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4分)
中吕·普天乐
[元]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小题1】作者是如何评价屈原和《离骚》的?(2分)
【小题2】如何理解曲终“其乐无涯”的真正含义?(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3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金字经•胡琴
张可久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小题1】两首作品结尾抒情方式不同。“昭君怨,塞云黄暮天”:________;“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________。
【小题2】赏析两首作品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的异同。
同类题2
仔细阅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回答问题。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滚绣球》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滚绣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西厢记》)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4)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5)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6)
,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同类题4
下列对《长亭送别》中(滚绣球)一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A.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B.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想使疏林挂住斜阳也是枉然,用客观事物衬托远行人情意浅薄,难以挽留。
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抒发的是莺莺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D.莺莺因将与张生分别而消瘦。虽然高度夸张,却准确地写出了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的状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文后各题。
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
①
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小题1】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小题2】(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