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毛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官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小题1】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和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请结合上阙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02-07 09:3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①本词写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2月25日凌晨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小题1】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渲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借代手法,表现了雄关的坚硬,暗示夺取雄关的艰难,体现了夺取雄关后的豪迈之情。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小题2】词的上阕“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中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同类题5

阅读下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题1】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
【小题2】下列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它们与上阙的“愁”字呼应,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
B.“人比黄花瘦”为“帘卷西风”渲染环境气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词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C.“人比黄花瘦”巧妙地将满面愁云的憔悴的思妇和被萧瑟的秋风摇撼的瘦弱的菊花相比,情景交融,意境凄苦。
D.词句由花瘦而延及己瘦,写人瘦胜过花瘦,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长、美不胜收之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