,而进入了虫鸣带来的那种梦幻般的境界,这体现了“我”对动物的喜爱、关爱小动物的感情。
【小题2】“吃饭。他头也不抬地回答。”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小题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小题4】如果你是这个企业的人事部门经理,你会录用那位养虫子的人吗?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验的丰富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作家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置身于这一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但如果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从来如此的,我们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在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何将个人体验与时代经验“历史化”“相对化”“艺术化”,在作品中凝聚当代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创造新的文学经典,能否攀上文艺的高峰。而要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进行观察、思考与研究。
现实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也有着曲折复杂的历史。在历史上,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可以说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是试图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努力,前者将探索的触角深入人类的精神领域,后者则试图从建构而不是批判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于教条化而导致了公式化、概念化,在具体实践中遭受了挫折,但无论是中国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还是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都试图在理论上对之做出纠正或扩展。20世纪80年代,新的文艺思潮蜂拥而来,现实主义一度被视为落后、过时的创作方法,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催生了中国的“先锋文学”,成为当时占据主流的文艺潮流。但时过境迁,30年后重新去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风光无限的先锋文学已经很少有人问津,而被视为“落后”的现实主义作品,却仍然能打动今日读者的心,《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反思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学规范,也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在今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广阔的道路。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潮已经发生了转变,不仅先锋文学作家转向了更加平实的写作,而且“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底层文学”“非虚构”等现实主义脉络不绝如缕,在文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就现实情况而言,现实主义并未成为很多人的自觉追求,也没有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其原因或许主要在于,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在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主要涉及我们如何重新理解真实性、思想性、文学性等现实主义的基本问题。
但值得欣喜的是,新一代中国作家已经登场。在这个充满丰富性与可能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书写中国经验,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广阔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洪流中,在思想与文学的碰撞中,将真实性作为内在追求,才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作品。
(选自2016年04月08日《人民日报;K现实主义:越来越广阔的道路》作者:李云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一个当代作家,只有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去观察、思考与研究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才有可能创造新的文学经典,攀上文艺的髙峰,
B.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曾对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探索,而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则有过从建构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的打算。
C.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曾试图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教条化而导致的公式化、概念化做出纠正或扩展。
D.现实主义是一条越来越广阔的道路,它为我们书写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作品提供了可能性。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荐之中,熟习中国经验的丰富性,也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B.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曾因“先锋文学”的冲击而被视为是“落后”的,但它仍能打动今日读者的心,这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
C.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这或许是目前现实主义还没有成为很多作家的自觉追求,也没有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的原因之一。
D.20世纪90年代以来底层文学”等现实主义脉络连续不断地出现,先锋文学作家转向更加平实的写作,显示着中国文学的主潮已经发生了转变。
【小题3】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现实主义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融进了查尔斯,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展示了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
B.《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C.莫言在《食草家族》前言中说,这本书表达了他渴望人类可以通过吃草净化心灵的强烈愿望,对蹼膜的恐惧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膜拜。
D.《人民的名义》以改革开放后GDP飞速增长下的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自媒体用户不断增加,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从以“papi酱”为代表的自媒体人拿到高额的融资开始,自媒体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但实际上,经过市场的不断筛选与淘汰,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规模增速并不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自媒体人在30岁以下,且接近五成的自媒体为兼职运营。然而,在自媒体新奇、酷炫的外表背后,自媒体人的营收其实普遍不高。数据显示,超过七成自媒体人月营收在5000元以下,仅一成自媒体人月营收超过1万元。

(摘编自新华网《每个人的麦克风——数读自媒体发展特征与趋势》2017年4月12日)

材料二:
在“只认钱”的逻辑驱使下,有多少自媒体走上了玩火自焚的不归路?动起“打家劫舍”的念头,以发布负面信息为要挟,敲诈勒索收取企业“保护费”;把“拿钱办事”的恶习发挥到极致,什么样的软文都写,什么样的硬广都接,只问报酬不问是非;大搞“瞒天过海”,以院长、专家自居,虚设医学成果和养生误区借机卖假货;贪吃“人血馒头”,为扬名立万不惜“消费悲情”“消费逝者”;掘金“人性丑陋”,大肆渲染明星绯闻隐私……从“二更食堂”公众号永久关停,到“暴走漫画”被判道歉和赔偿,为了所谓“流量”“点击”“打赏”而突破下限、罔顾底线,终究会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人民网《唯利是图的自媒体可以休矣》2018年10月26日)

