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王士祯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  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
【小题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 “碎”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小题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老不复:通“娶”,娶妻B.何意致不:厚道
C.何乃太区区:见识短浅D.会不从许:有称代作用,代“你”。
【小题2】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鸡鸣”“黄昏”“夜半”“平明”“人定”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段的名称,若按时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B.“结发同枕席”中“结发”指成婚前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就是此意。
C.“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D.“槌床便大怒”中“床”是供人休息的卧具。
【小题3】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段选自汉乐府诗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选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的故事。
C.第二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她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其的同情。
D.选文以孔雀起兴,叙述兰芝自诉、自请谴归,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兰芝辞别、夫妻分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小题4】翻译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1)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2)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同类题2

(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
C.“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
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
【小题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
C.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
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反国,李离为大理,过杀不辜,自系曰:“臣之罪当死。”文公令之曰:“官有上下,罚有轻重,是下吏之罪也,非子之过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下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过听杀无辜,委下畏死,非义也,臣之罪当死矣。”文公曰:“子必自以为有罪,则寡人亦有过矣。”李离曰:“君量能而授宫,臣奉职而任事,臣受印绶之日,君命曰:‘必以仁义辅政,宁过于生,无失于杀。’臣受命不称,壅惠蔽恩,如臣之罪乃当死,君何过之有?且理有法,失生即生,失杀即死,君以臣为能听微决疑,故任臣以理,今离刻深,不顾仁义,信文墨,不察是非,听他辞,不精事实,掠服无罪,使百姓怨,天下闻之,必议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积怨于百姓,恶扬于天下,权轻于诸侯,如臣之罪,是当重死。”文公曰:“吾闻之也,直而不枉,不可与往;方而不圆,不可与长存,愿子以此听寡人也。”李离曰:“吾以所私害公法,杀无罪而生当死,二者非所以教于国也,离不敢受命。”文公曰:“子独不闻管仲之为人臣邪?身辱而君肆,行污而霸成。”李离曰:“臣无管仲之贤,而有辱污之名,无霸王之功,而有射钩之累。夫无能以临官,借污名以治人,君虽不忍加之于法,臣亦不敢污官乱治以生,臣闻命矣。”遂伏剑而死。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臣受命不(______)   (2)信文墨(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之”中,指代对象相同的项(多项)
A.君虽不忍加之于法
B.非子之过也
C.吾闻之也
D.诸侯闻之
E.臣无管仲之贤
F.文公令之
【小题3】与“君何过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竖子不足与谋
C.举贤以自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宁过于生,无失于杀
(2)二者非所以教于国
【小题5】简述.晋文公规劝李离不必以罪自责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清史稿·岳起传》:“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含义为“任命官职”。
C.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干支纪年的年号,古代帝王“改元称帝”,一般都有独立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语意相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簪缨世胄,算得上几世之泽。先祖中有多人曾担任不同朝代的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以文思才学令其大为称赞。
C.李琪辞无所假,可谓远近知名。李谿忧虑当时文人辞赋不能及时体现主题,赞赏李琪文章典雅,李琪因此更加闻名。
D.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2)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学官,学舍,学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B.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C.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D.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仆,职官名。周代为传王命之官,秦汉时为掌管车马及牧畜的官。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少卿,清朝时废止。
B.《礼经》是孟子整理并传授的先秦六部古籍之一,汉时称之为《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指的是《礼记》。
C.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汉朝时的制度,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
D.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武体恤下情,理性处事。何武弟弟何显因赋税一事与乡官求商结了仇怨,何武从中调停,平息此事,赢得乡人敬服。。
B.何武宽以待人,光明磊落。戴圣屡次出言不逊,但何武从不与之斤斤计较;他公正对待戴圣及其儿子,戴圣最终被感化。
C.何武恪守法令,不徇私情。虽然何寿器重何武,但何武不为此而无端提拔何寿的侄子;任命官吏时严守规定,杜绝私人请托。
D.何武仁义厚道,乐于提携后进。何武憎恨结党营私,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赞赏;无论是做刺史还是做公卿,他都向朝廷举荐有才识之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2)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