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 “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小题2】请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9 01:1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孝弟力田,以雄乡里 赀 资财
B.不敢犯;犯之亦不  校:计较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 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 恨:遗憾
【小题2】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平未尝有人失色失言者  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山多峻岭,不可骑 但刘日薄西山
C.人莫不有死,先君客死  图穷匕见
D.死也,皆呱呱泣曰   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先君,文中指已故的父亲,也可称为先考。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例如:“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大母”为去世的祖母,“思厥先祖父”中“先祖父”指去世的祖父。
B.朝夕定省指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晨起省问安否,后亦泛指向亲长问安。
C.岁甲午、岁辛丑、壬寅都是干支纪年法;而“阳嘉元年”“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的“阳嘉”“始元”为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D.讳,可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指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古时还有避讳一说,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所以表示人民的地方都称为“人”,如“剽掠其人”“六国各爱其人”等。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B.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C.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D.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B.戴氏家族至戴硕一辈,家道中落,戴硕只能以受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都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
(2)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3)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请,遂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①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注】①无虑:大约,总共。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C.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D.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富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2)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虎丘【1】题壁
陈恭尹【2】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3】,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1】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2】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3】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小题2】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并非实指。下列诗句中,与本诗颔联中加点数字的表达效果不同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D.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吴伟业《阻雪》)
【小题3】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