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①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②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注:①王安国:王安石的弟弟,后被罢官归田。②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宠妃淑妃名,后泛指歌女。
【小题1】上片描写晚春图象的手法新巧而饶有韵味,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2-24 10:3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珠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能,敢和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
B.上片中间四句中,“念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歌女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C.上片最后两句说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歌女的一番辛劳。“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此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D.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肠事”实指终生相托的人。
E. 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之后景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小题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