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3)屈原在《离骚》 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20: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刘五

杨亿

风波名路壮心残,三径荒凉未得还。

病起东阳衣带缓,愁多骑省鬓毛斑

五年书命尘西阁,千古移文愧北山

独忆琼林苦霜霰,清尊岁晏强酡颜。

(注)①杨亿,与刘五当时同官知制诰,其诗歌颇多感慨。②沈约任东阳太守时,自叙:“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③骑省:官署。晋潘岳曾感慨自己在三十二岁时,已鬓发斑白。④西阁:知制诰办公的场所。⑤南齐周彦伦隐居北山,后又出山为官。孔稚圭作《北山移文》表彰真隐士以嘲笑周彦伦这类利用隐居来沽名钓誉的人。⑥琼林:宋御苑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既述说自己仕途风雨坎坷,自己的济世壮心也日趋衰退,也暗引“三径就荒”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B.“病起”与“愁多”上下句相承,暗引沈约和潘岳诗文典故,陈述自己身体病瘦交加,且因愁多而早衰,表达自己在官府任职之苦。
C.“五年书命”与“千年移文”相对照,一今一古,现实的自己为俗务所累,而先贤们却能隐居逍遥,典故引用贴切,暗示当时心境。
D.整首诗歌风格明快,语言直白,诗人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体现了诗人“不通商量,真有气性”的个性,尤其是尾联中“独”字。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沁园春·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1)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2)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3)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4),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1)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2)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3)燕然:即燕然山。《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4)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三句连用三个数词,塑造出作者年少时精通韬略、武艺高强的形象。
B.“曾请缨”与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的“请缨”,都指投军报国。
C.“折腰”反用陶潜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自己今日不得志。
D.“怅”两句写出了词人未能出击强敌、勒石纪功而草草南归的歉疚之情。
【小题2】下片“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B.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乙亥岁》)
C.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D.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小题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氓》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氓”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婚前是“总角之宴,    ”;婚后是“ ,至于暴矣”。
【小题4】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词,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