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小题1】下列对本文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B.“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
C.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D.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E.“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形象鲜明。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请从诗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2-24 11:29: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与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C.从美学上讲,这首词展示的是一种崇尚美。这种崇尚美既是来自此种所描绘的雄奇伟丽风光,更是来自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伟大理想和胸怀。
D.这首词中的秋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相比之下古人“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境界上都显得逊色了。
【小题2】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