材料三:
互联网APP客户端自媒体平台作者对增值服务的接受度
 

(摘编自《2016年自媒体平台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国家监管部门对内容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国家网信办先后约谈腾讯、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开展了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已经依法依规全网处置了“唐纳德说”、“傅首尔”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又对今日头条、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整顿。自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分发方,一方面与内容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生态体系的建造者。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理解监管逻辑,坚守信仰和道德准则,坚持对某类资产说“不”,非常不易,但非常重要。大浪淘沙之下,“可能会错过一些暴富的机会,可能会错过一些赚快钱的机会,但是这样能走得更长远。”

(摘编自万珮《自媒体行业去泡沫》)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体来看,自媒体平台作者对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的热情不高,尤其是对于BSP广告联盟,只有极少数作者愿意参加。
B.愿意尝试共享自己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购买博客空间的自媒体平台作者比例较高,在所有作者中占近一半的比例。
C.在自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出版博文等一系列增值服务都有一些自媒体平台作者愿意尝试,但所占的比例较小。
D.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若想取得较大的市场,应该挖掘自媒体平台作者的多层次需求,增加更加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逐渐减少,与市场自身的选择机制有关。
B.自媒体行业收入普遍不高,所以近半数的自媒体人选择兼职运营,对平台相关的增值服务态度谨慎。
C.“流量”“点击”“打赏”等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正因对它们的追求,自媒体市场才会乱象频出。
D.自媒体平台也是网络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面对投资,必须擦亮双眼,同时做好错过某些机会的准备。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维护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涉及哪些相关方?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贲·彖》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文与天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古人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中,其本质是追求内心光明,其方法论是允执厥中,呈现出独特而经典的发展规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思考天人关系开始的。为了观象授时、制定历法,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中国先民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产生了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构建理想的天人关系始终是其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其主体思想和主要实践始终是天人合一。

考古学证据显示,观象授时在中国有着超乎想象的悠久历史。太阳、月亮的光明成为中国先民身心两方面至死不渝的追求,光明成为天人合一的同义词和内在本质。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像人形而特彰明其心”,因而文明一词的本义为内心光明,文化一词的本义为通过人文精神教化使人内心光明。所以,文明兼有文化和光明两者的含义,《周易》日:“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解释道:“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这种光明由内而外,所谓“君子之光,其晖吉也”。从而实现内圣外王,明明德于天下。

中国先民关于天文与人文的思考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考虑,是将天文引入个体生命精神。心性之学是天人合一的内在灵魂,天人合一是心性之学的外在逻辑。儒家尤其是宋儒,认为心性之学的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允执厥中的“中”字于先民观象授时、立表测影而产生的“中”。立表测影要求表垂直于水平地面,精确辩证四方、八方等方位,因此使“中”具有了中正、中央等含义,并进一步发展出中庸、中和等思辨,形成了中国、中华等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居中而治的政治观、中庸中和的哲学观。

天体运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时间流逝、季节变迁、生物繁衍、粮食丰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妨举些事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作为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大约相当于尧舜时期的中央邦国都城,已经是在阴阳、太极和天地形成的宇宙观以及八卦、五方的天下观指导下规划建设的,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居中而治、掌握历法、敬授民时的权威。大量殷商卜辞、两周金文,例如西周天亡簋铭、春秋秦公簋铭、秦公钟铭等,出现了统治阶级关于天命、天、“(其)严在上”的文字。春秋战国以降,诸子百家的兴起,天命从统治者的话语权转变为民心力量、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民心即天命、天命即人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下,中国先民创造了上古时期辉煌绚丽的文化、思想和制度。从《周易》及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乃至道家学说、汉地佛学等,均对天人关系、天人合一进行了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的深入研究和阐析发扬,形成了蔚为壮观、叹为观止的文化现象,这种一以贯之的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以止”的理念和特性。

(摘编自《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中国文化报》2019年4月24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构建理想的天人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个根本问题。
B.中国先民追求光明,这种光明由内而外,从而实现内圣外王,明明德于天下。
C.诸子百家时代,人们对天命的认识有了变化,认为民心即天命,体现了百姓的重要性。
D.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的文化是在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天人关系的联系,从先民对天象的观测中探求“文明”一词的含义。
B.第三段中作者从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含义说起,来证明古人因为追求日月而追求光明。
C.作者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论证天体运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被统治者利用来指导生产和生活。
D.最后一段列举了中国古代的多种学说,证明古人在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题3】下列对中国古代先民观测天象,对人文所起作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了天人合一理论和文明文化的内涵。
B.影响了个体生命精神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C.培养了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的研究作风。
D.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和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