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4分)
⑴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 ⑵朝济而夕设版焉( )
⑶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⑷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 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①
山远翠眉
②
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③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
④
。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
⑤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翠眉:青翠的山气。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吴霜:比喻白发。⑤西厢:此指朋友家的西厢房。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 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同类题3
不全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蜀相》中借古抒怀的诗句是
,
。
(2)小楼昨夜又东风,
。《临安春雨初霁》
(3)《伶官传序》中用“
,
,岂独伶人也哉?”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4)《六国论》中开宗明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既衬托出题目,又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屈原《离骚》
(2)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3)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后面各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
①
,唯有,茶瓯
②
香篆
③
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②茶瓯:茶罐。③香篆:篆字形的盘香。
【小题1】词的上阕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词的下阕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