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重山
清·宋征舆
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注]①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进士,仕清。
②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③“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它和下阕有什么关联?(5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有什么作用?(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3-10-24 10:4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注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句中的“花影吹笙”,即在花影下吹笙,笙的音乐声与扶疏花影互相映衬,显得空灵剔透,朦胧含蓄。
C.下片“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好风”、“临风”相呼应。
D.词中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小题2】结合全词,下列对“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B.此句传达出作者享受夏夜清凉的惬意之感。
C.此句表现了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和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
D.此句流露出作者归隐石湖后内心淡淡的落寞和伤感。
E. 此句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
【小题3】“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珠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能,敢和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
B.上片中间四句中,“念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歌女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C.上片最后两句说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歌女的一番辛劳。“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此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D.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肠事”实指终生相托的人。
E. 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之后景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小题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