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池苑馆舍②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以沈约自比。
【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2】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中的“此情”指的是什么,并说说该句包含了哪几层意思?(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04-28 01:4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2)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
,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6)
,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4)今宵酒醒何处?
、
。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 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小题2】(小题2)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重山
南宋陈亮
①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
②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①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②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小题1】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的写景艺术。
【小题2】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迢,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写黍离之悲作铺垫。
B.三、四句 “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人,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E. 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完全相同。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