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孔子表达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的句子是:    ,  !
(2)孔子强调教师的启发教育应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句子是:
(3)合抱之木,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孟子·梁惠王上》劝导人们推己及人,泛爱天下老幼之人的句子是:
(5)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2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苞,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
①今安徽桐城人。
②给旗人做奴仆。
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B.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C.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D.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B.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监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C.疏,是臣子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唐代杜甫 《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 黄冠归故乡。”《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
D.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始于隋唐时期。其中吏部掌管各项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户部掌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C.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小题4】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
⑵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嶲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嶲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日:“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同类题3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梦亦同趣极,至
B.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C.外与天,四望如一际,边际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则知明行无过矣
B.醉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C.而未知西山怪特诵明月诗,歌窈窕之章
D.高下之势,岈然洼然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小题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顾和,字君孝。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顗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顗入,谓导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导亦以为然。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起为尚书令,遣散骑郎喻旨。和每见逼促,辄号兆恸绝,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只足以示轻忘孝道,贻素冠之义耳。”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南中郎将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荷文武之任,不能为国惜体,平心听断,内挟小憾,肆其威虐,远近怪愕,莫不解体。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拜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尚书令如故。其年卒,年六十四。追赠侍中、司空,谥曰穆。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宗人球亦有闻令:美好。
B.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中宗赞:辅佐。
C.素冠之义耳贻:赠送
D.母去职,居丧以孝闻忧:父母去世
【小题2】(小题2)下列选项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体不安,令人喘息学而大遗
B.疾笃辞位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C.族叔荣雅重蚓无爪牙利,筋骨
D.将何以补万分青取之于蓝,而青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二岁丧父,童年便有美好的节操,同族的叔叔顾荣平素很器重他,并用他来激励同族中的人,顾和以后的经历及去世后追赠侍中、司空,验证了叔叔顾荣的话。
B.顾和“捉虱子,坦然不动”的故事,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一个世情常态:人心难测。人的意识深处是最难看透的。只有阅尽世情、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如此透彻地一语道破。
C.顾和去见王导,王导在谈话间睡着了,顾和利用与同座王导的对话,既达到了叫醒了王导的目的,又委婉的进行了规劝,连同后来“独无言”的做法,都受到王导的称赞。
D.顾全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对当时南中郎将谢尚,收捕、杀害泾县县令陈干一事,不畏谢尚是皇亲国戚,敢于再次正言直谏,分析的入情入理,但没被采纳。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2)“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