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分)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闲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暑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杨炎正与辛弃疾是至交。有词评家认为,杨炎正的情怀及词风与辛弃疾相类,你如何看待这种认识?结合这首词,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D.下阕“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句,写词人回到家中,看到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
E.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虚实结合、以淡语写浓情。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语淡而情浓。
【小题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珠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能,敢和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
B.上片中间四句中,“念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歌女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C.上片最后两句说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歌女的一番辛劳。“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此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D.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肠事”实指终生相托的人。
E. 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之后景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小题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