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篇名。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概括回答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不超过10个字)
(2)简要分析下阕描写人物形象的艺术。
(3)概括回答,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18 11:5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   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间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注)①晋师胜淝上;东晋以数万军队在淝水击败前秦苻坚的几十万大军,取得大胜。②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南牧:南下。③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④周雅:指《诗经·小雅》中赞颂周宣王中兴功绩的诗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指出了晋军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B.“结阵当蛇豕”,写晋军布阵对抗敌军,称赞了晋军战斗力之强。
C.“夜间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军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军之功堪比周宣王中兴之功。
【小题2】前人评价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写“淝水之战”的用意。
【小题3】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雪堂。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小题1】下列对本词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两句表现了作者纵体的豪兴。
B.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象童鼻息如雷和词入听到的滚滚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畀。
C.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一句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 意味,是全词主旨句。
D.“夜阑风静穀纹平",寓情于景,是词人主观世严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E.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一句使本诗在情感意境等方面超越了《赤壁赋》,比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类似的语句更进一层。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征。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