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签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马》《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瓦釜雷鸣” 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D.“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顶是(   )
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说明那时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C.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7 09:1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提起新零售,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生鲜超市。盒马鲜生凭借着集“生鲜超市+餐饮体验+线上业务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开创性零售模式,让广大消费者收获了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

新零售,是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只有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文章:金融界网站)

材料二:

从“无人超市”到“半小时送达”,从“三公里内理想生活”再到“新零售之城”,这些曾经新鲜的词汇已经融入不少人的日常。统计显示,2018年新零售消费占比已达到22%。这一年,电商巨头加速布局新零售。阿里打造“新零售之城”,腾讯“智慧零售”以数字化手段助力零售业转型升级,京东生鲜食品超市7FRESH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开店进程。

这一年,新零售为线下商业企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无论是银泰百货,还是王府井百货、天弘股份,都在发力数字化、体验式、供应链,呈现管收及利润双增长态势。

这一年,也有一些企业在转型失败后陷入利润下滑、财务负担增加的困顿,在亏损中举步维艰……

业内分析师说,2018年是新零售快速扩张和迭代的一年,大家对新零售市场的认识也更趋于理性和成熟。发展热潮中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无论是叫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无论是线上线下融合,还是对传统的改造,不管哪种模式,都无法脱离零售业的本质。”“和风险资本快速变现的逻辑完全不同,零售业本身是个辛苦行业,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赚取差价,这是行业特质,也是失败的企业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新零售企业在市场中“优胜劣汰”的趋势日益明显,以零售业与制造业等其它行业的融合为代表的“新零售+”将站上新的风口。

(摘编自《“新零售+”站上新风口新零售万亿市场开启新消费时代》,《经济参考报》2018年12月21日)

材料三:

网上零售交易规模统计表

(图表:《中国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材料四:

据央视财经频道调查,各地购物中心给予实体书店的租金价格普遍为商业业态的50%,有的甚至为10%到20%。在新零售业态全面占据传统商业领域形势下,书店和购物中心,都面临新科技、新功能、新业态的巨大挑战。购物中心的商业、金融资本让利于实体书店,是看好实体书店的引流效应,目的是共同抗击新零售业态带来的冲击。

“‘新零售’和‘可持续发展’,真是抓到了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行业的痛点。”北京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李湛军感叹,“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近年来流量稳定在900万人次左右,但买书的人明显减少。过去2/3的顾客来买书,现在2/3的顾客不买书,到书店看完书,比较价格,直接上网买,实体书店日益沦为图书价格体验店。”

面对互联网和传统书业的激烈竞争,一些“老字号”已开始谋变,不少实体书店强化危机感,网上书城、智能书城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书店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聚合发展态势。北京新华发行集团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所有中小门店实现智能联动一体化,即便是实体店展销品种数量不多的小书店,通过智能化销售平台,也可以实现“小店下单,西单图书大厦配送”。

(摘编自《新零售时代实体书店如何探路未来》,《光明日报》2018年8月2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年,新零售布局进程加速,电商巨头推动线上线下深度合作,多个城市的新零售快速发展。
B.2018年,线下商业企业获得新空间,着力数字化、体验式、供应链,逐渐实现营收及利润双增长。
C.2018年,在新零售快速扩张的热潮中,业界也开始着眼零售业的行业特质,冷静思考新零售的发展
D.2018年,新零售优胜劣汰趋势明显,以零售业与其它行业融合为代表的“新零售+”将站上新风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未来十年、二十年,将不会再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
B.一些企业对新零售的发展认识不够理性和成熟,以致面对新零售的快速扩张和迭代,转型失败,举步维艰。
C.2012年以来,我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但增长率却逐渐放缓,人们对线上消费的兴趣逐渐降低。
D.虽然各地的购物中心给予实体书店的租金价格远低于商业业态,但实体书店行业依然面临重重危机。
【小题3】根据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传统零售业该如何抗击新零售业态带来的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剧批评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戏剧批评又叫戏剧评论,是对戏剧创作、演出、欣赏活动的分析、阐释与评价。它可以评说目前发生的各种戏剧现象,也可以专门考察戏剧艺术各个方面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当代戏艺术健康发展。如果再加上戏剧理论和戏剧美学,就是广义的戏剧批评了。

