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故人
王 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小题1】从词的风格看,这首词属于 词风。(2分)
【小题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词。(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3-12-06 10:5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诉衷情①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②悄画堂。筠簟③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④,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相思之苦。②蛩声:蟋蟀声。③筠簟:竹席子。④泻寒光:洒下清冷的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第一句,写一个晴朗的夜空,银河横亘天空,长夜漫漫,使满怀愁绪的人更加无法入眠。
B.“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词人用竹席、纱窗、红烛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清冷的气氛,
C.上片虽然没有直接写人,却分明感受到人的存在,“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中连用“冷”“凉”“泪”,突出了人的凄凉感受,人的存在可见一斑,这就是所说的“无我之境”。
D.“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坐卧不宁、痛苦不堪的人物形象,究竟为何而痛苦?这两句揭开谜底,原来是不能孤身去面对成双成对的鸳鸯,以此表现了自己孤独与相思。
E. 这首词,词人在表达凄苦之情时,没有对欢恋场面的直接描写,而是对环境氛围进行正面烘托,以此表现了相思之苦的主题。
【小题2】“蛩声悄画堂”一句,与姚合《闲居》:“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中的“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说说其表现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八声甘州

张 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抬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②北归: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年从北方回归南方。③玉关:玉门关。此处泛指北方。
【小题1】简要概括词人赴北途中的景与情。
【小题2】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
A.“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是说,自己虽身处北方,但却无限思念江南故乡。
B.“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意为自己并非不想借红叶题诗赠友,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
C.作者以“芦花”自喻,表现自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又饱寓着“生不逢时”、“家破国亡”的痛感。
D.“却怕登楼”表现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既期望登楼望远,排遣愁情,但又不堪再见伤心景色。
【小题3】这首词表达的感情与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有什么不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