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谎言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未必就是谎言,就如这世界的艺术舞台上最伟大的悲剧、喜剧大多是虚构的,但它们恰恰因为“虚构”才更有震撼人们灵魂、启迪人们心智的伟大力量。因为这样的虚构是概括了千头万绪的社会表象之后而从中结晶出来的本质。
②几日前,央视的科学教育频道报道,史学界有专家对秦王朝的阿房宫真实性提出了有根有据的否定。基本上已认定,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到的“阿房宫”为子虚乌有,即便往大了说,也仅仅认为那是个没有完工的“烂尾工程”。
③听到这个消息真让我好伤心,我伤心的倒不是司马迁的“造假”,而是我们当今的史学专家们,干吗非要戳穿这个比真实都更真实的谎言呢。阿房宫在中国朝野的所有人心中就是秦王朝暴敛民脂民膏的见证,阿房宫就是秦始皇行淫寻乐的天堂,阿房宫就是秦王朝走向灭亡的墓穴。
④因为有了司马迁笔下的阿房宫,才让历代的王朝在夺得江山后大兴土木、兴建宫殿的狂欲有所收敛。司马迁告诫历代王朝,强大的秦王朝覆灭,虽然不全是阿房宫惹的祸,但在这祸水之中,绝对有阿房宫的一瓢水,这已让历代帝王和谏官们都深信不疑,并成了一个王朝在巩固自己的地位、教导徒孙们的一面镜子了。
⑤到了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这篇文学作品使司马迁那寥寥的笔墨一下了就丰润饱满了,这篇作品的史学警诫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文学审美意义。
⑥杜牧凭着他的文学天赋,极力铺叙阿房官建造的豪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能有这么密的建筑吗?),“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太夸张了),从骊山一直建到咸阳,遮蔽了天空和太阳。一天之内,一座宫殿里,竟有不同的气候。杜牧这样竭尽笔力宣染阿房宫的奢华,其目的就是要告诫后人,这样穷凶极恶地暴殄天物,就是为自己掘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这才是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目的。
⑦别小看了这两篇虚构的文字,它们在某些时候真能起整个封建王朝想大兴土木时的一个“诽谤木”作用了。这可不仅仅是几句简单的告诫,因为那伟大的文字后边,还有个强大王朝的覆灭作了注脚。哪个皇帝都不怕诅咒和谩骂,但哪个皇帝不怕自己的江山动摇呢?所以中国的历代封建皇帝在建造宫殿时,没人再敢超过那个虚构的阿房宫了。这不仅是皇帝宝座的万幸,也是老百姓的万幸,伟大的虚构如此看来也是有力量的。因为虚构的是细节,真实的却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否则谎言怎么会有力量呢。
⑧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没有忏悔的宗教性质内存,为了限制皇权的无边,调控人的欲望膨胀,文人们便美好地虚构了许多神话、寓言,来拐弯抹角地劝诫帝王,甚至包括平民。虚构的阿房宫,我想就是其中的一个范例吧。
⑨这个虚构的“寓言”性质的作品,就成了封建社会里帝王们大兴土木之前的一个 “舆论监督”的报警器。专制暴政的帝王,当然不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们不能不从自身的利益上来思考历史上的教训。
⑩如今再打破这个 “虚构的阿房宫已不会让更多的人悲哀和痛心了,因为我们现代的政治体系中已有了相对能彼此制约一下的力量了。否则谁要先戳穿阿房官这个 “虚构的谎言”,那一定会遭到众人更多的咒骂。
[诽谤木]:也叫“谤木”、“华表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树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A.世界艺术舞台上伟大的悲剧、喜剧有震撼灵魂、启迪心智的伟大力量的原因就是“虚构”。 |
B.史学家根据现有的确凿证据,否定了司马迁、杜牧笔下的阿房宫的真实性。 |
C.杜牧写《阿房官赋》极力虚构阿房官的奢华,目的是为了告诚后人不要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 |
D.现代的政治体系中具有能彼此制约的力量,已不再需要只依靠“虚构”来起到警戒的作用。 |
A.《虚构》 | B.《虚构的阿房宫》 | C.《阿房宫的启示》 | D.《虚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