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1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异曲同工。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直接描述他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苦之境的句子是:
,
。
同类题2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5)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
()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
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小题2】(小题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B.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C.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D.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E.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小题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2分)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小题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6分)
【小题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
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
②
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为欧公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小题1】本词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起笔的新颖之处是什么?司空图《酒泉子》有“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本词添一“共”字,试分析“共从容”的妙处
【小题2】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加以说明。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