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7:5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小题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
龛山凯歌【注】
徐渭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小题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变法。诗人和他政见不合,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时,他坚决不就,并于熙宁四年退居洛阳。这首诗就是在退居时期所做。
【小题1】请赏析“南山当户转分明”一句。
【小题2】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理解。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至人无己,
,
。(庄子《逍遥游》)
(2)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