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桑之未落,__________。(《诗经·氓》)
(2),申之以悖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3)荆轲和而歌,。(《荆轲刺秦王》)
(4)怀良辰以孤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范仲淹《岳阳楼记》)
(7)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8)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7:2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小题1】赏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的“见”与“知”的妙处。(3分)
【小题2】词的下片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小题1】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①三湘接,荆门九派②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①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②荆门:在今湖北荆门南。九派:九条支流。③山翁: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小题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小题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小题3】从整首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今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玄武山:蜀地山名。金花酒:菊花酒。那:奈何,为何。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两诗都写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B.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
C.“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
D.两人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
【小题2】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诗人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试作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