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古诗文的句子。
(1)《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
(2)《长恨歌》中从动作情态展示杨妃魅力的不可抗拒,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作了铺垫的句子是“          ”。
(3)《蜀相》中咏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的一句是“  ” 。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第二个句子是“    ”。
(5)《书愤》中的“         ”两句用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
(6)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与《鱼我所欲也》“     ”表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1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高¥考^资@源*网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6分)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1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2书功在飞熊3。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注:①查德卿,生平不详。
②《六韬》:一部兵书,相传为吕尚(姜子牙)所著。
③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
【小题1】对这首元曲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农夫”指的是诸葛亮,它曾躬耕南阳,说他“晦迹南阳”,即隐居南阳。
B.“一个渔翁”指的是吕尚姜太公,他70多岁时,曾在渭水之滨用直钩垂钓,后因周文王礼遇而出仕,佐武王而灭殷。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全曲的主旨所在,意思是说诸葛亮、吕尚两人辅佐其主成就霸业的愿望统统落空,不能不使他们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D.“八阵图”一句是说,诸葛亮创八种阵势及兵力部署的阵图而一举成名;《六韬》这部兵书就使得吕尚功显天下。
【小题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蜀道寒云,渭水秋风”为曲煞尾,运用“抒情写意”手法,旨在道出英雄成就的业绩已是过眼云烟,到如今能让人见到的只不过是蜀道上空的片片残云和渭水之滨的飒飒秋风罢了。
B.本曲中的“农夫”、“渔翁”既实指诸葛亮、吕尚二人,也虚指作者在内的有才而受压抑的贤士。
C.这首曲子开头三句,即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并加以评价,从而突出了诸葛亮、吕尚出山前的形象和身世。
D.这首曲子先扬后抑,有厌弃功名,向往隐逸之意。

同类题4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 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C.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D.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释: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小题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C.“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