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7分)
甲午江行
(宋)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
注: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小题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4-04-28 12:0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小题1】下面对柳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幸,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久为做官所“累”,因而为贬窜南荒为“幸”。
B.“闲依”含有闲散的无聊之感,“偶似”表明渐渐融入山林,慢慢适应隐士淡泊、闲适的生活。
C.本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闲适的田园生活,抒写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观念。
D.本诗不假雕琢,放笔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复杂的感情。
【小题2】这两位诗人在被贬谪后,人生态度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进行归纳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沁园春·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1)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2)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3)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4),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1)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2)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3)燕然:即燕然山。《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4)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三句连用三个数词,塑造出作者年少时精通韬略、武艺高强的形象。
B.“曾请缨”与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的“请缨”,都指投军报国。
C.“折腰”反用陶潜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自己今日不得志。
D.“怅”两句写出了词人未能出击强敌、勒石纪功而草草南归的歉疚之情。
【小题2】下片“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B.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乙亥岁》)
C.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D.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小题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氓》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氓”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婚前是“总角之宴,    ”;婚后是“ ,至于暴矣”。
【小题4】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词,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