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即将建立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位于罗斯海海滨的新建站(位置见下图)。2017年11月8日,我国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大致沿最近线路前往新建站,途中在克赖斯特彻奇港短暂停靠得到补给后,继续南行,于12月7日成功抵达新建站,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察和数据收集。
南极半岛是南极大陆最温暖、降水最多的地方,年降雨量可达500~600毫米,局部地方有时能达到900毫米有“海洋性南极”之称。南极半岛部分海岸有较多的“绿洲”,生长着少量高等植物及苔藓、地衣和藻类,动物和鸟类也较多,故南极半岛有“南极绿岛”之称。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0日凌晨3时,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经过连续作业,将首批重约250吨的新站建设物资卸运到南极罗斯岛(东经163︒46'、南纬74°54')新建站区。
南极“绿洲”不是树木花草之地,而是指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泰勒谷(77°S,163°E)是一个典型的南极“绿洲”。这里地层稳定,谷地边坡陡峭,呈“U”形,谷内布满褐色或黑色细碎的砂石。谷底的邦尼湖表面冻结着一层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含盐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水温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