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①。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注释:①帀(zā)地丝:遍地的丝绳。帀,“匝”的异体字,遍地、满地的意思。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追寻“愁”的踪迹,说它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与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
B.诗人认为“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只有一个,即风雨摧花春归去,落英遍地孤者见,最能使人愁肠寸断,思虑万千。 |
C.颈联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愁”比作“万顷连天草”、“千寻帀地丝”,突出了愁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 |
D.五候指公、候、伯、子、男五等诸侯,本诗泛指达官贵人。“愁”无处不在,时刻相随,可达官贵人们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 |
E.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篇咏愁,鲜明生动,但与大多数写愁的诗篇不同,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旷达超脱的情怀。
【小题2】这首诗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