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2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访山人
【唐】戴叔伦
远访山中客,分泉漫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小题1】诗中能反映作者和山人深厚情谊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2】赏析后两联的表达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小题1】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每天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B.颔联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闲适。
C.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独见匠心。
D.尾联引用陶渊明和楚狂接舆的典故,并将自己比作他们两人,生动刻画了诗人狂放的隐者形象,表达与朋友在辋川闲居之乐。
【小题2】下列对诗歌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转”“日”两字用得巧妙。“转”写出山体颜色渐变的动态,“日”写出太阳照在流动的溪水上泛出粼粼波光的动态。寥寥十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墟里上孤烟”中的“上”字,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渡头余落日”,剪取落日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为读者留下广阔空间。
C.首联和颈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
D.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隐士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小题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2】近代梁启超评论此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又名《漱玉词》,收李清照词45首)中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理由。(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早 行
黄庭坚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释)
①失枕:失眠。
②凭:凭定,断定。
③早晏:早晚。
④占斗:占候,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斗: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
⑤辔:驾牲口的噘子、缰绳。行露:指路旁的露水。
【小题1】这首诗题为“早行”,诗中是如何体现“早行”的?
【小题2】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无名氏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小题1】请根据上片的后两句,说明主人公入梦的原因。
【小题2】下片表达了词中人物怎样的心绪?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心绪的?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词
其他