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0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2)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3)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
(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6)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7)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8)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9)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0)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8:0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钱塘观潮
施闰章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②故溯洄。
鸱夷③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清宣城(在今安徽省)人,官至侍读。
②轻舟:借指江中的弄潮儿。③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
C.“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
E.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小题2】这首诗写所见所闻所感,内涵丰富。结合诗句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