在电影和电视普及之前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观剧曾经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士农工商、男女老幼、识字或不识字的,只要花上几文钱,就能在戏院里坐上一两个时辰。如遇好戏,则人人争说,不胫而走,剧场爆满,万人空巷。然而,自古以来,戏剧批评就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中外皆然。主要原因:一是正统封建文人多看不起这种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自然评说研究者少;二是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牵涉内容太多,很难把它说明白;三是音像录制技术发明以前,舞台形象无法保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戏剧批评的深度和广度。即使到了今天,戏剧批评多数也是针对剧本的,而观众欣赏的却是它的舞台形象。前者属于作家,后者经过了表导演的二度创作,二者之间有很大差距,因而观众常常觉得有些批评如同痴人说梦般不着边际。

这就要求戏剧评家,既须懂得剧本,又要了解舞台艺术,兼顾制作与演出,使戏剧批评具有与戏剧艺术相称的综合视野当然,并非每属文章都得面面俱到,而是说无论从哪方面切入,见解如何,戏剧批评都应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是避免以偏概全、郢书燕说的重要保证莱辛《汉堡剧评》的第一篇就写道:“片面的鉴赏力等于没有鉴赏力,然而人们却往往带着强烈的倾向性。真正的鉴赏力是具有普遍性的鉴赏力,它能够详细阐明每一种形式的美,但绝不妄求于任何一种形式,以至于超出它可能提供的娱乐和陶醉的范围。”“戏剧评论家最可靠之处,在于能够准确地区分每一场的得失,什么或者哪些应由作者负责,什么或者哪些应演员负责。把甲的过失推给乙,妄加指,对两者都是有害的。”也就是说,戏剧批评应该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公正。而要达到这些要求,批评家就必须具备全面的理论素养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这正是《汉堡剧评》成为戏剧批评和戏剧美学的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中国也是一样,最有价值的评论都有深厚的戏剧文化育景,远不是凭着一知半解的小聪明就能写出来的,如李渔、王国维、吴棒、李健吾、阿甲等人的论著。戏剧艺术的综合性,使得戏剧批评难度更大,真正做出成绩是很不容易的。

其次,搞戏剧评论还须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因为戏剧是人的直接表现,戏剧艺术是人的艺术,所以关怀人、研究人、发现人、维护人的权利,争取人的解放,既是一切戏剧批评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极目的。

戏剧批评,一不能脱离戏剧,二不能脱离人,这是它的基本原则。但是,戏剧批评的对象、社会环境和批评家的主观条件千差万别,所以批评角度(视角)与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与时俱进的。

(摘编自董健、马俊山《戏剧的欣赏与批评》)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的戏剧批评,可以包括对当下各种戏剧现象的评说,也可以包括对戏剧艺术各个方面历史的考察。
B.戏剧批评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即使在戏剧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时也不例外。
C.除了对通俗艺术的歧视和舞台形象无法保存外,戏剧的综合性也是戏剧批评难度大而不易出成绩的原因。
D.观众觉得有些戏剧批评不着边际,往往是因为他们欣赏的对象和戏剧批评的对象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开头部分引用典故“郢书燕说”,是为了论证戏剧批评家必须既会创作剧本,又了解舞台艺术。
B.文章第三段末尾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李渔等人为例,论证了批评家本人的戏剧文化背景对于戏剧评论的意义。
C.文章先阐释了戏剧批评的概念,接着介绍了戏剧批评的发展状况,进而深入探讨了戏剧批评的基本原则,条理清晰。
D.文章逻辑严谨周到。如在介绍了戏剧批评的基本原则不可动之后,又阐述了批评角度和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剧作者和演员不能区分彼此的责任范围,互相指责,就会影响到戏剧评论家的客观公正。
B.《汉堡剧评》成为戏剧批评和戏剧美学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莱辛本人具有全面的理论素养和艺术感悟力。
C.戏剧批评应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切入提出见解,但不能面面俱到。
D.由于戏剧是人的直接表现,戏剧艺术是人的艺术,所以戏剧批评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都必须以人为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小题3】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