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2 11:29: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2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B.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丑(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赏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句。
(2)此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填空,
中国古代戏曲是一种曲词和说白相结合表演故事的舞台艺术,其中说白有( )、( )、( )和( )等形式。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一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自然段,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 )、( )、( )和( )。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北雁南飞。
?《长亭送别》
(2)
,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
(3)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4)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6)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7)
,晚有儿息。《陈情表》
(8)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逍遥游》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