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韩元吉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注】①宋乾道九年(1173年),词人出使贺金主世宗生辰,途经故都汴京,金人赐宴,宴后作此作。②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A.“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此句中“旧”字表明词人回忆起前朝往事:唐安禄山陷洛阳,在凝碧池大宴部属。梨园子弟唏嘘泣下,其中乐工雷海青掷乐器西向大恸。首句运用了一个情境与它相似的历史事件,抒写此时此际的痛苦。
B.“一听管弦凄切”的“一”字,在此作语助词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宴会所奏之乐凄惨悲切,进入百感交集的词人耳中更是牵动愁肠,加重了词人内心的悲切。
C.“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听着当年梨园的曲调,一声声平添忧愁。此句中蕴含着白发老人回想青春少年的欢乐往事,抒发风流俱往,人已憔损的感慨。
D.“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杏花自知无法避免乱红零落碾成泥的命运,执着地在荒烟野地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此句暗含词人伤春之情。
E.全词以虚带实,兴寄遥深。所谓写实,是指杏花在二月间开花,而汴京赐宴恰在其时。所谓写虚,词人以杏花自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于意境。
【小题2】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2-24 11:47: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渔家傲·寄仲高
陆 游
东望山阴何较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③仲高:陆升之(1113-1174),宇仲高,陆游的堂兄。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小题1】下列对以上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二、三联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
B.陆词最后三句描述自己现状——韶华已逝,浪迹天涯,夜不能寐,只有饮茶消忧。这流露出诗人落寞消沉之意。
C.两首诗歌数量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
D.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
E. 两首诗歌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题落花风”,诗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写情感。
【小题2】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