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闲 居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两首诗是在洛阳时写的。
【小题1】请简要赏析《闲居》一诗中的前两句。
【小题2】请指出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16 03:3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小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词人简介】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小题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小题3】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一首好诗,往往是借草木等以抒发感情,往往是含蓄隽永、缠绵反复的。请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含蓄缠绵表达感情的。(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各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注)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①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出生于1167年,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为人正直爱国,他生活的时代,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

【小题1】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显得起势平淡,愿不如苏词开头几句的气势雄伟;戴复古以朴素的叙事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戴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别是一种写法。
C.结尾三句,词人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传递出因自己感时伤世,再也无心观赏眼前美景的情绪.
D.上阕尾句“今如许”三字语义转折,提出疑问,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其中既有对三国往事的无尽感慨,也有对时代的伤感。
E.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小题2】与苏词相比,本首词在描写战争场面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先描写室内活动燎香消暑,继写词人听到鸟雀在屋檐下欢快的叫声,再写词人走到室外,看风荷摇摆的美景,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呼”字表现出小鸟在骤雨初晴后欢快的叫声和呼朋引伴的情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寥寥几笔,写尽荷的摇曳多姿和神清骨秀。尤其是“举”字炼字精妙,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以肯定无疑的反问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突出了词人乡愁之深。
E. 下片虚实结合,“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虚写自己的梦境,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小题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与景的关联密切。请问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