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闲 居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两首诗是在洛阳时写的。
【小题1】请简要赏析《闲居》一诗中的前两句。
【小题2】请指出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16 03:3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对这两首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   “寂寞”。
D.词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 情绪。
E. 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咏梅》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小题2】《卜算子·咏梅》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咏梅》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泌
天池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程进(1164-1242),南宋词人,辛弃疾好友,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②多景楼所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二山屹立在长江之中。 ③《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此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④士雅是祖逖的字,刘琨是祖逖的好友。④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相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写天地本来没有边际,是谁将南北分开? 一个“本”字,传递出词人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而强烈。
B.这首词一、二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三、四句写出词人因南北分裂、中原沦丧而“恨”,明确地回答了 "南北竟谁分”的问题。
C.上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水晶盆'写出了长江被金、焦二山点破、不复完整的视觉感受。
D.下片写登楼而望,看到祖逖北伐时冶铸兵器的旧迹;入寺而游,拍打相传诸葛亮曾坐过的顽石,词人追拥历史,用典抒情。
E. 词的下片结尾两句,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结的尘沙。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裔,含蓄蕴籍。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