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8: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诗文阅读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山又几重。
【小题1】下面选项是对此诗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本诗首联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突然。
B.颔联是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是完全相同的。
C.颈联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D.尾联转入“言别”。“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
【小题2】下面选项是对此词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的“寒”字突出了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翠”字是词人特意为了配合这种寒凉的秋意而虚想出的颜色。
B.“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向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
D.“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
【小题3】.给诗歌最后一句的空格上选一最佳选项    (①晓 ②秋 ③千)(1分);请说出理由 (2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小题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