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18年11月8日电,记者魏梦佳)为拓展城市生态空间,今年,北京计划建成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

北京西城区地块紧张,要在“寸土寸金”的地块上实现绿地增长,非常不易。东福寿里口袋公园原是违建用地,环境脏乱,通过拆迁腾退、绿化改造,建成了公园。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紧邻居民区,为附近百姓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让人们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以前胡同附近没什么休息聊天的地方,现在有了小公园,大家没事就坐在亭子里聊聊天,感觉很随意。”东福寿里胡同居民吕先生说。

经过多年建设,北京市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提高至16.2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的生态景观。

材料二: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口袋公园是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远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中高楼越来越多,间距越来越小,也更为模块化,城市中的口袋公园及其它小型开放空间作为景观干预也因此变得更为重要。

城市景观中看似无足轻重的一块空地或废弃空间,蕴藏着为社区创造正面影响力的巨大潜能。诀窍在于必须了解并确定这些空间的价值,利用好对社区最具意义的元素,找到人们最渴望的东西。

口袋公园作为“袖珍公园”,可以利用建筑间的空地、无法被纳入建筑的角落、狭窄的巷弄及街角空间、不同规划区相接的剩余空间或是错过经济繁荣时期的新空间,形成独特的公园类型及公其设施,将这些空地联系起来,在功能上成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键纽带。让人、场所及自然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

不论是小憩、晨练,玩耍还是社区聚会这些小型空间都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设计口袋公园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如何使这些空间在各个层面上实现更多功能。

作为社区中心,有的口袋公园努力修复景观,河道或社区,有的则可以传达文化价值,为艺术、娱乐、探索及学习提供场地。

多数口袋公园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而个别却是无心插柳而成,是自生或短暂的。它们“软”“硬”设施兼备,有的明确设置了功能,有的则没有,这些口装公园毋庸置疑是社区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所以对社区具有意义及影响,是因为使用、需要,欢迎并热爱着这些空间的正是当地社区。作为景现设计师,如想要协助这些城市口袋公园获得成功,就必须一直重视这一关键要素。

(作者;Angus Bruce,全球景观设计负责人)

材料三:

2018年乌鲁木齐将继续大力推进“地变绿”工程,打造城市绿脉,新增、改造绿地1.3万亩,新建小游园100个,小绿道8条,创建花园式单位20个,加大公园绿地建设改造力度,力争使乌鲁木齐绿地率提高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1.5平方米。

对于乌鲁木齐鲁这样一个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地变绿”绝非易事。不过,一系列节水措施出台,结合中水回用(将小区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等方面),有效解决了近年来绿化工作中的一些难题。

(摘编自 亚心网)

材料四:

如今,口袋公园见縫插针地在各地“疯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两年紅极一时的共享单车。在共享单车推广的初始阶段,曾出现过盲目跟进的一窝蜂现象,最后造成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成灾”。有不少地区为了使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数量达标,仅仅在路边或者巷子里放几盆鲜花,种几串葫芦或几棵树木就称为口袋公园:或者有些地区完全模仿照抄其他地区成功案例,形成“千园一面”的景象。如此一来,不仅让口袋公园成为“面子工程”。也降低了百姓对它的兴趣和期望,不利于长远发展。

口袋公园虽小,但仍是公园。既然是公园,就需要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口袋公园只有永葆美丽“青春”,才能长期地为喧哗的都市提供一个个安静的城市绿洲。

(东楚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变小的影响,口发公园的设计要利用好空间最具意义的元素,以满足人们最迫切的需求。
B.口袋公园虽然小,但功能丰富,其所形成的独特公园类型及其公共设施,会让人与场所及自然之间产生联系。
C.口袋公园经过规划和设计,设施齐备,能为艺术,娱乐、探索及学习提供场地,进而传达文化和历史价值。
D.要让口袋公园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热爱,设计者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口袋公园能对社区产生积极的意义及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口袋公园能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力度,通过拆迁腾退、绿化改造等方式,建设口袋公园。
B.城市小量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设计口袋公园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使这些空间在各层面上实现更多功能。
C.乌鲁木齐“地变绿”工程虽非易事但却解决了市绿脉起到了一定作用。
D.有些地区口袋公园的建设模仿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让口袋公园成为“面子工程”也降低了人们对它的兴趣和期望。
【小题3】我国口袋公园建设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4 06:4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当前,以选洗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脏”了。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

(摘编自《“煤改气”之图: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年12月11日搜狐新闻)

材料二:

 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

注:产量(左轴  单位:亿立方米) 净进口量(左轴  单位:亿立方米)

天然气需求量=天然气产量+天然气净进口量    进口依赖度(右轴)

(数据:江淮机电网)

材料三:

从2007年开始中国就是天然气净进口国,2016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2%,2017年1-10月,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更是攀升至37.5%。

