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秦楼月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①金虬(qiú):铜龙,造型为龙的铜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②灯花结:灯芯烧结成花,旧俗以为有喜讯。
【小题1】上片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小题2】下片抒发了什么情感?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03 09: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齐天乐·蝉
仇远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注释)
①仇远:南宋末年元初人。
②齐女:蝉的别称。传说古时齐后饮恨而死,尸化为蝉,栖息于庭树之上,发出哀怨的鸣声。后人把蝉称作“齐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夕阳门巷荒城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返照、门巷萧条、地僻城荒的萧瑟冷清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B.“齐宫往事谩省”,齐女化蝉,古老的故事至今仍不时地被人们谈起。可是如今连齐女的化身——蝉也已悄然离去,引出家国兴亡之感。
C.“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因为“冰笺”和“琴谱 ”总会令人睹物思故。冰笺会使人联想起蝉的身姿体态,以致词人无心再翻开琴谱弹唱。
D.“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再次回想蝉的境况,霜风凄紧,红叶纷纷飘落,诗人在寻觅秋蝉脱下的外壳,以寄托自己深长的情思。
E. 这是一首借蝉言情之词。融化“齐女化蝉”的古老传说,巧妙地把蝉和人联系起来,倾吐词人一肚子难于诉说的处境和心境,意味深永。
【小题2】在词的上片中,作者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蝉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绍兴五年(1135)冬天,词人冒雪前往鄱阳,大雪纷飞的天气使词人感受到了被囚禁在金国的徽、钦二帝痛苦,词人又联想到因为国内主和派阻挠而导致的北伐失败,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②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梦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南宋初主战派大臣之一。③鸾铬(lù):天子乘坐的车。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起句描写了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沉苍凉,寒冷彻骨,起笔设境,渲染氛围。
B.第二句中的“易水”即燕太子送荆轲的“易水”,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和帝王被俘不回的耻辱。一方面又取荆辆之所歌之意,倍增悲愤之感。
C.下阅换头三句,运用衬托、夸张的手法,表达极度的忿恨,要消除北未覆亡的靖康之耻却是难上加难,几乎比天老、海翻还要困难。
D.“几时鸾铬还”,用借代的手法,满怀希望地问南宋统治者何时帝王能回,以问作结,更能表达含蓄不尽之情。
【小题2】结合全词的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