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
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小题1】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小题2】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11-04 04:3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词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词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从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词人的襟怀、个性,都紧紧围绕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词人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在—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同类题2
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①看万山红遍,
;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
,
。
②她是有
,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雨巷》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④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⑤《小狗包弟》一文的作者是
,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 》《春》《 》,《雾》《雨》《电》合称“
”。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小题1】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赏析“背飞双燕贴云寒”一句。(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2分)
答:
(2)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3)请简析下阙的写作特色。(4分)
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
,琼彝倒玉舟
‚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下片末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