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注释】①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
【小题1】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此词说:“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 请结合内容分析此词如何两面兼写。(5分)
【小题2】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意”: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请在词中分别选出一个炼字和炼意的例子,并简要分析其炼字与炼意的妙处。(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02-21 11:0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小题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D.“谁念客身轻似叶”是通过设问、比喻手法写出词人由秋叶轻飘联想到身世飘零,道尽了去国离乡、无人顾念的凄苦。
E. “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小题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干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饮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和北入门。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兼备。
C.“仰危巢,双鹄过,杏难攀”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句意,其中“危”即“危险”之意,可谓一字传神,突出了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D.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富有层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掩衬,相映成趣。
E. 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小题2】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