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小题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2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08-11 10:4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按要求选择。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特产,却之不恭,最后只好笑纳。
B.家父大人是否安康?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并登门看望。
C.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D.大作已拜读,收获颇多,惟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谢薖
①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
②
天上。锦楼
③
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②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③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
【小题1】请分析“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的意蕴。(5分)
【小题2】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 (晏殊《蝶恋花》)
(3)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4)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苟以天下之大,
,
。 苏洵《六国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哪两种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古人在谈到诗词创作时曾说:“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词。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