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七项中任选四项,8分)
(1)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时更相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6)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1:1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①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②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带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小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归隐的心情。首联总揽长安全景。诗中“凄清”二字,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C.颈联写俯察。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D.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直抒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E.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小题2】请问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