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
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A.这首词上片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
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
出。
B.三、四两句用特写镜头描写弹筝女子。“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明写弹者心声,又暗写作者情绪,“细”字连结二者。
C.下片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
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D.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
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
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默写(10分)
①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
__ ___
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
③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④心非木石岂无感?
。
⑤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月浮。
⑥嗟乎!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⑦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闻鹊喜·吴山观涛
①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
②
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
③
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吴山:在今天的杭州,是观看钱塘大潮的胜地。“观涛”即观潮。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③杼:织布机的梭子。
(1)词的上阕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请简要分析。(3分)
(2)“隔江闻夜笛”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3分)
同类题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曹禺,1910年出生,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者,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即将完成大学生活时,创作了《日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又创作了《雷雨》,一举成名。代表作《北京人》《原野》。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称杜工部、杜拾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写作,代表作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
C.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虞美人》是李煜被俘后写成的,“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子。因李煜填此词,又名“一江春水”。
D.李清照,号幼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成就最高者。主张“词别是一家”,写有《词论》《金石录后续》,结集为《漱玉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小题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6分)
【小题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字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和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
(3)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