但其实这个世界上,天然气资源稀缺的国家有很多,但像中国一遇意外就气荒的,并不多。众多依赖进口天然气、夏天用气少、冬季用气多的国家,一般都选择建造地下储气库来保障天然气供应。比如,德因天然气资源同样十分匮乏,但其拥有超过其三个月用量的天然气储备,因此在几次乌俄天然气断供危机中,从没有出现过气荒。而国际天然气联盟(IGU)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天然气调峰量与天然气需求量的比值约为10.%,其中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储气量与消耗量的比值为17%到25%。根据1GU的经验,当一个国家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达到30%以上时,地下储气库的气体容量应该是天然气消耗量的12%以上,才能保证供气。2015年,中国调峰气量占天然气消耗量的比例不到3%,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年1月26日网易)

材料四:

据肩负国内70%天然气供应任务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统计,今冬天然气缺口高达48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是前一次气荒的几倍,而这还仅仅是中石油系统的缺口。

气荒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国内天然气需求的超常增长打破了供需平衡,是导致气荒的直接原因。天然气消费增速为何如此迅猛?“煤改气”是一个重要因素。2017年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年份,各地纷纷加大“煤改气”力度。比如,河北省就增加了260万户左右的城乡冬季燃气采暖用户,冬季采暖用气需求增加了20亿立方米左右。“这样的增速,完全超出正常发展速度。”需求如此快增,供给侧有没有可能快速跟上?中石油新闻发言人曲广学解释,需求增长太快,供给侧还真的难以招架。中国的能源现状是缺油少气,国内四大主力气田塔里木、长庆、青海、川渝每年的产量都在增长,10年前这些气田的产量才500亿立方米,2017年已经接近1000亿立方,年增幅超过7%,但这样的增幅跟17%的需求增幅相比,仍然捉襟见肘。

(摘编白《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年2月5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至2011这三年增速较之前两年有明显提高。
B.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越来越大,净进口量也随之增加,其中2015年的净进口量约占需求量的三成。
C.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内需,这就使得我国天然气供应要依赖进口。
D.2013至2015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增速减缓,说明这几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与需求逐渐趋于平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洁净煤符合“清洁空气运动”的要求,它的排放容易造成气候变暖的问题,但不会造成污染问题。
B.德国天然气储备设施好、储备量大,不容易出现气荒,因此德国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度不如中国高。
C.“煤改气”是造成气荒的罪魁祸首,它带来天然气消费的过速增长,使供给侧难以招架,导致供不应求。
D.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从天然气储备情况和天然气供需关系两个角度揭示我国天然气荒的原因。
【小题3】要缓解我国天然气的供求矛盾,有哪些可行的方法?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最终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

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其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地月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一系列的月球背面探测研究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2月10日第2版、2019年1月4日第2版)

材料二:

月球背面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了陨石的直接撞击。因此,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远远多于正面,而且,月面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如何实现软着陆是月球登陆的技术性挑战。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以下简称“固体所”),自主研发出软着陆用关键产品“缓冲拉杆”,为此次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关键保障。

自2007年起,固体所就开始承担拉杆材料的研制任务。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命名为高效吸能合金。据介绍,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只能达到50%,而高效吸能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也就是说,一根1米长的缓冲拉杆,最大可拉伸至2.1米。“这种材料的吸能特性远远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在国际也属于领先水平。”

就这样,固体所项目组研制的高效吸能合金,为着陆机构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也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用拉杆材料的空白。而利用高效吸能合金材料研制出来的缓冲拉杆产品,塑性达到70%以上,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面着陆时提供重要的保障。

除了科学岛上的固体所,还有多个研究机构,为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月10日第8版)

材料三:

《日本经济新闻》12月29日报道《中国探月领先世界一步》称,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际着陆展开调查,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有望在水资源等调查上取得成果。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这是因为“着陆需要地形等详细的数据”。以2007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年前后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印度的“月船1号”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中国则先后在2007年2010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提出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随后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不仅是国家,民营企业的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也浮出水面,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具体的计划。

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3日报道《中国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开创历史》,称中国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开创世界先例,标志着中国成为太空大国和科研强国。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专家认为中国登月说明中国科技已经达到高度成熟水平。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探测器从成功发射到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B.固体所研制出的缓冲拉杆产品的塑性达到80%~110%,是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的一倍左右,其吸能特性远超现有金属材料。
C.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探测研究,在水资源等方面的调查上可能会取得成果。
D.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国探月研究不断加强。近年来,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甚至有了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事业持续发展,嫦娥四号在从未实地探测过的月球背面登陆,可能取得突破性发现。
B.月球背面遭受陨石直接撞击的次数多于正面,陨石坑数量众多,地形复杂,平坦区域极少,增加了嫦娥四号软着陆的难度。
C.日本的“月亮女神”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印度的“月船1号”在月球着陆,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参考。
D.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并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科技水平已高度成熟。
【小题3】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